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是专门传播意见性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体,它首先发端于报刊,广义的报刊评论包括报刊上的一切言论,即隶属于论说文体的新闻性言论(政论、新闻评论和政论性杂文)、文艺性言论(文学评论、影评、剧评、书评、文艺性杂文)以及其他理论性文章。狭义的报刊评论专指前者,即报刊上的新闻性言论,本节所谈到的新闻评论均为狭义的报刊评论,即报刊上的新闻性言论。(注:曾建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新闻传媒应当注意发挥和加强新闻评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新闻评论具有设置话题,聚焦舆论的功能,这一点在社会变动中显得尤其突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社会变动,都是舆论起着先导作用。而在近代社会,由于报纸这种大众媒介的产生,则使得这种舆论先导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这种功能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思想解放运动,一直到改革开放发展的每个重大步骤,新闻评论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媒介市场的日益形成,新兴的媒介从一开始就以市场为导向,迅速抢占市场。在新闻评论方面,不少新兴媒介十分注重新闻评论,注重意见性信息的传播,开辟言论专版,每天都以社论、社评等形式发布自己的意见、声音,对传统的新闻媒介产生的冲击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传统的新闻媒介在评论方面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了的形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传统主流新闻媒介由于多种原因,例如,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规定的社论“不要每天必有,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就是一个基本原因,60多年来,承担着“组织者”的重要作用,报纸社论更多地履行着政治功能,起到的基本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鼓舞群众、激励群众,甚至是直接领导斗争进程的作用。而在今天的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闻媒介仅仅履行政治功能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全面地履行社会功能。在新闻评论方面,传统的主流新闻传播媒介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逐步改变社论的见报频率稀少,声音断断续续,难以形成连续的声音的现状。
综观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可以引用江泽民同志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时的讲话,他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因此,我们党一贯强调,要把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不能动摇。”(注: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载《新闻工作者必读》,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年版,第65-66页。)
二、传递信息,招商引资
传播新闻是新闻传媒最基本的功能。新闻信息可以消除人们对周围世界新近变动情况的不确定性,为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和决策提供参考。因此,及时、准确、全面地传播新闻信息,也是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基本的功能。
(一)信息传播是新闻传媒的首要和基本功能
新闻传媒的功能很多,但其首要和基本功能是传播新闻信息。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在其《当代新闻理论》一书中指出:“人们之所以需要新闻事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取各种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新闻信息。而新闻事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能够为社会与公众所接受和喜欢,就在于它具有作为‘信息传媒’所具有的那种特质——传播新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更好地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随时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动情况。他们需要知道国内环境是否安定,国际环境是否安全;需要知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何新的变动,兄弟地区和单位有哪些新的成就和经验;需要知道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和分配方面的变动信息;也需要知道衣食住行和娱乐方面的新近变化情况……总之,周围世界发生的与其利益相关的一切变动信息都是他们所关心,所急于知道的。特别是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生产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动,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这使得人们处在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中,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适应情况变动的需要,更好地安排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新闻传媒正是通过自己有组织的、不间断的报道活动,向人们提供客观世界变动的各种新情况,满足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情况的需要。新闻传媒日复一日地连续工作,向人们展示周围世界运动变化的真实图景,帮助人们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态度和政策不断发生转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对外资实行限制政策,到80年代则实行自由化政策,现在是实行积极促进外资的政策,甚至实行竞争性吸引FDI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及其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各国制定外资政策的主要目标。例如,在1991-2003年期间,有165个国家对本国FDI法规进行了总共1885项修订,其中,1771项改革是以有利于吸引FDI作为目标的,占总量的94%。正如每一次大的争论都要出台一些新的政策一样,未来的外资政策仍然需要调整,其调整方向着眼于:(1)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措施、税收标准、反垄断措施等,内外资同等享有国民待遇。(2)提高引资水平和质量,最大化外资的受益,避免各地引资过程中出现的过度竞争现象。(3)结合各地已经取得的FDI业绩和产业布局,从而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规划产业的发展,特别注重国家级开发区业已形成的主导产业。(4)促进跨国公司在华落实其社会责任,并将跨国公司的自愿性社会责任行为与非自愿性行为有机协调起来。
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利用外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应当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尽管外资在一些方面存在负面效益,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积极作用不可否定。在中长期内,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质量,增强外资受益,仍应作为我国外资政策的主要目标。媒体应加大力度迅速及时地解读利用外资的各项政策,监督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敏感捕捉新法规、新政策的效果与漏洞,加大反馈力度,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以前,凡有外商投资的项目均实行法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包括各地方制定的不透明的其他优惠政策,这种普惠制的做法现在已经开始改变。作为全国的统一政策,只奖励那些在实现行业评价指标体系中达到较高水平的外资企业,树立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转变增长方式先进企业的榜样作用。也可以采用优惠政策级差化的办法,即按实现指标高低来兑现不同水平的优惠政策,以此激励后进转变为先进。新闻传媒具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传播的信息必须准确、充分、全面,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对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的不确定的认识,从而提高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人们应对各种突然事件的能力,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生活,使得社会能够更加有效地运转和有序的运行,从而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因此,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新闻传媒负有光荣使命,承担着重要任务。
(二)新闻传媒应当确保新闻信息传播的真实性
新闻传媒的信息传播功能集中体现在它对各种信息,主要是新闻信息的及时、充分和准确的传递上。其中,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实现其信息传播功能的最基本的要求。新闻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记载的是事实,评价的也是事实,新闻如果离开了事实也就构不成新闻了,新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所依据的都是事实。文学也讲究真实性,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但是文学的反映方式是对客观世界的事实的一种重新整合,是一种应该存在的,而不是新闻事实那种必须存在的事实,因此文学可以虚构和夸张,而新闻一旦虚构夸张,就失去存在意义了。
新闻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真实性要求,并不仅仅是指对客观真实存在的事实报道,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符号的真实与客观真实的一致性。就新闻信息传播来看,新闻事实的发生、采写、选择、整理,直到经由媒介传播于受众是一个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事实加以区分,应该包含有本原性事实、采访性事实、编辑性事实、传播性事实、受众性事实这样几种既相互交叉渗透,又有区别的事实。这几类事实除了本原性事实,其他类型的事实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因素。这五种事实,也就是传播学者阿多尼和梅尼提出的对社会真实的建构过程的三个部分,即客观真实、符号真实和主观真实。
客观真实也就是客观现实世界本身的直接反映。在传统社会,人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参与、体验,以直接的社会实践获得这种客观真实,从而形成主观真实,而在大众传播媒介出现后的现代社会,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社会,人们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往往是间接的,获取信息更多的是靠传播媒介,也就是通过传播媒介选择、整理、加工后形成的符号真实了解客观世界。这种符号真实越是接近客观真实,主观真实才越有可能接近真实世界。因此,这对新闻传媒的信息传播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新闻传播媒介在选择、整理、加工新闻事实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全面、准确、均衡。研究结果表明,新闻传媒经常大量地集中报道某类新闻,很容易使受众形成错误的外部世界图像。例如,新闻媒介过量地报道犯罪新闻、灾难新闻,很容易使受众形成对客观社会的不安全感;过度的赞誉则会产生另外的后果。
由于新闻信息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生、发展的,新闻的真实性的实现也就成为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新闻传媒有一个自我校正的过程,通过连续不断的报道,不断校正,循环往复,不断地接近客观的真实。通常,信息的传播过程是一种多次反复的循环的过程,这种反复循环的过程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每一次反复都会使这个信息更加完善全面,更加接近真相,直到这一信息的传播过程全部结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传媒业在数量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不仅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和广播电视媒介快速发展,新兴的网络媒介也加入到新闻传播业中,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方法更便捷,而且实现了传者与受者间的互动,大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信息服务功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知情需要,为他们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市场化程度的加快,新闻传媒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新闻失实情况严重,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有些新闻工作者根本就不到新闻现场去采写新闻,而仅仅是依靠电话、互联网等方式来接受和查找新闻信息,有些新闻甚至是根据“线人”的一个电话、一条短信编造出来的。这种未经核实的新闻信息,往往会导致新闻失实,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正确把握与判断。
(三)新闻传媒是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
媒体应该是社会公器。媒体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公共信息的平台。媒体的首要功能是进行环境监测,并把观测到的东西告诉公众。监测是否及时很重要,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人类文明发展很快,但任何社会都不能避免天灾人祸,如果一味排斥负面的东西,媒体就是失职。
首先,新闻传媒的社会监督必须以信息公开为条件。新闻传媒进行社会监督的前提条件是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指国家各级权力机构有责任向公众提供政务活动的真实情况,而每个公民也都有了解和获知政府工作信息与社会公共信息的权利。政府实行信息公开的意义在于:首先,信息公开是国家权力主体实现其权力的必需的途径,也就是实现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必须条件。既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这个基本的权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参与管理经济事务、文化事务、社会事务,首先必须知道这些事务的信息,然后才有可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参与其中。这一点也是信息公开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原因。
第二,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些规定和论述是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人民监督的依据。人民实现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有多种方式,包括法律监督、道德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对于在国家各级权力机构中任职的共产党员来说除了以上几种监督外,还有党内监督。作为国家权力主体的人民要实现监督的权利,也必须了解掌握被监督者的行为信息,这是实现监督的基础。
第三,有利于对公共性事务的参与和监督。公共性事务是指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各种事务,即《宪法》中所规定的“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在办理这些事务的过程或行为中,一旦危害人民的利益,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就会直接损害和影响公众的利益,甚至人身安全。例如,环境问题、商品质量问题和商业服务问题、交通问题、公共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