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100000003

第3章

十四、热

【脉】 浮大而虚为虚,脉细而实为实。脉沉细或数者,皆死。病热有火者,心脉洪是也;无火者死,细沉是也。脉弱四肢厥,不欲见人,食不入,利下不止,死。

【因】 因心火为之。心者,君火也。火旺则金烁水亏,惟火独存。

【证治】 暴热,病在心肺;积热,病在肾肝。

虚热,如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属脾虚,治宜甘寒温而行之。实热,如能食口干,舌燥便难者,属胃实,治宜辛苦大寒下之。火热而郁,乃心火下陷脾土,抑而不伸,五心热,宜汗之、发之。心神烦乱,血中伏火,病蒸蒸然不安,宜镇阴火,朱砂安神丸主之。蒸劳热,乃五脏齐损,病久憔悴,盗汗下血,宜养血益阴。阴虚而热者,用四物加柏。

治法 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甚热之气,汗而发之。不尽,则逆治之。

又治法 养血益阴,其热自治。《经》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轻者可降,重者从其性而伸之。

李论∶外有元气虚而热,有五脏而热,有内中外而热。轻手扪之则热。重之则不热,在皮毛血脉也。轻按之不热,重至筋骨,热蒸手足甚,筋骨热也。不轻不重而热,在肌肉也。

凡三法,以三黄丸通治之。

肺热者,轻按之瞥瞥见于皮毛,日西甚。其证喘咳,洒淅寒热。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白虎、地骨皮散。

心热者,微按之热见于血脉,日中甚。其证烦心、心痛,掌中热而 ,以黄连泻心汤、导赤散、朱砂安神丸。

肝热,肉下骨上热,寅卯间甚。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惊,四肢困热,筋痿不起床,泻青丸、柴胡饮。

脾热,轻重之中见于肌肉,夜甚,怠惰嗜卧,无气以动。泻黄散、调胃承气治实热,补中益气汤治虚热。

肾热,按至骨,蒸手如火,困热不任起床,宜滋肾丸、六味地黄丸。

平旦潮热,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白虎加芩。日晡潮热,热在行阴之分,肾气主之,地骨皮、牡丹皮、知母、柏。

木香金铃子散 治暴热心肺,上喘不已。

大黄(五钱) 金铃子(三钱) 木香(三钱) 轻粉 朴硝上为末,柳白皮汤下三钱,以利为度。止喘亦止。

大黄散 治上焦烦,不得卧睡。

大黄 栀子 郁金(各五钱) 甘草(二钱半)煎服,微利则止。

黄牛散 治相火之气游走脏腑,大便闭。

大黄(一两) 牵牛头末(半两)酒下三钱,以利为度。此不时热,温热也。

金花丸 柏 连 芩 栀 大黄(便实则加)煎、丸任用。或腹满吐呕,欲作利,加半夏、苓、朴、生姜;如白脓下利后重,加大黄。

凉膈散 退六经热。

连翘 山栀 大黄 薄荷 甘草(一两半) 黄芩(半两) 朴硝(二钱半)如咽噫不利,肿痛,并涎嗽,加桔梗一两、荆芥半两。咳而呕,加半夏三钱,姜煎。鼻衄、呕血,加白芍、地黄。如淋闭,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或闷而不通,腹下状如覆碗,痛闷难忍。乃肠胃干涸,膻中气不下。先用木香三钱、沉香三钱,酒下,或八正散。甚则宜上涌。

当归承气汤 治阳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也。

当归 大黄 芒硝(各一两) 甘草(半两)每二两,姜、枣煎。

牛黄膏 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

牛黄(二钱半) 朱砂(一两) 郁金 甘草(各半两) 脑子(一钱) 丹皮(三钱)上炼蜜丸,皂子大,水下。

三黄丸 治实热能食者。能食,为实热也。

白虎汤 治表热恶寒而渴者。

柴胡饮子 治两胁下肌热,脉浮弦者。

四顺饮子 治一身尽热,日晡肌热,皆血热也。

桃仁承气 治血热,夜发热者。

潮热者,黄芩、生甘草,辰戍时,加羌活;午间,黄连;未时,石膏;申时,柴胡;酉时,升麻;夜间,当归根。如有寒者,黄 、参、术。

两手大热为骨厥,如在火中,可灸涌泉五壮,立愈。

地黄丸 治久新憔悴,寝汗发热,肠 下血,骨蒸,痿弱无力,五脏齐损,不能运动,烦渴,皮肤索泽。食后更宜当归饮子。

熟地(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三两)上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当归饮子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一两) 大黄 当归 白芍(各三两) 滑石(三两) 姜煎服。

如痰实咳嗽,加半夏;五谷不化完出,淋闷惊悸,上下血,宜金花丸。

朱砂安神丸 治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似懊 状,皆是膈上血中伏火。

朱砂(一钱,研) 黄连(一钱半,酒制) 炙甘草(五分) 生地(五钱) 当归(半钱)饼丸,津下。如心痞,食入反出,加煨大黄,除地黄。

补血汤 治肌热燥热,目赤面黄红,烦渴引饮,日夜不息,脉浮大而虚,重按之全无,为血虚发热。证似白虎,唯脉不长并实耳。

黄 (一两) 当归(二钱,酒制)热服。

火剂汤 黄芩 黄连 山栀 黄柏火郁汤 治四肢热,五心烦热。因热伏土中,或血虚得之;或胃虚,多飧冷物,抑遏阳气于土中。

羌活 升麻 葛根 人参 白芍(各半两) 柴胡 甘草(炙,各三钱) 防风(二钱半)葱白(三寸) 煎服。

朱砂凉膈丸 治上焦虚热。肺脘咽膈,有气如烟抢上。

黄连 山栀(各一两) 人参(半两) 朱砂(三钱,另研) 脑子(另研,五钱) 茯苓(五钱)上蜜丸,朱砂为衣,水下。

黄连清膈丸 治心肺间及经中热。

麦冬(一两) 黄连(五钱) 鼠尾(三钱)上蜜丸,绿豆大,温水下。

补中益气汤 治脾胃虚弱而热。

辰砂滑石丸 治表里热。

辰砂 龙脑 薄荷 六一散秘方 治阴虚发热。

四物汤、黄柏、龟板、人参、白术(二味,气虚加之)治酒发热 青黛 栝蒌仁 生姜。

十五、吐衄下血

【脉】 脉涩濡弱为亡血;细弦而涩,按之虚,为脱血也。脉浮弱,按之而绝者,为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脉沉弦,面无血色,无寒热者,必衄。沉为在里,营卫内结,胸满必吐血。脉滑小弱者生,浮大牢数者死;又血温身热,脉躁者死,热为血气散故也。藏血,脉俱弦者死,滑大者生。

【因】 外有肺痈、肺痿,亦能咳嗽脓血。劳亦能吐血。

【证治】 麻黄汤 治伤寒证大壅塞内热,火气不伸成衄。脉浮紧为寒。

桂枝汤 治证同前,脉浮缓为风。

五苓散 治伏暑,热流入经络。

黄芩芍药汤 治伤寒、风二证,脉微。

衄血方 治出于肺经。如不止,用寒水纸于胸、脑、大椎三处贴之。

犀角 升麻 山栀 黄芩 白芍 生地 丹参 紫参 阿胶 荆芥穗研服亦良。萝卜头段捣饮,又汁滴之亦良。大椎、哑门灸之亦止。

咯唾血方 出于肾。亦有瘀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肺壅,非吐不可。

天冬 麦冬 知母 贝母 桔梗 熟地 远志 黄柏有寒加干姜、肉桂。

呕痰涎血方 出于脾。

黄 黄连 白芍 当归 甘草 沉香 葛根呕吐血方 出于胃。

犀角地黄汤 治实,及病余瘀血。

犀角(一两) 生地(八两) 白芍(三两) 丹皮(二两)小建中汤加黄连 治虚及伤胃吐血。

三黄补血汤 治六脉大,按之虚,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之脉也。此气盛而亡血,泻火补气,以坠气浮。

丹皮(一钱) 川芎(二钱) 熟地(二钱) 生地(三钱) 柴胡 当归(各一钱半) 升麻黄(各一钱) 白芍(五钱)人参饮子 治脾胃虚弱,衄血、吐血。又治吐血久不愈,于气冲三棱针出血,立愈。

甘草(一钱) 麦冬(二钱) 当归(三钱) 黄 (一钱) 五味子(五个) 白芍(一钱)救肺饮 治咳、吐血。

升麻 柴胡 白术 白芍(各一钱) 归尾 熟地 黄 人参(各二钱) 苏木 陈皮甘草(各五分)作一服。

清心莲子饮 治咳血兼痰。

凉血地黄汤 治肠 下血,水谷与血,另作一派。

知母(炒) 黄柏(炒,各一两) 槐子(炒) 青皮熟地 当归如余证,同痢门法治之。

胃气汤 治风毒客肠胃,动则血下。

芍 术 参 归 桂 芎 苓(各等分)尿血方 治心肾因房劳、忧思气结。

发灰,能消瘀血,通闭,醋汤下三钱。棕榈烧灰,米饮下亦可。

三汁丹 治小便出血。

水杨树脑 老鸦饭草 赤脚马兰各自然汁,以水服之。

益阴散 治阳浮阴翳,咯血、衄血。

黄柏 黄连 黄芩(以蜜水浸,炙干) 白芍 人参 白术 干姜(各三钱) 甘草(炙,六钱) 雨前茶(一两二钱) 香油釜炒红,米饮下三四钱,立安。

三黄丸 治衄血不止,大便结燥者,下之。

大黄(半两) 芒硝 地黄(二钱) 黄连 黄芩 山栀(各一钱)老蜜炼丸。

咳血丹 治因身热,痰盛血虚。

青黛 栝蒌仁(二味治痰) 诃子 海石(涩) 杏仁(治嗽甚) 四物汤(治虚) 姜汁 童便山栀蜜调噙化。

呕血丹 治因火载血上,错经。

四物汤 山栀(炒) 郁金 童便 姜汁 韭汁 山茶花痰加竹沥。喉中痛是气虚,加参、 、术、柏。

衄血丹(凉血)犀角地黄汤入郁金。

溺血丹 治热。

生地(四两) 苏木根 淡竹叶 山栀(炒) 滑石 甘草 蒲黄 藕节 当归血虚,加四物、牛膝膏、通草。

下血丹 四物汤。热,加连(酒煮温)、山栀(炒)、秦艽、升麻、胶珠、白芷;虚,加干姜(炮)、五倍子;寒,加辛升温散,一行一止。

神效方 治吐血,痰血,酒色过度者。

枇杷叶(去毛) 款冬 紫菀茸 杏仁(去皮尖) 鹿茸(炙如法) 桑白皮 木通(各一两)大黄(半两)炼蜜丸,临卧含化口中。

圣饼子 治咯血。

青黛(一钱) 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上杏仁,以黄蜡煎黄色,研细,入黛作捏饼子。每日柿一个,中破开入药合定,湿纸煨,饮下。

罗面丹 治内损吐血。

飞罗面(略炒) 京墨(磨下,二钱)越桃散 治下血及血痢。

山栀 槐花 大枣 干姜(各等分)烧存性,研,米饮下三钱。

伏龙肝散 治便血。因内外有感,凝住在胃,随气下通,亦妄行之类。

伏龙肝(八两) 白术 阿胶 黄芩 干地黄 甘草(各三两)煎服。

赤豆归散 治先血后便,谓之近血。

赤小豆(五两,浸令芽出,晒干) 当归(一两)为末浆水下。

五灵脂散 治下血。

五灵脂(炒为末)芎归汤下。

有血脱尽,色白而夭、不泽,脉濡。此大寒证,乃始同而末异。治宜辛温益血,甘热温经,干姜类是也。

有阴结者便血。夫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不和则血留之,血无所禀,渗入肠间,其脉虚涩,非肠风脏毒也。治宜生地黄汁、小蓟汁各一升、砂糖、地榆、阿胶、侧柏叶。

十六、下利

【脉】 脉滑按之虚绝者,必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必下清脓血。脉沉弦者,下重,其脉小大者,为未止。脉数,若微发热,汗自出者,自愈;设脉复紧者,必为未解。脉微,若数者令自止,虽发热不死;脉反弦,发热,身汗出,自愈。脉绝手足厥,灸之手足温者生;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止,当下之;数而滑者,有宿食,当下之。肠 下白沫,沉则生,浮则死。肠 下脓血,悬绝者死,滑大生。又沉小流连者生,数大有热者死。肠 转筋,脉极数者死。凡诸痢泄注,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身热者死。或谵语,或腹坚痛,脉沉紧者,可下;迟者,可温之。下痢不欲食,有宿食;肠满痛,为寒食;肠坚心下坚,为实,皆可下。下痢脉迟,紧痛肠鸣,心急大孔痛,皆可温。伤寒下痢,三部无脉,尺中时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形损脉不至者死。

【因】 风湿热论之,则火盛而金去,独木火旺而脾土损矣。轻则飧泄,身热脉洪,谷不能化;重则下利脓血。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诸下利,皆属于湿。又曰∶下利稠粘,皆属于火。又曰∶利下脓血,皆属滞下。

【证】 前证,皆热证、实证也。忌用龙骨、石脂、粟壳等剂。虚证泄利,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责,惟觉困倦,脉弦涩者是也。宜温补之。

【治】 治法,重则大黄汤主之,轻则黄芩芍药汤主之。后重则宜下,乃有物结坠。里热脉洪甚,宜下;若脉洪大甚,不宜下也。又大肠经气不宣,加木通、槟榔、木香。肠痛则宜和,胃气不和,当以茯苓、归、芍和之。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风气因动属于内,大柴胡汤主之。血脓稠粘,以重药竭之,热甚故也。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有暴下无声,身冷自汗。小便清利,大便不禁,气难布息,脉沉微,喘吐,虽有里急后重,谓寒邪在内而气散也。可温药而安,则浆水散是也,属少阴。风邪在内缩,宜汗之也。有厥阴下利不止,脉沉而迟,手足厥逆,涕唾脓血,此难治,宜麻黄汤、小续命汤平之。法曰∶谓有表邪缩于内,当散表邪而安矣。李用升举之法亦然。 溏为利,宜温之。谓利有结粪,属太阴。有里者下之。或后重,或食积与气坠,下之。在上者涌之。或痰气在上,涌之安;在下者,竭之。

大法,去者送之,盛者和之,过者止之。假如恶寒热,腹不痛,加苓为主;痛甚,加当归,倍芍。如见血,加连;或发热恶寒,非芩不止,上部血也。如恶寒脉沉腰痛,或白痢下痛,或血,非连不止,中部血也。或恶寒脉沉,先血后便,非地榆不止,下部血也。

痢下,有风、湿、热、寒、虚,滞下、噤口痢、疳痢、瘵痢、湿蚀疮,病同而因异。血痢,有瘀血、血枯、肺痿、风血酒痢,证同而因异。

泄痢是积辨 泄痢有期,或久亦然,或久神不悴亦然,宜逐去之,此名滞下。

有一人,年六十。忧患滞下褐色,腹微痛,后重频并,食大减,身微热,脉弦而涩,似数稍长。非滞下,乃忧患所致,心血亏脾弱也。以四物、四君合而治之愈。

有一人,年三十,奉养浓。秋间患滞下,腹大痛,左脉弦大似数,右脉亦然,稍减,重取似紧。此乃醉饱后吃寒凉,当做虚寒治之,遂以四物,桃仁、红花,去地黄,加参、术、干姜,煎入姜汁、茯苓,一月而安。

黄芩芍药汤 治泄痢腹痛,后重身热,脉洪疾。

芍药 黄芩(各一两) 甘草(五钱)痛加桂少许。

大黄汤 治前证重者。

大黄一两,酒浸半日,煎服,以利为度。

芍药汤 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行血则便脓自安,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甘草(炒) 木香 槟榔 桂枝(各二钱) 黄芩(半两) 大黄(三钱)白术芍药汤 治脾受湿,水泄微满,困弱,暴下无数。

白术 芍药(各一两) 甘草腹痛甚,加芩桂;脉弦头痛,加苍术、防风;下血,加苍术、地榆,痒则同上;如心下痞满,加枳实。

黄连汤 治大便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腹中痛,谓之热毒下血。

当归(半两) 大黄(二钱半,热毒加之) 芍药 桂(腹痛加之)诃子散 治虚滑,久不已。

黄连(三钱) 木香(半两) 炙甘草(三钱) 诃子皮(生、熟各半两) 白术芍药汤送下。

桃花汤 治冷痢腹痛,下鱼脑白物。

赤石脂( ) 干姜(炮)饼丸,饮下。

浆水散 治暴泄如水,身冷脉微气少,甚者加吐、急痛。

半夏(一两) 炮附子 干姜(五钱) 桂枝(五钱) 炙甘草(三钱) 良姜(二钱半)上为末,三五钱,浆水二盏,煎半,和滓热服。

小续命汤 治风积痢。

龙芽草 刘寄奴椿皮丸 治风邪内陷。

香连丸 止痢。

燥湿和血汤 治肠 下血,合作一派,腹中大痛。此乃阳明气冲,热毒所作也。

以下出李。

地黄(生、熟各半两) 牡丹皮(半钱) 白芍(一钱半) 当归(二钱) 甘草(生半钱,熟一钱) 黄 (一钱) 升麻(七钱) 苍术 秦艽 肉桂(各三钱) 橘皮(二钱) 作一服。

升麻补胃汤 治前证,腹中不痛,腰沉沉然,乃阳明、少阳经血证,名湿毒下血。效过老人久痢。

升麻(一钱) 羌活(二钱) 独活 柴胡 防风(各五分) 葛根(三钱) 肉桂(少许) 白芍(一钱半) 当归(三钱) 丹皮(半钱) 地黄(生、熟各半钱) 炙甘草(半钱) 黄 (一钱)槐花(治湿毒) 青皮作两服。

益智和中汤 治前证,腹中痛,皮恶寒,脉俱弦,按之无力,关甚紧弦,肌表阳分凉,喜热熨,为内寒明矣。

升麻(一钱半) 葛根(半钱) 白芍(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桂皮(四钱) 益智(五分)当归(一钱) 黄 (一钱) 牡丹皮(炙) 柴胡 半夏(各五分) 干姜(炒) 肉桂(一钱)茯苓汤 治伤饮冷水,变成白痢,腹内痛,减食。

茯苓(六钱) 泽泻(一钱) 当归(四钱) 苍术(二钱) 生姜(二钱) 黄芩(三钱) 肉桂(二钱) 猪苓(六钱) 甘草(半两,炙) 芍(一钱半) 升麻 柴胡(各二钱)止痢神丸川黄连 茱萸 粟壳(清泔浸三日。又酒浸七日,炒干,同上二味,同此制)上末为丸。热则甘草汤下,寒姜汤下八十丸。

小柴胡去参汤 浑身热,挟外感。

没乳丸 治瘀血痢。

乳香 没药 桃仁 滑石佐以木香、槟榔。苏木汤下。

保和丸 治食积痢。

噤口丹 治噤口痢,呕不纳食;亦治痢吐食。

枇杷叶(十张,蜜炙) 缩砂(十个,末)熟蜜调,抹口上。

半夏(四钱) 人参(八钱)姜煮干,焙末。以姜粉入香附,丸服,连多加参煎呷。

大承气汤 治下痢不欲食。

许学士云∶凡痢病腹痛,以白芍、甘草为君、归、术为佐。见血前后,以三焦热论。

凡治痢病,小便清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

又法,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沉沏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脉微细而迟者,寒也。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烦渴,小便赤黄而或涩者,热也。凡谷消化,无问他证及色,便为热也。寒泄而谷化者,未之有也。

伤食,微加大黄;腹胀,川朴;渴者,白茯苓;腹痛,白芍、甘草为主。冬月,白芍药一半、白术一半;夏月,制黄芩。先见脓血,后见大便者,黄柏为君,地榆为佐,加归尾;先见大便而脓血者,制芩、归梢;脓血相杂下者,制连;大便腹不痛,白芍半之;身倦。目不欲开,口不能言,黄 、人参;沉重者,制苍术;不思食者,木香,藿香。余同上。

十七、泄

【脉】 脉疾身多动,音声响亮,暴注下迫,此阳也、热也。脉沉细疾,目睛不了了,饮食不下,鼻准气息,此阴也、寒也。

【因】 湿多成五泄者,胃泄、脾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

【证治】 胃泄,饮食不化、色黄,宜承气汤。

脾泄,腹胀满,泄注食呕吐逆,宜理中汤。一云,肠鸣食不化者,经云脾虚。

大肠泄;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宜干姜附子汤。

小肠泄,溲便脓血,小腹痛,宜承气汤。

大瘕泄,里急后重,数圊不得,茎中痛,宜五苓散。

五病治虽不同,其湿一也。有化寒、化热之异故也。虚则无力,不及拈衣而已出,故谓之不禁故也。温之、热之;实则圊不便,虚坐努责,宜下之。

痰积下流,因太阴分有积痰,肺气不得下流降而瘀,大肠虚而作泄,当治上焦,以萝卜子等吐之。

水恣泄,乃大引饮,是热在膈上,水多入下,胃经无热不胜。寒泄,大肠满而泄 溏。

风泄,久风为飧泄,乃水谷不化而出也,防风为君。

平胃五苓散 治湿泄、水恣泄、热泄。此方治一切阳证。

平胃散、五苓散、白术。热,加黄连、木通。

补胃丸 治气虚下溜。

四君子、白芍(炒)、升麻。

流积丸 治痰积下流。甚则吐之。

青黛 黄芩 海石 神曲 砂仁止泻丸 肉豆蔻(五两) 滑石(春一两,夏二两,秋一两半)寒,加神曲、砂仁、吴茱萸;热,加黄连、茯苓;滑,加诃子(煨)。

温六丸 清六丸脾泄丸 白术(二两,炒) 白芍(一两,酒炒) 神曲(一两半,炒) 查子 半夏(一两半) 黄芩(半两,炒) 苍术虚,加参、术、甘草;里急后重,加槟榔、木香、荷叶煨饭丸。

姜附汤 治寒泄。

椒术丸 治湿泻。

川椒 苍术 肉果。

胃风汤 治风泄。

太平丸 治泄。

黄连一方与干姜炮各一两,或加诃、归,名驻车丸;一方与茱萸各一两,或加芍药,又名苦散。

肠鸣,乃湿与热相搏也;或大热亦然;或饮水亦鸣。

许论 泄泻有八。冷泻,脉微,宜暖药。热泻,胃中有热,伤寒多有脉数,宜凉解之。积泻,脾脉沉弦,宜逐积。脾泻,同上条。气泄者,躁怒不常,伤动其气,肝气乘脾而泄,脉弦而逆,宜调气。飧泄者,春伤于风,肝旺受病而传于脾,至季夏土而泄,宜泻肝补土。惊泻者,因心受惊,惊则气乱,心气不通,水入谷道而泄,心脉散大者,是宜调心利水。病亟气败而泻者,《素问》云∶门户不要也。

厥逆幽闷,困泻不止,四肢冷,困软不能转侧,下泄不知,脉亡阳,喘者死。

十八、自汗头汗

【因】 湿能自汗,热能自汗。虚则盗汗。痰亦自汗、头汗。

【证】 阴阳俱虚,身体枯燥,头汗,亡津液也。热入血室,头汗。

伤湿额上汗,因下之,微喘者死。胃热上熏,头汗。发黄头汗,小便不利而渴。此瘀热在里也。心下懊 ,头汗。

十九、淋

(附小便不禁 肾脏风)【脉】 细而数。脉盛大而实者生;虚小而涩者死。尺中盛大,此阴血不足,阳乘之,为关。

【因】 膀胱有热则淋。然赤涩、淋涩,如脂膏、如砂石,皆内热也。如水煎盐而成也。气不利则不通。《经》曰,小便为气所化,气不化则脐腹满不利,闷而为淋。

【治法】 淋者,解热利小便;闭者,行气则水自下。有气虚则气不行,血虚则气不升,痰多气塞则气不运。治法,气虚补气,血虚补血,痰多导痰。先服本药,后皆用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下,加以五苓散。有人患淋,乃血滞,故四物汤内加杜牛膝而愈。死血亦淋也。

李论∶皆邪在肺而无资其化源,邪热在肾而闭其下焦,可除其热、泻其塞当已。

治热在上焦,以栀子、黄芩主之;热在中焦,加以连、芍;热在下焦,加之以柏。

资肾丸 治小便闭,不渴,热在下焦血分也。

知母(酒制) 黄柏(各二两,酒炒) 肉桂(一钱)清肺饮子 治渴,小便不利,热在上焦气分。

茯苓(二钱) 猪苓(三钱) 泽泻(五钱) 琥珀(五分) 灯心(一钱) 木通(七钱) 通草(二钱) 车前子(一钱) 扁豆(七钱) 瞿麦(半钱)导气除湿汤 治小便闭,乃血涩致气不通;或淋者,即有死血。

知母(三钱,酒浸) 黄柏(四钱,酒制) 滑石(二钱,炒黄) 泽泻 茯苓(各三钱)空心服。

牛漆膏 治前方证,大妙。

肾疸汤 治目黄渐至身,小便赤涩。

升麻(半两) 羌活 防风 本 独活 柴胡(各半钱) 白术 苍术(一钱) 猪苓(四钱) 茯苓(二钱) 黄柏(二钱) 泽泻(三钱) 白芍(五分) 神曲(六钱,炒) 人参(三钱)甘草(三钱)作二服。

秘方 淋热则利之,山栀之类;气虚补之,参、术加木通、山栀之类。

小便不通。气虚,参术升麻汤,后吐之。血虚,四物汤,后吐之。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后吐之。

又方 治淋。

麦门冬 葱头(带根) 人参 三臼根 黑豆浓煎,饮之。

淋方五淋散 牛膝根 葵子 滑石 瞿麦冷加附;热加芩;血加栀子;膏加秋石,加石苇;气,小腹满闭,加沉香、木香。

发灰散 治饮食、忍小便、走马房劳,皆致转胞,脐下急满不通。醋服一合,或加葵子、甘遂,加大蒜捣饼,安脐心,令实,着艾灸三十壮,治小便不通。

小便不禁(膀胱不约为遗尿)因 归之肾冷,用韭子丸(六两,炒),佐以鹿茸、肉苁蓉、牛膝、巴戟、菟丝、石斛、杜仲、肉桂、当归、地黄等药。

阿胶散 治湿。

阿胶(二两,炒) 牡蛎( ) 鹿茸(酥炙,四两)煎散,任下。

茯苓丸 治心肾虚,淋沥。

赤白茯苓(各二两) 地黄汁好酒熬膏,丸,盐酒下。

【证】 大小便闭者,外有骨热不同。关格者,外有肝实热、心实热。便利不禁者,外有风湿、肝痹不同。肾脏风乃湿。

【治】 阴茎痒痛不忍,苦参、大黄、荆芥、皂角洗熏。

阴胞痒,虫蚀方 狗脊(不用金毛者)、黄连、黄柏、黄丹、水银粉、光粉、赤石脂,为末敷好。

又方 大甘草汤浸海螵蛸末,敷。

二十、头目痛

(附脑痛、眉骨痛)【脉】 寸脉紧急或短,皆曰头痛,又浮而滑为风痰,主头目痛,脉反短涩者死。又卒然无所见者死;脑痛、脉缓大者死。太阳头痛,脉浮紧,恶风寒。少阳头痛,脉弦细,有寒热。

阳明头痛,脉浮缓长,自汗。太阴头痛,脉沉缓,必有痰。厥阴头痛,脉浮缓,为冷厥。少阴头痛,脉沉细,为寒厥。左属风,右属痰。

【因】 有风、有痰者,多风痰结滞。痛甚者,火多,火曰炎上。血虚头痛者,亦多血不上荣。诸经气滞亦头痛,乃经气聚而不行也。

【证治】 太阳头痛兼项痛,足太阳所过攒竹痛也,恶风寒,羌活、川芎主之。

阳明头痛,自汗发热,石膏、白芷、葛根、升麻主之。少阳头痛,额角上偏痛,往来寒热,柴、芩主之。太阴头痛,有湿痰实,体重腹痛,半夏、南星、苍术主之。少阴头痛,主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逆为寒厥,细辛主之。厥阴头痛顶痛,血不及,或痰吐涎沫、厥冷,吴茱萸主之。气虚头痛,黄 主之。病则耳鸣,九窍不和,参、 主之。血虚头痛,芎、归主之。伤寒头痛,从伤寒法治之。太阳证,麻黄汤、桂枝汤;阳明脉洪,白虎;少阳柴胡;太阴脉浮则桂枝,脉沉则理中;少阴麻黄加辛、附子;厥阴桂枝麻黄各半汤。痰厥头痛,吐之。火作痛,清之、散之。伤暑亦同。湿热头痛,证则心内烦。外有香港脚,亦能头痛,其状吐逆、寒热、便溲不通。有谷疸亦头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痰厥头痛。

天麻(五分) 木香(一钱) 半夏(七钱半) 黄 (五分) 苍术 陈皮(各半钱) 人参泽泻(各一钱) 神曲(一钱,炒) 干姜 黄柏(二钱) 茯苓(五分)清空膏 治风、湿、热及诸般头痛,惟血虚不治。

羌活 黄连(酒制) 防风(各一钱) 柴胡(七钱) 川芎(五钱) 甘草(一钱半) 黄芩(三钱)白汤调下。巅顶痛,加蔓荆子、 本。

芎归汤 治血虚自鱼尾上攻。

茶调散 吐、头痛有痰。

家珍方 治偏头痛连睛痛。

石膏 黍粘子(炒)为末,酒下。

玉壶丸 治风湿头痛,亦治痰患。

雄黄 白术 南星 半夏 天麻香芎散 治一切头风。

香附(二两,炒去毛) 川芎 甘草(一两,炙) 石膏(半两) 细辛 防风 草乌 川乌白芷 荆芥 羌活煎。

诸头痛有六证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冷风所吹,遇风冷则发,脉寸浮者是也。

食积,因胃中有阴冷,宿食不化,上冲头痛,右手脉浮紧甚者是也。

气虚,因下部气虚,上攻,温温而痛者,异乎邪毒所攻,无邪,脉尺虚浮是也。

伤寒在太阳经,其痛如破,关前脉数是也,紧数是也。阳明经胃热上攻,右关洪大而数是也。

膈上有风涎冷痰,而或呕吐,脉弦细,出于寸口是也。

阴毒伤寒,身不热,脉沉细,目痛,皆血有太过不及,皆能为痛。太过则目壅塞而发痛,不及则无血养而枯痛。目之锐 ,少阳经也,血少气多。目之上纲 ,太阳经也,血多气少。

目之下纲,阳明经也,血气俱多。唯足厥阴连于目系而已。血太过者,血得太热而溢于上,所以作痛。治法,血实者决之,虚者补之。宜以辛散之,凉以清之、汗之、吐之。

脑痛,乃风热乘虚而入于脑,以辛凉之药散之、行之。眉骨痛乃风痰。

羌活汤 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疼痛及脑疼。

羌活 防风 黄芩(酒炒,一两) 黄连(一两,酒制) 柴胡(七钱) 黄柏(酒炒) 栝蒌根(酒制) 甘草 茯苓(各半两) 泽泻(三钱)羌附汤 治冬大寒犯脑痛,齿亦痛,名曰脑风。

麻黄 黑附 升麻 防风 白僵蚕 黄柏(三钱) 羌活 苍术(各五分) 甘草 白芷黄(一钱)作一服。

眉骨痛方 羌活 防风 甘草 黄芩(酒炒) 白术 半夏 南星 细辛又方 加乌头、草乌,童便炒去毒为君藿香散 治脑风头痛。

藿香 川芎 天麻 蔓荆子 槐花 白芷酒调下吹搐方 治同上。

谷精草 铜绿(各二钱,另) 硝石(一钱,另研,吹鼻中。) 细辛 瓜蒂 良姜(各一钱) 硝(五钱)含水满口,以药搐鼻。

荆芥 薄荷 木贼 僵蚕 蝎梢茶清下二钱。

风成寒中则泣出。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人瘦则外泄而泣,宜辛温。

风成热则目黄。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人肥不得外泄,故热郁也。

二十一、眩晕

【因】 痰饮随气上,伏留于阳经,遇火则动。去血过多,亦使眩晕,头眩亦然,兼挟气虚。

【证】 外因者,风在三阳经,头重项强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着,皆令吐逆晕倒。

内因者,因七情致脏气不行,郁而生涎,结为饮,随气上厥,伏留阳经,呕吐,眉目疼痛,眼不得开。

因房劳、饥饱去血过多者,眼花屋倒,起则晕倒。

【治】 散风行湿汤 治痰火晕眩。二陈汤、苍术、黄芩、羌活。

瓜蒂散 治晕眩痰厥。

芎归汤 治血虚眩晕。

参术汤 治挟气虚头痛,补气降火为主。

人参 白术 黄芩 黄连

二十二、心腹痛

【脉】 阳微阴弦,胸痹而痛,责在极虚。短而数,心痛心烦。心腹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坚大实者死。若腹痛脉反浮大而长者死。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谷气强胃气实;紧者,阴气胜,故痛。病腹痛而喘,脉滑而利,数而紧者,实也。心痛有热厥、寒厥、大实。

【因】 劳役太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或寒邪乘虚而入客之,或久不散郁而生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于胃脘而痛。或有实积痰饮,或气与食相郁不散,停结胃口而痛。

【证治】 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脾病者,食则呕吐,腹胀喜噫,胃脘痛,心下急。

热厥心痛,身热足痛,四肢寒,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脉洪,可汗。刺太 、昆仑。

寒厥心痛,手足逆,通身冷汗,便利溺清,不渴,气脉微弱,可温。

大实心痛,卒然而发,大便或秘,久而注闷,心胸高起,按之痛,不能饮食,可下。

肾心痛,与背相接, 如从后绞触其心,偃偻,刺束骨、合骨、昆仑。胃心痛,腹胀胸满,刺大都、太白。脾心痛,如锥刺,刺然谷、太 。肝心痛,状如死,终日不得休息,取行间、太冲。肺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益盛,刺鱼际、太渊。

厥心痛,乃寒邪客于心包络也,宜以良姜、菖蒲,大辛热之药。

盖诸心痛,皆少阴厥气上冲也。刺之,宜通气、行气,无所凝停也。

腹痛【因】 有客寒阻之不行,有热内生郁而不散,有死血、食积、湿痰结滞,妨碍升降,故痛。盖痛当分其部分,从其高下而治之。

【证治】 中脘痛,太阴也,理中、草豆蔻主之。

小腹痛,厥阴也,正阳、回阳,四逆汤主之。

杂证而痛,苦楝汤、酒煮当归丸、丁香楝实丸等主之。

腹中不和而痛者,以甘草芍药汤主之。

伤寒误下传太阴经,腹满而痛,桂枝芍药主之。痛甚,桂枝大黄汤主之。夏月肌热恶热,脉洪实而痛,黄芩芍药主之。诸虫痛者,如腹痛肿聚,往来无有休息,涎出,呕吐清水。

痰积腹痛隐隐然,得热汤、辛物则暂止,宜导痰解郁气,温散之。中气虚亦痛,或饥而痛是也,理中汤主之。胸痹,皆痰水宿饮,停留不散,宜栝蒌、枳实、香附、芎、苍术、温散之。

外有似类而痛异名。心痛,有心中寒,有心热,有心虚,有脾积,有宿食留饮,有胸痞。腹痛,有香港脚。胸痛,有积实。小腹痛,有肝脾,有胞痛,有筋虚,有疝,有肠痈。

金铃子散 治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

金铃子 玄胡(各一两)热加黄连,疝气加荔枝核。酒下三钱。

煮雄丸 治大实心痛、 癖,如神。

雄黄(一两,另研) 巴豆(五钱,生用去油,烂研,却入雄黄末) 白面(二两)上再研匀,水丸梧桐子大。每服时,先煎浆水令沸,下药二十四粒,煮三十沸,捞入冷浆水,沉水冷,一时下一丸。二十四时也,加至微利为度,用浸药水下。

术附汤 治寒厥心暴痛,脉微气弱。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白术(四两) 甘草(二两,炙)姜、枣煎服。

术香散 治心脾卒痛不忍。

木香 蓬术(各一两) 干漆(一钱,炒烟尽) 醋汤下一钱。

燥饭丸 治饮水吞酸作痛。墙上蚬壳丸。

秘丹 治心痛久则成郁,郁久必生火。

川芎 栀子(炒) 苍术 香附 石碱 干姜(炒)反治之法。

有人饱过患此,以火毒治,遂以黄连六钱、甘草一两,一服而安矣。

有心痛十八年,因酒、牛乳,痛时以一物拄之,脉三至,弦弱而涩,吞酸,七月内以二陈汤、术、芩、连、桃、郁李仁、泽泻。

秘丹 治死血留于胃口作痛。承气汤、栀子、韭汁、桔梗(能开血气)、麻黄(重者,须此发之。)虫痛方 治面上白斑,唇红,能食者是。苦楝根、锡灰。

胃脘当心痛,有垢积者,斑蝥、乌梅肉。丸如绿豆大,泔下一丸。皂树上蕈,泡汤,有肥珠起,饮之,微泄见效。未已又服,无不验。

草豆蔻丸 治脾胃伤损客寒,一切虚证,心腹大痛。

理中建中汤 治寒腹痛。

调胃承气加木香槟榔汤 治热腹痛。

大承气加方 治有人雨后得凉,腹痛甚。问之,于夏月投渊取鱼,脉沉弦而细实,重按则如循刀上。本方加桂两帖,又加桂、桃仁两帖,又加附两二帖,下黑血。

二陈芎苍丸 治清痰腹痛,脉滑者是。

二陈汤 台芎 苍术 香附 白芷 姜汁

二十三、腰痛

(附腰胯肿痛、腰软)【脉】 尺脉粗常热,谓之热中。腰胯痛,脉大者,肾虚;脉涩者,痰血。

【因】 肾虚而致。有湿热,有瘀血,有外感。

肾虚,皆起于内。盖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皆致腰痛。故使气结不行,血停不禁,遂成虚损,血气去之。又有房劳过者多矣。

湿热,亦因肾虚而生焉。肾者,水也。气不利而成湿热者,因肾水涸,相火炽,无所荣制,故湿热相搏而成痛。亦有虚劳,外感湿气,内热不行而成党锢。

瘀血,因用力过多,堕坠折纳,瘀血不行。

外感,因虚袭之。

外有肾风、肾热、肾疟、厥阴疟,皆腰痛。

【证】 失志者虚,云不足。面黑,远行久立不能住。郁怒者,腹急胁胀,目视 ,所祈不能,意浮于外。忧思者,肌肉濡渍,痹而不仁,饮食不化,肠胃胀满。房劳者,精血不足,无所荣养。经曰∶转摇不得,肾将惫矣,名骨痿。

湿热者,四肢缓,足寒逆,腰冷如冰,冷汗,精滑,扇痛。外感,如太阳腰痛引项,尻重;阳明腰痛,不可以顾,善悲;少阳如刺其皮,不可俯仰;太阴烦热,如有横木居中,遗溺;少阴引脊内;厥阴如张弓弦。大抵太阳、少阴多中寒,阳明、太阴多燥湿,少阳、厥阴多风热。

【治】羌活汤 治腰痛。

羌活 独活 柴胡 防风 肉桂 当归如卧寒湿地,足太阳、少阴血络中有凝血,加归尾、苍术、桃仁、防己。如湿热痛,加黄柏、苍术、杜仲、川芎。如虚,加杜仲、五味、 、归、知母、龟板。如坠扑瘀血,加桃仁、麝香、苏木、水蛭。

肾气丸、茴香丸、鹿茸丸、此三方补阳之不足也,劳伤、房室之人有之。

六味地黄丸、封髓丹,此二方补阴之不足也,膏粱之人有之。

煨肾丸 治腰痛虚。

杜仲(炒去丝,三钱)上一味,末之。以猪肾一枚,薄批五七片,以盐椒淹去腥水,糁药在内,包在荷叶,用湿纸数重煨熟,酒下。

立效散 玄胡索 当归 肉桂(等分)为末,酒下。

挫气丹 治挫气腰痛。

山楂子(四两,去核) 北茴香(炒,一两)为末,酒下。

腰胯重痛【因】 风、寒、湿流注经络,结凝骨节,气血不和而痛。痰积趁逐经络,流注搏于血内,亦然。

【治】 宜流湿,散风寒,逐痰积,气血自然湍流也。

除湿丹 槟榔 甘遂 赤芍药 威灵仙 泽泻 葶苈(各二两) 乳香(研) 没药(各一两) 大戟(炒,三钱) 陈皮(四两)面糊丸,加牵牛末丸。

禹功散 治同。

腰软【因】 肾肝伏热。

【治】 宜黄柏、防己。

论余 解 证,少气不欲言,寒不寒,热不热,壮不壮,停不停,乃精气虚而肾邪实矣。治以泽、茯疏肾实,地黄、牛膝、麦门冬补精气。

二十四、肩背痛

(附腰髀痛)【脉】 洪大,洪为热,大为风。脉促上击者,肩背痛。脉沉而滑者,背膂痛。

【因】 风湿乘肺手太阴经,脉气郁甚不行也。

【证】 病则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 痛。汗出小便数而欠者,皆风热乘肺也;小便遗溺者,皆肺金虚也。

【治】 宜通经益元气,散风泻火之药。

通气散 治风热乘肺,肩背痛。

防风 木 独活 羌活(以上通经血) 黄芩 黄连(以上降火) 人参 黄 (上二味,虚则加之)腰髀痛【因】 小肠经气,小肠心痛及腑。外有肺风、肺寒、骨虚而致。

二十五、胁痛

(附身体痛)【脉】 双弦,是两手俱弦也。

【因】 肝木气实火盛,或因怒气大逆,肝气郁甚,谋虑不决,风中于肝。皆使木气大实生火,火盛则肝急,瘀血、恶血停留于肝,归于胁下而痛。病则自汗,痛甚,按之益甚。

【证】 痰积流注厥阴,亦使胁下痛。病则咳嗽。

外有肝中风,左胁偏痛;肝中寒,胁下挛急;饮水胁下鸣相逐,皆致胁痛,须详之。

辨非 血枯证。胸胁支满,络气不行,妨于食,肝脾伤,病至先闻腥臊臭,出清液,肺叶伤也。四肢清,目眩,复后血,此年少脱血,或醉行房,肝伤气竭致之故也。

【证治】 木火盛,宜以辛散之,以苦泻之,当归龙荟丸、泻青丸主之。死血,宜以破血为主,润血为佐,复元活血、当归导滞等主之。痰积,宜以去痰行气,二陈汤加南星、青皮、香附、青黛等主之。

龙荟丸 治食积发热,木盛胁痛。

柴胡 甘草 青皮 黄连 大黄 当归 木香 草龙胆 芦荟 川芎治水气实加之。

治血汤 治死血。

左金丸 治肝火。

黄连(六两) 茱萸(一两)导痰汤 治痰注。诸痰皆生于热。

台芎(二两) 香附(八两) 陈皮 苏叶 干姜(一两)贴痛 芥菜子(研,水敷) 茱萸(醋研,敷上大效)熨痛 醋炒灰热,布裹熨之,葱艾炒亦可;韭汁亦可。

身体痛【脉证】 伤寒,太阳经表证,六脉俱紧;阴毒伤寒,身如被打,脉沉紧;伤寒,发汗后,身体痛,气血未和,脉弦迟。伤湿,湿流关节,一身尽痛;风湿相搏,肢体重痛,不可转侧,脉缓。虚劳之人,气血虚损,脉弦小。

二十六、逆痰嗽

【脉】 出鱼际,逆气喘息。脉弦为咳。咳而浮者,四十日己;咳而弦者,相其人强,吐之而愈;咳而脉虚,必苦冒;咳而沉者,不可发汗。喘咳上气,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者死;久咳数岁,脉弱者生,实大者死;上气,喘息低昂,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咳,脱形发热,小坚急者死;肌瘦下脱,热不去者死;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者死;咳而呕,腹胀且泄,脉弦急欲绝者死;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暴咳脉散者死。浮为风,紧为寒,数为热,细为湿,此生于外邪之所搏;浮紧则虚寒,沉数则实热,弦涩则少血,洪滑则多痰,此生于内气之所郁。

【因证】 因风、寒、火(附腹满)、劳、痰。

风寒为病主乎肺,以肺主皮毛而司于外。伤之。腠理不疏,风寒内郁于肺,清肃之气不利而生痰动嗽。又寒饮食入胃,从脾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之而咳。火之嗽,病因火盛生痰、铄肺金也,遂成郁遏胀满。甚则干嗽无痰,或唾血痰。劳而咳嗽,皆好色肾虚,则子能令母虚,气血俱虚,阴虚则生火,肺金耗败,而津液、气血皆化为痰矣。痰者碍清气升降,滞气而不行,遂成诸咳嗽之证。

论咳逆痰嗽分为二 咳者,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而上逆,皆关于肺也。嗽者,谓有痰而无声。脾湿动而为痰,而成嗽,皆积于脾也。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若脾无留湿,虽伤肺气而不为痰也。然寒、暑、燥、湿、风、火皆令人咳。唯湿痰,饮食入胃留之而不行,上入于肺,则为咳嗽也。假令湿在心经,谓之热痰;湿在肝经,谓之风痰;湿在肺经,谓之气痰;湿在肾经,谓之寒痰。

《三因》论 咳者,卫气之失;嗽者,营血之失。外伤六气,随风、寒、暑、湿、燥、火感其部位,而察其元以表之。内伤七情,皆聚于胃而关于肺,多痰嗽也。卫气之失,则多痰逆;营气之失,则多痰嗽也。

张论 以贫富言之。贫者,谓之咳嗽,外感之由也。《内经》曰∶秋伤乎湿,冬必咳嗽是也。又曰∶岁火太过,肺金受病,民病咳嗽是也。富贵者,谓之涎嗽,多饮食浓味,热痰所成也。

李论 皆脾弱受病,肺金受邪,饮食不化精微,留积而成痰,肺气不利,而痰冲清道而成咳。

刘论 皆脾湿入于肺而成痰,伤风而成咳。

痰嗽潮热四证 有痰嗽者,潮热大体虽同,动作有异。或因虚中寒冷,则先痰嗽,嗽久而不已,血形如线,随痰而出,恶寒发热,右寸浮而数;外证,日轻夜重,面白痰清。

因忧愁大怒,则吐血而后痰嗽,少寒多热,左寸沉小而数;外证,心下噎塞,情思不乐,饮食不下。

或蛊注相传,死魂相逐,则先呕血,不知来处,微有痰嗽,渐成寒热,两手脉弦细而数,外证,饮食不为肌肤,颊红变动不常,身体酸痛倦,及嗽损咽痛多痰,或喘或泻则死。

先因伤湿、伤寒解利不尽,虽病退人起,饮食减少,不生肌肉,身倦无力,劳力则热,身体酸痛,状如劳伏,但不吐血,不发潮热,经二三年医无验。此是余毒伏在经络,其脉弦也,再发则愈。

《三因》论状 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咳者,憎寒发热,无汗恶寒,不干烦躁。伤暑咳者,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痛,四肢重者,洒洒淅淅。喜伤心,咳而喉仲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自汗咽干,咯血。此劳伤心,小肠受之,咳与气俱失。怒伤肝,咳而两胁下痛,不可转侧,则两 下满,左胁偏痛引少腹。此怒伤肝,胆受之,咳呕胆汁。思伤脾,咳而右胁下痛,隐隐引肩背。甚则不可动,腹胀心痛,不欲食。此饥饱之伤,胃受之,咳而呕,呕则长虫出,忧伤肺,咳而喘息有声。甚则吐血,吐白沫涎,口燥声嘶。叫呼伤肺,大肠受之,咳而遗矢。恐伤肾,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嗔,咳涎,寒热,引腰背,或喘满。房劳伤肾,膀胱受之,咳而遗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咳而腹满不饮食。

咳、嗽、喘、逆气、短气分别不同。

咳者,无痰有声,喉中如痒,习习如梗,甚则续续不止,连连不已,冲膈击胸。外有心咳、一切血证、肺咳上逆。

嗽者,有痰。外有劳瘵喘促嗽血、肺痿、肺痈。

喘者,促促而气急,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攘肚。外有香港脚。

逆气者,但香港脚上而奔急。外有肺中风、肺中暑、肺热、肺寒、肺水、肺痹、肝热胆寒、心热肠痹、痰水。

短气者,呼吸难,数则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外有脾中风、脾中寒、肺热、肾虚、历节风、忧气、胸痞、痰饮。

【治】 咳嗽谓无痰而有声。《素问》云∶咳乃皮毛先受邪气以从其合,其寒饮食入胃,从脾脉上至肺,肺寒则内外合邪,因有咳证。

肺咳,麻黄汤;大肠遗矢,赤石脂禹余粮汤、桃仁汤。

脾咳,升麻汤;胃吐虫出,乌梅汤。

心咳,桂枝汤;小肠气失,芍药甘草汤。

肝咳,小柴胡汤;胆呕苦汁,黄芩半夏汤。

肾虚,麻黄细辛附子汤;膀胱遗溺,茯苓甘草汤。

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令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异功白术散。

逆,逆谓气上逆肺,壅而不下。上气逆者,皂荚丸;火逆上气,麦门冬汤;上气脉浮者,麻黄浓补汤;上气脉沉者,泽漆汤。泽漆(五)、桑白皮(六)、射干(泔浸)、黄芩、白术、茯苓(四)、竹茹,治气上逆,为热所作。

治法 无痰而有声者,以辛润其肺,青皮以散三焦之气壅。有痰而嗽者,治痰为先,下气为上。痰而能食者,下之。不能食者,浓朴汤治之。痰而热者,柴胡汤加石膏主之;痰而寒者,小青龙加桃仁主之。

张之治痰 以通圣散加半夏。暑嗽以白虎、凉膈;火嗽以黄连解毒;湿嗽以五苓、白术;燥嗽以木香葶苈散;寒嗽以宁神宁肺散,为上也。更分以吐、汗、下为佳。

方 南星、半夏、枳壳、陈皮。风痰脉弦,加通圣;热痰脉滑,小柴胡,洪加青黛、连;气痰脉涩,加青、陈皮;湿痰脉缓,加术、防己;寒痰脉沉,加桂、杏、小青龙;发热加芩、桔;痞加枳实,重加茯苓;气上逆加葶苈;气促加参、桔;浮肿加郁李仁、杏仁、泽泻、茯苓;上热喘涌,加寒水石、石膏;大便秘加大黄;能食加大承气;不能食加朴。

利膈丸 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

木香 槟榔(一钱半) 枳实(炒,一两) 朴(三两) 大黄(酒制,一两) 人参 当归(各三钱)紫苏饮子 治脾肺受寒,痰涎嗽。

紫苏子 桑白皮 青皮 陈皮 杏仁 麻黄 炙甘草 五味子 半夏 人参。

千缗汤 治痰妙。

半夏(一两,生) 大皂角(半两,去皮子) 雄黄加之(大治痰)上同入绢袋中,水三升,姜八片,煎至半,以手操洗之,取清汁服。

大热大饮凝于胸中而成湿,故痰作矣。宜吐之。

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汤 治风寒。行痰开腠理。本方加麻黄、杏仁、桔梗。

降火导痰汤 治火。

黄芩 黄连 栝蒌 海石劳嗽丹 四物 竹沥 姜汁敛肺丹 治肺胀及火郁。

诃子 杏仁 青黛 栝蒌 半夏 香附积痰方 南星 半夏 青黛 栝蒌 石碱如肝痛,疏肝气,加青皮;上半日咳,多属胃火,加贝母、石膏;下半日嗽,多属阴虚,加知母、柏、川芎、归;虚甚好色者,加参、膏、青陈皮、姜。

酒病嗽 白矾(一两,另研) 杏仁(一升)上水一升,煎干,摊新瓦上,露一宿,砂锅内炒干。每夜饭后,细嚼杏仁十五个。

劫嗽方 五味(半两) 甘草(二钱) 五倍子风化硝(各一钱)为末,干噙化。

鹅管法 治风入肺管。

南星 雄黄 款冬花 鹅石上为末,入艾中,放姜片上,置舌上灸,吸烟入喉,以多为妙。

痰方 若或痰白作泡,当于肺中泻水。

滑石 川贝母 半夏 风化硝 白芥子 陈皮 茯苓 皂角(风加) 苍术(湿加) 栝蒌(润加) 枳实(结加) 青黛 黄芩(热加)青礞石丸 化痰。

麝香丸 治痰。

劳嗽方 四君子 百合 款冬花 细辛 肉桂 五味子 阿胶 半夏 天门冬杏子 白芍 甘草煎食。

《三因》论 因怒而伤者,甘草;忧而伤者,枳壳;喜而伤者,五味;悲而伤者,人参。

二十七、喘

(附哮)【脉证】 实喘,气实肺盛,呼吸不利,肺窍壅滞,右寸脉沉实者是,宜泻肺。

邪喘,由肺感寒邪,伏于肺经,关窍不通,呼吸不利,右寸脉沉而紧,亦有六部俱伏者。宜发散,则身热而喘定。

《三因》状虚实 肺实者,肺必胀,上气喘逆,咽中塞如呕状,自汗。肺虚者,必咽干无津,少气不足以息也。

【因】 气虚入于肺;阴虚火起冲上;有痰;有水气乘肺。

【治】 喘年深,时作时止。雄猪肚一个,治如食法,入杏仁四五两,线缝,醋三碗,煮干取出。先食肚,次以杏仁新瓦焙,捻去皮,旋食,永不发。

气虚方 治气虚。

人参 黄柏(蜜炙) 麦冬 地骨皮血虚方 治阴虚有痰。

四物 黄连 枳壳 半夏导痰千缗汤半夏 南星 陈皮 茯苓 皂角 枳实劫药方 治喘不止;甚,不可用苦寒药,可温劫之。

椒目(二钱),为末,姜汤下。莱菔子(蒸)、皂角(烧存性)。姜汁丸,噙。大黄(煨)、牵牛(各二两,炒。)各为末,蜜水下二钱。治热痰暴喘欲死。

泻白散 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喘呕逆。

桑白皮(一两) 青皮 五味 甘草 茯苓 人参 杏仁 半夏 桔梗(上二味,痰涎呕逆加之) 地骨皮(七钱)姜煎。

神秘汤 治水气逆行乘肺,肺得水而浮,使气不通流。脉沉大。此人不得卧,卧则喘者是。

紫苏 陈皮 桑白皮 生姜 人参(各五钱) 木香 茯苓(二钱)哮【因】 哮喘主于内,痰宜吐之。

【治】 哮积丹 鸡子略敲不损膜,浸尿缸内四五日夜,吃之有效。盖鸡子能去风痰。萝卜子丸,姜汤送下妙。

同类推荐
  • Green Mansions

    Green Mans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脉象统类

    脉象统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For Greater Things

    For Greater Th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德真经广圣义

    道德真经广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叹天而行

    叹天而行

    叹天而行,有你而行,逆天而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待命运都有不同的自由权。本是孤儿的柯鸿。自出生就被既定的命运,再一次偶然间起了波澜。迷茫少年偶然踏入一片波澜壮阔的世界。自此开始了一场旷世奇缘之旅。若是这一切都是早已注定,天地为囚笼,那我柯鸿便打破这不公,为芸芸众生博得自己的大自由。
  • 掌六为珠

    掌六为珠

    作为丽国的嫡长公主六六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男人的妾,而且还是第五十二个妾!即使这个男人是一国皇子,六六依旧觉得自己委屈的不行不行的,但是这个男人对自己好像还挺好的,五十二个妾独宠她一个,好像有点香是怎么回事?
  • 暮琉仙

    暮琉仙

    武市逢罹蹇涩中汉水源汇是以国加者怯劣榖言必油然之心战疫胜——记,庚子春
  • 时光不逝岁月静好

    时光不逝岁月静好

    本是豪门之女,却坚信依靠自己也能走出一条豪门之路,她的杀伐决断,她的敢爱敢恨,她的说断就断,是懂她的人理解,使不懂他的人觉得她无情,但她却从未在意过。他同样是一个豪门出身,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一个自己的舞台。他们两个人实在是太像了,有人觉得太相像的人是无法走在一起的,也有人觉得是可以走在一起的。兜兜转转,究竟谁是谁的谁解药,谁是谁的贵人呢?
  • 重生之魅力女人修成

    重生之魅力女人修成

    白云,名字俗,人也没用到极点。老头家产被掏空,被逼的跳楼,凶手逍遥法外,却只敢去老头跳楼的地方哭。一不小心挂了吧,有了重生的机会,还怕东怕西,烧高香祈祷不要再遇到那个凶手冤家。直到···一部完美女人修成史。
  • 七系修灵者

    七系修灵者

    她,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天赋不错,相貌绝色,但被掩埋,从小到大,本来属于她的荣誉却被一个天赋极差,容貌一般的女孩通通夺去,她不怨,可是,她的母亲活活被气死,这就不能忍了,这一切的一切就因为她姓墨,这究竟是为什么?偶然一次比赛中,得知真相的她,又该如何做?
  • 原野与海

    原野与海

    【我想你光芒万丈,也想你自在四方】【本文致力于养成系文路,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两人一路成长,一路荆棘,也一路繁花。】矫情版:邹时对别人撒娇:你再说揍死你!邹时对花九撒娇:哎呀花师傅,你看他们欺负人家……心理剧版:内外兼皮邹时VS不动声色花九文艺版:少年有意寄原野VS少女心事比海深
  • 蔚蓝星纪事

    蔚蓝星纪事

    我,莫飞,现年45岁,从地球穿越到蔚蓝星已经34年,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在蔚蓝星生活的这些年里,我也曾尝试寻找穿越的痕迹,也曾探寻是否有其他穿越过来的人,到目前为止一无所获。于是,我想趁自己还能记起以前的事,把我的经历写成一本小说,姑且算是自传体吧!书名就叫作“蔚蓝星纪事”罢!
  • 王爷猛追废材逆天小姐

    王爷猛追废材逆天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人人闻风丧胆的金牌杀手,却遭到亲妹妹的背叛和男友的无情,她是金月国人人嘲笑的废材小姐,人傻,人丑,又不能修炼玄力,当金牌杀手穿到废材小姐,一双凌厉的双眸闪过,人傻?丫丫的你妹才傻,人丑?本小姐亮给你们的狗眼看看谁丑,又不能修炼玄力?本小姐三系元素的玄力你妹才不能修炼呢……一朝废材变天才,风云再起,焚火烧天!
  • 重生之都市腹黑女

    重生之都市腹黑女

    她没有登上死亡巴士,却踏进连接新世界通道的地铁,使她被迫落入一个各种情绪、细节被放大,夸张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斥着利益的纷争,弥漫着死亡的腥甜,荼糜着欲望的不休。她讨厌这样一个似人命如草芥的一个地方,更憎恨试图掌控这个地区的统治者,遍体鳞伤的她最终向它发起了挑战,势必将其毁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