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65900000010

第10章 一封信的路途(3)

现在,中学的围墙拆了,建了密集的小楼房。校大门建得更高更大。我回老家要经过中学,我只看得到大门。我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只听说学校里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老师都到城里买房安家。我差不多有十来年没有去郑坊中学了。我的任课老师都调往县城,或已退休。当年他们上我课的时候,都在我现在这个年龄。我的班主任徐声渊老师住在我家对面的小区里,我经常看见他买菜。他戴一副眼镜,弓着背,脸色红润。在20世纪80年代,郑坊中学是上饶县的名校,有些教师是全国重点大学下派来的知青,他们带来了文化和视野。那个年代,在郑坊中学毕业的学生,有读博士硕士,有几个还出国留学。我们都贪玩,但我们都没有因此而荒废学业。我记忆中的郑坊中学是一所简易的乡村中学,一栋主楼三层,是主教学楼。围着操场建设的是平屋,盖瓦,是初一、初二教师和师生宿舍。操场中间有两棵白杨,冬天的时候,金黄的树叶随风飘摇。宿舍前的梧桐,高大茂密,阔叶翻飞。紧靠公路的是鹅卵石砌的围墙,暗黄色,墙根上附着厚厚的爬墙虎。食堂的右侧有一口冬暖夏凉的水井,青苔密布。我们把水桶扔进井里,“嘣”的一声,水花溅起,月亮浮上来。

亲爱的城市

我说的是一只乌龟。我的青苔色的城市。

它有厚厚的坚硬的壳(水泥的,粉尘的,压抑的,黑夜的,犹如一口倒扣的铁锅),它是僵化的,笨重的,从不知爬动。让我想起瘫痪在床的老人。而我是濡湿的,在它胃部蠕动,蚊子一般,但最终会被它消化掉。“它怎么可能是一只乌龟呢?”一次我在办公室里谈到城市,我的患了肥胖症的同事反驳我说,“我倒觉得它像硕大的灯泡,发亮的,肿胀的,易碎的,低重量的,说是气球还差不多。”上星期我去垃圾场采访捡破烂的,一个佝偻的老太太从窖堆里爬出来,浑身的纸屑,头上还挂了个破塑料皮,泪水磅礴地对我说:“拆迁的人怎么可以把我同垃圾一起倒进坑里呢?做房子的人为什么要先埋我?这是什么城市啊!简直是副棺材。”

前左足是解放路,通往火车站,把人群汇聚到没有尽头的铁轨上;前右足是五三大道,有高耸的市立医院,进出的脸孔布满疾病的惊恐;后左足是滨河西路,像一根脐带,连接五华里外的上饶县城;后右足是滨河东路,裸露出夜间的抒情部分,情侣在柳树下接吻,在沙滩上拥抱;带湖路则是伸长的脖子,作为欲望的主体器官,酒楼密布,歌坊林立。

从解放路67号的家到滨江东路的办公室,我要走八分钟,中间拐过一个广场,两个报刊亭,三个超级市场。我走了四年的路线在未来的十年不会改变。之前的始点在棺材坞,与办公室形成对角,长边行的框内是信江。这是一条迂回的路(我青春时代的暗喻)。其实,无论是哪条线路,都是单调的,缺乏想象力,甚至是僵硬的。但我不知道,人为什么眷守于此,乐此不疲。我也曾把终点推到千里之外,奔波于粤赣铁路线,我也曾觉得那是我人生的另一种延伸,会让我飞翔得更远,但最终我放弃了试图改变慵懒生活的想法—物质没有让我更快乐,反而使我陷入更深的泥淖,内心一片荒芜。“上饶是适合人居住的城市,有澄碧的信江,乔木参天的云碧峰公园。我走了很多地方,还没发现比那更舒宜的内陆城。”一次我在去珠海的飞机上,遇到一个在上饶工作过的上海人,他满头白发,戴宽边的白框眼镜,对我说,“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在那儿度过的。”他曼曼的声调夹缠了忧伤甜美的回忆。

昨天晚上,搬家公司的光头师傅和我结账时,向我诉苦:“我的肩上整天被重物压着,看天都看不到。爬一趟六楼才一块钱。我活着就是受罪。”这个五十开外的人,穿件厚厚的旧棉外套,鼻尖悬了一滴不落的鼻水,点完钱,又恶毒地说:“哪天发地震,把房全震塌啦,免得我爬楼。城市像一口井,路是竖的。”我把他送下楼,我二十九个月大的女儿骢骢就要我抱她。在我怀里,她摸我的脸,一边吃雀巢巧克力一边说:“你明天带我去赣东北乐园玩,那里有碰碰船。”我说,好啊,但不能吃饼干。她爱室外活动,爱吃蛋糕、奶油饼干、巧克力、肯德基。她会唱许多歌,她的记忆力好得让我吃惊。现在的小孩真幸福,我在十五岁以前还没吃过香蕉。

一辆挂斗拖拉机让我逃离偏僻的小村枫林。那里有荒芜的山峦、狂暴的河流。我大哥天翻白亮,就骑辆“永久”牌的自行车去八里外的小镇上班。车龙头(换了很多副,是我们学车时摔断了卡头,像人断了颈椎骨)闪闪发亮,三角叉剥落一片片油漆(犹如他逝去的青春),露出铸铁的老年斑,后架绑了一圈圈的麻绳。他喜欢在快速的滑行时吹口哨。他饱满的笑容倾倒村里的许多姑娘—与现在被生活折磨得整天抽闷烟的样子截然相反,我甚至找不到他忧伤的痕迹。他是个出色的拖拉机手。“明天我要拉石灰去上饶市,你们谁要去?”头天晚上,他就会向家人发布这个消息。邻家在月前就等了。那是姑娘的节日,从柜橱里翻出花花绿绿的衣服,爬上车斗,出发的时候,向我们“啊!啊!”挥手告别,作长远旅行似的。拖拉机(我童年的信使),它把我们的眺望拉远,把城市拉进了村庄。她们带回廉价的布料、大头皮鞋、“红灯”牌收音机、花生糖、芝麻饼。从她们的嘴里,我也能勾画出城市的形象:水泥路,骑自行车的比走路的多,没有田,电影院有我小学的教学楼那么大,门窗全安装了玻璃,杂货店一排排的看也看不完,说柔软的街腔,高高的烟囱,喜欢骂人“乡巴佬”……忘记了哪年夏天,我也爬上了车斗—我无法拒绝城市的诱惑。车上装的简直不是石灰而是焚烧的炭,我赤着脚,移来移去,想找凉快的位置,然而是徒劳的。拖拉机“突突突”,冒黑黑的柴油烟,上坡的时候,车斗巨大的重量把车子往后拖,像一只驮着饭粒的蚂蚁。我大哥曾说,拖拉机与腐败分子没两样,浑球大的肚,一副苍蝇脸。那天回到家,我病了,脚烫了密密麻麻的豌豆大的水泡,太阳暴晒太长而中暑。但我是幸福的,我看到了梦中的城市。它与我想象中的没有差别,我唯一遗漏的是,那儿的女人都穿裙子,老阿婆也不例外。它纵横的街道构成时间的迷宫。

翠绿的山峦在我童年奔跑。像一匹骏马,在黑夜闪光。

“这个城市没变,还是鱼干罐头一样。”消失了四年的欣如在国泰酒店的商务厅里对我说,“不过说真的,我爱它,在这里可以懒散地生活。在深圳,我就是一架挣钱的机器。”欣如、徐鋆、我,当年亲如兄弟,在1999年,被生活猛烈的大风吹散。我说我不会再离开这座城市啦,一个人在一座城市生活得久,满身都长它的胎记。欣如的脸依旧瘦削,右颊的刀疤包进了肉里,露出崎岖的缝隙。他个头高,瘦得单薄,一年到头只喝酒不吃饭。我没看过比他更爱酒的人。一次他喝醉了,在厕所里睡了一个多小时,他老婆还跑到街上找他。他进入醉态,也不说话,又不呕吐,直直的眼睛开始往中间挤,变成斗鸡眼。

徐鋆和我,中晚餐都在欣如家,偶尔晓波也会去。晓波看上去有些忧郁,宽大棉纺的休闲服裹得他像个粽子。他从边远的水乡逃避爱情的魔咒而暂时在小城栖身。“活得没意思。我们去学英语吧。”他说,“我们总要在平静的生活中寻找几滴激情。”学英语就是看老外的毛片。他是极其善于在曼妙的情调中游泳的人,经常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又一副轻松的样子。为了成就他浪子的理想,时隔不久,他成了杳无音讯的人。客厅比较小,黑皮沙发占去一半。我们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用小板凳当枕头。出租带子的小店在屋后的巷道里,那儿有缝纫店、煎炸包子店、发艺厅,因位置较偏,人影稀疏。

对于爱酒者而言,找一个酒中知己可能比找爱人更难。酒是欣如和徐鋆友谊的黏合剂。徐鋆小我两岁,他在离婚的那天中午,和欣如坐在朋友饭庄喝酒。他们心情好像很愉快,边喝边聊,气氛一点也不压抑,斜斜的阳光有些刺眼。那天喝了三十六公斤啤酒。徐鋆戴副眼镜,留个平头,穿件深黑的披风,酷酷的。他年纪轻轻就饱受沧桑,历尽情感的磨难。“为了不受伤害,就不要投入真情。”多年后,我看到他,他变得成熟而豁达,飘荡的职业经理生涯让他历练了人世的沉浮,他说,“这是命运。这座城市就是绞碎机,把我绞得七零八落,留下了我满身的伤痛。我甚至不敢回忆它。”一些在我们内心死去(另一种活着)的人,终究化作锋利的铁钉,钉入心脏,再也拔不出来。我们打了麻醉液一样活着。

我们都不想沉默于平凡的生活—另一种牢笼。挣脱是必然的。1997年初秋,欣如、徐鋆在广场边开起酒店,六百多平米,取名“状元楼”,卷进全部家产。熙熙攘攘的客人加速了酒楼的死亡—欠账多现金少,滚动不了。一年没到,他们终日躲债,惶惶然,石头沉入水中一样没入浩浩人群。

1999年夏秋季,他们先后逃遁去了深圳。并短短几年发家。

这个城市成了我的孤岛—假如我把茫茫人流看做海水,把楼房看做礁岩。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把城市比喻成沙漠。我把电影院当做我暂时的家—虚幻的景象、灰暗的背景、散射的光线、颓废的脸庞,构成了(内心的)空城的底色。我突然发现,我多么害怕一个无依的城市,它仿佛是巨兽的嘴巴,山洞一般阴森。

从我的窗户往下看,是一条繁华的服装街,间隔几家药品店、手机超市、大型快餐店、杂货铺。人行道摆满了烤羊肉串、煮玉米棒、水果车、煎米糕。跪在地上磕头的,是乞讨的小孩;从夹克翻出相机兜售的,是新疆人;头发梳洗得光彩照人的,刚从美容厅出来……我的楼梯口有一个小货摊,卖些袜子、短裤、牙刷、鞋垫。守摊的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她微微的虚胖,脸色菜青。通常她是我上班第一个遇到的人,正从四楼往铺位搬物什,脚步蹒跚,气喘吁吁,也是我回家最后遇见的人,看见她坐在台阶上打瞌睡。如果我抱了女儿,她会说:“骢骢,叫我婆婆,我有糖。”她寡居多年,寂寞地从早坐到晚,街上流徙奔忙的脚步晃得她双眼发花。过一个街口,一个卖头饰的年轻女人迎面叫卖:“便宜卖喽!亏本卖了啊!”即使有人讨价还价,她的吆喝也不会停下来。我作为路人都听烦了,不知她身边的人怎样忍受。我几次想问她,这样叫烦不烦?我没看过比她更黑的女人,皮肤像猕猴桃,声音尖细,扎条小羊辫,戴副眼镜。推车边撑一把广告伞—她的屋檐,夏天爆裂的太阳也没有使她屈服,我确信她对命运充满了热爱。前两个星期,她站的位子被蒸红薯的人取代了,我突然有点想念她,我不知她为什么离开自己运行的轨道,潜藏在另外茫茫的人海。毫不相知的人就这样轻易地占据我心灵小小的空间,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又会被同样消失的人代替。

在很多年的挣扎于内心的(女人赋予我的大海)狂涛中,我彷徨无望。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尘世的观察者。其实不然,我是他们的其中之一。我们根本不可能与生活抗衡,它是强大的气流。我也学会普遍意义上的生活,泡茶楼,打牌,钓鱼。“以前,我觉得你很痴妄,那样很累。”前两天,我的老乡汪茶英在街上看见我,说,“看样子你现在已经享受到了世俗的快乐。”不知怎么的,我谈到了俄罗斯的女神霍尔金娜,这个误坠凡间的精灵。我说,高贵的人从来停止不了痛苦。

2001年10月20日我与蔡虹结婚。翌年4月23日,小女骢骢出生。我安卧了下来。她们,是生命对我的恩赐—我所有失去的,就是为了空出她们的位置。

卑微地活着,是一件美好的差使。

无人看见的城市生活

自行车过早地在我的生活中退休了,算起来已有十年。我用过两辆自行车,一辆是乡下教书时骑的“飞鱼”牌二八车,车子是我大哥在镇里赊的,一百二十元的车钱,我花了三个月还清。过了一年,我进了城。尤少兵把他的“坐骑”送给了我。那是一辆二六车,用了两年,但车架还是闪闪发亮的。尤少兵说,二八车笨重,骑起来像个贩卖猪仔的人,二六车载女孩子比较优雅。真是可惜,我骑了五年,一个女孩子也没载过,很是对不住好朋友的一番心意。在县城待了三年,我又到了市里。在市里上班,但还是借租在县城,每天骑自行车往返。直到1995年夏,我搬到一个叫秋的朋友家居住,才结束了这种鸵鸟一样的生活。二六车也结束了它的里程—我一直走路上下班。秋是搞摄影的,他也借租在此。

那是一栋三层民房,紧靠铁路。我们住在二楼。一楼是一个搞运输的租户,三楼是房东一家。很长的时间里,我无法正常入睡—火车声滚滚而来,洪水一样肆意,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热爱。—穿过铁路,大片大片的灌木翻卷,茅草涟涟,牵牛花一直铺到火车消失的视野里。尤其在秋天,墨绿和橘黄的色彩,堆叠在郊区这块画板上。薄暮余晖,熔化在缓缓奔流的信江,天穹下坠。灰烬的,充满回声的,凹进胸腔的。秋天,乍看上去,显得有点板滞。它美得如此简单,一如人的本原。我经常吃过晚饭,到那片丛林里散步。天空弧形,与不远处低矮的荒丘相衔。火车经过,我看见一对对情侣,在晃荡的气流中,紧紧拥抱在一起。

暗房设在秋的卧室。它更像一个单身汉的展览室,或者说,是一张布满灰尘的静物速写:被褥还是下床时掀开的样子,床架上搭着一件芝麻花的睡衣,几双旧皮鞋不规则地躺在床底下,寂寞而无辜,靠床的桌子上有扑克牌、洗发水、摩丝、写不出字的钢笔、掉了牙齿的头梳,窗下是两个纸箱,里面是衣服、裤子,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进门的右墙下也是一张桌子,有一个水盘,压手裁纸刀,十五瓦的台灯。秋就在这盏灯下冲洗照片。我从他冲洗照片的张数,可以计算出他一天的收入—五寸的六块钱一张,六寸的八块钱一张,七寸的十块钱一张,底片四块钱一张。他在一座商贸城的三楼,租了一个小店面和一个摄影间。他以照黑白照为生。他照片的张数,每个月都在减少,有时连续几天一张也没有,这有可能是生意越来越冷清,也可能是他根本没上班,而是躲到某个人家里打麻将。秋洗照片的时候,我就站在边上看,他边洗边教我。真是丢脸,我一点也记不住—我对许多东西是极其笨拙的,怎么教也不会,比如换保险丝,每次断了,我都打电话叫电工来修。在暗房里,我看着人在水中的相纸上,慢慢显现—这个过程,和回忆没有差别,甚至可以说,那是回忆的本质—驻足停留的瞬间,姿态是那样的打动人心,在我们孤立无援时浮现。

同类推荐
  •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本书主要分为四章“教育理想”“十年回眸”“博文列车”“教育故事”。
  • 独坐小品

    独坐小品

    这二年我写小说较少,散文写得较多。写散文比写小说总要轻松一些,不要那样苦思得直眉瞪眼。但我还是习惯在沙发里坐着,把全文想得成熟了,然后伏案著笔。这些散文大都是独坐所得,因此此集取名为《独坐小品》。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人生幸福的秘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生幸福的秘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为你提供如何在尽可能小地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为自己谋取最大幸福的中肯建议之书。此书由30多篇杂感随想所组成,其中文笔精练,警句箴言般的句子比比皆是,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和启迪。本书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励志作家,其著作《致加西亚的信》曾在美国及全世界引起轰动并畅销了一个世纪。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传统书画作品,许多人视传其神为畏途,但是席小平在一部书中记录、欣赏、分析、评论流派情趣各异的书画作品毫无吃力之感,反而极逞笔力,将一幅幅用线条与色彩勾勒的作品演变成一场场文字的盛宴与语言的狂欢。在欣赏和探寻书画家们的艺术成就时,席小平专于白描,但是在倾注感情时却不吝笔墨,他的描写从底蕴到语言都是民族的,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翎毛、走兽、虫鱼等内容,不论是工笔、写意还是勾勒、设色等技法,都有富于中国传统的文人化阐示。从《诗经》流传下来的“赋比兴”手法在席小平手中运用娴熟,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铺陈、比喻、起兴成为席小平散文的一大特色。
热门推荐
  • 斗罗之拯救女教皇

    斗罗之拯救女教皇

    作者新书:《斗罗:从俘获女神开始无敌》爽文无尿点。天下何人配血衣,唯我剑仙李天一。一份让他受尽冷眼的超级血脉,一把吃掉他双生武魂的神秘古剑,造就了李天一这个矛盾集合体的出现。他是能抗能打无限变身的狂暴战士,也是风华绝代的清冷剑仙。每逢月圆之夜不敢出门的李天一,放弃了多年才会苏醒一次的懒惰系统,决定自食其力的他决定先加入武魂殿,再走上了打服三大宗门,碾压史莱克七怪,开始了拯救那个可怜女人的逆天道路。结果系统苏醒……他的计划被全盘打乱……本书又名:《绝世剑仙在斗罗》《打穿斗罗的狂暴战士》《霸道无匹的护妻狂魔》《无限变发色的无敌小伙》《不需要神格成神的高冷boy》
  • 转弯遇见你

    转弯遇见你

    相识、相知、相遇,总是让人感到意外……说不定,你想碰到的,转弯就能看见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皇临

    皇临

    当旭日从大陆西方探出头时,第一缕阳光会点亮御旸城中央的钻石之碑,光明将在瞬间照耀整片大陆。大陆圣皇自金之国带兵远征,以平定南方冰之国的内乱。此时的皇城之中,两位皇子的篡位之计密谋已久。然而同为皇子的姜黎笙深陷命运与阴谋的重重戏弄,不得不远离金之国,踏上寻找圣皇真命的旅程。四方势力,四种宿相,四件圣器,七位筑星师……天命何违?天命为何!
  • 别想跑

    别想跑

    他是高高在上的总裁,有钱有势有地位,有各式各样的女人向他扑去,但是他却只对她情有独钟,她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小护士情景一*‘宇鑫,嫁给我好吗?我爱你’她颤抖着身体,用被子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好,我答应你,但是,我现在心里还有那个人,你介意吗?’他激动的抱住他,吻了吻她的额头‘我不介意’情景二*‘池皓哲,我恨你,我要和你离婚’她最恨的就是别人背叛她‘老婆,你放心,我会解决这件事的,你等我’说完他就拿起他的外套走了,第二天,她就离家出走了······五年后,她带着一个可爱的小帅锅归来,他们能否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呢
  • 听闻糖人很甜

    听闻糖人很甜

    糖人街。不是街,是杭州西湖边一家古老的店,店里卖了上百年的糖人。有的时候,我会经常做一个梦。梦里总是有一个男子悲伤地唤着我的名字。每每梦醒,泪水总是沾湿了枕头。我想看清他的脸,却怎么也看不清。他是谁?他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我拼尽全力留在这世间,只为不错过下一世的你。」
  • 史上最强记者

    史上最强记者

    一个苦逼的大学生,突然成为一个记者,不断穿梭在个个位面的故事……
  • 你是谁的太阳

    你是谁的太阳

    这是一部80后心灵反思之作。这是一次穿越理想与现实之行。这是一首慷慨激越的生命之歌。故事发生在2007年东海之滨的宁波,以及华中腹地大别山南麓的西陵城。故事以诗人景远林和作家景唐父子为线索,交替展开故事,将两代人的成长历程置于同一语境之下,形成强烈的文化反差和地域反差,引人深思。全书语言洗练、诗意、新锐、幽默,故事性强,可读性强。
  • 蛇棺

    蛇棺

    祠堂夜,亡人棺材中却涌出不尽的蛇群,唯独不见尸身,这是阴谋?所有真相都葬送在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之中……数年后,风波平静,两个身怀术法却身世成谜的少年,被命运安排在一起,一路斩妖诛邪,除魔卫道,机缘巧合间,在平静的江湖中掀起一片风浪,隐隐绰绰,当年谜案竟呼之欲出,这一切,是巧合?是安排?神鬼妖魔、佛道巫仙、权争利夺,隐秘的古法世家,传说中的僵尸……善恶,一念之间。朝堂上狂风巨浪,边境外虎狼觊觎,江湖间,暗流涌动。这一切,是命运的安排否?秦岭老子墓到底藏有什么秘密?
  • 恋上妩媚小女人

    恋上妩媚小女人

    她,霸道中带有温柔,善良的心却有着邪恶的伴随,她,习惯了这个世上的丑陋与庸俗,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遇见不同的人与物,竟让她一点一点的在改变,一点一点的接受与她相隔很遥远的“情”与“爱”,然而,这一切,注定是需要自己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