第二,要以积极借鉴的心态来看待外资对国有企业改造。世界跨国公司创造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成果,这些为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财富。把这些宝贵经验拿来为我所用,是实现我国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以合作的心态来对待外资对国有企业改造。跨国公司不是慈善家,任何外商的对外投资都是以赢利为第一目的。同时,跨国公司也不是长胜将军,任何优秀的公司都有其不成功的经营历史。因此,我们既不能对外资完全依赖,又不能过于苛求。
3.外资不是万能的,国有企业的根本动力还要靠体制和机制的根本转变
外资是改造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但外资不是万能的。利用外资改造国有企业更主要的是借助外资的力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因此,外资只是一种外部力量,如果这种外部力量借助得好,本国的国有企业将得到有效的改造,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解决国有企业的根本动力问题还需要靠自身体制和机制的根本转变。
二、关于引资措施的几点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对外资的监管
任何国家对外资都不是放任自流的。美国是全球对外资最为开放的国家,但仍然有严格的限制。日本则有更为严格的外资进入法规和条例。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吸引外资政策已经大幅度放开,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外资的监管,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则是今后一个时期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此,应本着两方面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对外开放,吸引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另一方面要防止外资对国有企业的过度兼并造成的跨国公司化现象,使国家经济处于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一,涉及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的领域对外资进入仍要严格限制。如能源、电信、航空、航运,金融、保险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以及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教育等涉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服务业领域。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向外资开放,但要在此基础上完善对外资监管的法律细则,加强对外资的有效监管。第二,对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行业,如航天、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应对外商投资设置相应比例,积极引导外商合资合作。第三,在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对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上市公司应制定出相关的法律细则,防止对上市公司的过度兼并。第四,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建立外商投资法律体系。目前,《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作为外商投资的基础性法规对外资进入我国的领域、投资比例、投资方式等已经作出了大致规定。在此基础上,商务部应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细则,形成较为完整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体系,避免政出多门,影响外商投资和对外资的有效监管。
2.应及时调整外资政策,在合资中注重对国产品牌的保护
品牌,是指企业及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综合标识,(注:许海峰:《企业商标权保护法律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包含着商标、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公共关系方式等多种因素,蕴涵企业及其商品或服务的品质和声誉。
在引进外资过程中,一是可以在合资中作出保留国产品牌的有关规定;二是外资政策中加大对品牌保护的力度,提高外商在合资中对品牌合资的成本;三是对外商合资中保留中国品牌加大实施优惠政策。此外,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我国世界驰名品牌。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已成为国民经济利润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传统制造业的主要支持者。在新世纪制造业的发展中,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没有高新技术,制造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证明,20多年来,外资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仅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大大缩短,而且有效地实施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根据我国现有的国力和产业基础,应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外资加大基础技术和尖端技术领域的研发,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发展。
3.立足本土企业成长,避免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车间”
2010年,耐克在全球共有37%的运动鞋打上了“越南制造”的标记,相形之下“中国制造”的份额只占34%。这是耐克史上第一次出现“越南制造”超过“中国制造”。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外迁走出实质步伐。2001年耐克顶峰时,中国制造业还处于劳动密集型为主阶段,中国生产了40%的耐克鞋,随后份额便迅速下滑,在2006年,产量比重已经下降至35%。“世界工厂”的转移,既取决于国际资本的流向,又取决于这一“世界工厂”所在国的本土企业的成长。2010年,我国直接利用外资(FDI)首次超过了千亿美元,2011年前5个月利用外资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5%。产业重化工化后,企业吸收资产能力呈几何级数翻番。(注:邢海洋:《惯性使然》,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30期,第26页。)美国成为世界工厂时依靠的是欧洲的资本,但建立的是自己的企业。但中国大规模引进外资,却没有非常有效地提升本国正规制造业的素质。据测算,1992年中国正规制造业与外资企业增加值的比例是9∶1;而到了2000年国内正规制造业与外资企业增加值的比例变成了6∶4。这说明引进外资并未有效地促进本国正规制造业的升级和壮大,而制造业的主体——部分地区的机械设备制造业还逐渐萎缩,国有重工业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处于经营困难的境地。中国究竟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工厂的中国车间”,这是我国在接受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中一个非常值得警惕和深思的问题。为此,我国应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在吸收外资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
此外,利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应以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为目的。目前,利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鼓励外资以购并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造,这对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整体水平的改善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宏观调控不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跨国公司化倾向,效果将适得其反。
4.注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GDP的增长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相谐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由于我国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各级政府把产值作为追求政绩的主要目标,在吸引外资中对环保缺乏必要的限制。导致跨国公司向我国的制造业转移中,不仅转移了在本国淘汰的技术设备,而且转移了一些污染严重,在本国淘汰的生产行业。这些产业转移到我国,将加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我国制造业吸收外资比重较高的情况,应该加强项目的筛选和取舍,使外资在进入制造业中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破坏降到最小。
首先,调整现有的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外资向资源环保型的行业发展。对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如造纸、重化工产品制造等行业应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或限制外资进入。而对于节能环保型的产业则应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吸引外资的进入。
其次,加强项目管理。有关部门在吸引外资时除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审批项目外,还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使项目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第三,各级政府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指标考核体系。把项目的高科技含量,环保指标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而不是仅仅把资金数量作为第一位的考核指标。
5.注重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能力,提高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装备制造业不仅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利润源泉,也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软肋在于利用别人的装备生产终端消费品,企业主要的技术装备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外资在制造业中,面向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面向国内需求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仍占据了大部分。可以说,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车间”的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照此发展下去,中国制造业对外资的依赖还会增大。因此,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也是关键。
首先,应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树立大装备制造业的观念。重点抓住技术带动性强、关联度大或需求量大的重要技术装备,以关键设备为龙头,机械工业、材料、电子和零配件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整体竞争力的装备产业群体。其次,实施自主研发战略,发展装备制造业。以两头带中间,既以技术研究开发为核心,以市场开拓为动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第三,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率,使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供应基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装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装备。此外,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的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我国有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市场条件,但这个基地是通过国产化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不仅要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与系统集成能力。
6.注重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外资青睐力的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
我国制造业的支柱行业航空航天、重型机械、汽车、摩托车等都分布在我国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区,以及东部上海、西部重庆等老工业基地。这些地区和城市有较好的条件形成具有国际品牌的装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等基地。在大规模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我们的确付出了一些资源、环境和劳工福利的代价。特别是一些外资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责任严重缺失,克扣中方员工工资,拒绝为中方员工提供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缺乏安全生产设施,甚至任意体罚、侮辱中方员工,严重侵犯中方员工的基本人权。还有一些外资企业无视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给当地造成了较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这些问题的确在一些外资企业身上存在,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夸大为全部外资企业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这些问题也不是外资企业所独有的问题,在一些内资企业身上同样存在,是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
应该看到,利用外资的种种弊端,有些是由于外资的原因,毕竟外资企业也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也要看到我们体制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而一些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则与当地政府的保护和纵容有很大关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内资企业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转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从优势互补的角度看,利用外资必须坚持不懈。从安排就业、增加人气以及优惠期后提供的可观税费来看,引进外资对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在开放的视角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外资的引进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