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前身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1933年3月在江西瑞金成立,长征开始后停办。1935年冬在陕北瓦窑堡恢复,并改名为中央党校,1936年9月迁往保安任家坪村,1937年1月,中央党校随中央机关到达延安,驻延安城东5公里处的桥儿沟。1939年初,中央党校又迁至延安城北小沟坪。1940年,中央党校开始兴建礼堂,1942年2月1日,中央党校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由此开始了全党的整风运动。1942年6月12日,新建的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面积约1300平方米,能容纳2000余人。毛泽东题写了“实事求是”4个大字,镶嵌在礼堂正门上方。1943年8月8日,毛泽东出席了在此举行的中央党校的第二期学员开学典礼,并发表了题为《党校的学习目的和方法》演讲。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这里向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作了《学习和时局》报告。1945年3月18日,毛泽东在这里向延安干部会议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报告。1946年底,中央党校机关迁往华北。
中央党校在桥儿沟的旧址即鲁艺旧址。在小沟坪党校旧址现保存有校部接石口窑洞11孔、中央党校大礼堂遗址和部分土窑洞。1953年,延安师范在基建时挖掘出了原礼堂上的“实事求是”石刻,现珍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民主政权整风典范——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位于延安城南花石崖砭。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5月15日,中共陕甘宁特区委员会(后改为陕甘宁边区党委)正式成立,郭洪涛任书记。1939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张闻天任书记。西北工作委员会主管除陕甘宁边区以外的所有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党的工作。1940年9月,陕甘宁边区党委改为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194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以加强党对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边区)各方面工作的领导。书记先后由高岗、彭德怀、习仲勋担任。1942年9月,西北局由延安城北张崖村迁到现址。1947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8年4月21日,延安收复。5月中旬,西北局机关迁回延安,驻王家坪。1949年6月14日,西北局迁入西安。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在西北局礼堂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条》讲演和《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报告。朱德、刘少奇、陈云等也在会议期间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全面总结了陕甘宁边区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纠正了当时党内的思想偏向,统一了党的领导,增强了党的团结,明确了今后的任务,对边区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检查,从而大大推动了陕甘宁边区的整风运动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当时全党的整风运动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共中央西北局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旧址现存石窑洞及土窑洞20余孔,砖木结构瓦房4座。
全面抗战的号角从这里吹响——洛川会议纪念馆
洛川会议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城以北210国道10公里处的永乡乡冯家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冯家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2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洛川会议纪念馆大门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书记,朱德、周恩来任副书记。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
纪念馆建于1966年。现对外开放的有洛川会议旧址、警卫队、机要室、总务处四处旧址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徐向前、肖劲光七位领导人旧居24孔窑洞,16间瓦房,总占地面积19869平方米。现收藏有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9件。
近年来,纪念馆先后同西安陆军学院、西安空军工程大学等30多所省内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确定为现场体验教学点。是陕西省委党校“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修养”延安现场教学点。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3月免费开放以来,深人乡镇、院校开展宣讲及展览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
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榆林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榆林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东20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杨家沟是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前委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随行官兵共计600多人,转战陕北来到了杨家沟。
十二月会议旧址及毛泽东、周恩来旧居全貌。
在这里,毛泽东领导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召开了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东渡黄河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军队新式整军运动。
在这里,毛主席战斗、生活了120个日日夜夜,写下了40余篇光辉文献,编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有11篇,为新中国的建立制定了政治、军事、经济及土改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主持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毛泽东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这里出发,告别战斗和生活了四个月的杨家沟,也告别了战斗和生活过整整13个春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吴堡川口东渡黄河,挺进华北,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战陕北的战斗岁月,踏上了走向全国胜利的征程。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筹建于1972年,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包括毛64陕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旧居、十二月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以及亚洲部保卫科、供销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机关医院和新华社旧址等。
毛泽东、周恩来旧居位于百年窑洞古村杨家沟扶风寨的半山腰,是一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窑洞建筑,它把西方建筑文化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体现西方建筑之典雅,又体现了陕北窑洞的雄浑,堪称是中西建筑结合的典范,中华民族窑洞建筑的瑰宝。
建立在扶风寨山顶的“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是原杨家沟马氏家族的讲堂和祠堂,具有典型的陕北窑洞院落特色。该馆筹建于2005年,2006年对外开放。展馆共分九个展室和一个多媒体音像室,全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在转战陕北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功绩。在“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广场树立着全国独有的一块“劳动人民翻身纪念碑”,是国家一级文物。
1992年,榆林杨家沟革命纪念馆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十二月会议旧址1947年3月7日(农历2月15曰),河岔区2000多农民召开了庆祝劳动人民翻身大会,为了纪念这次大会,树起了“劳动人民翻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