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提示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凭直觉决定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符合客观要求基础之上,如果完全不顾现实需要,单凭直觉来决策是很难避免失败的。
经典事例:决策失误,泛美出现危机
1927年,泛美航空公司成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1980年年初已成为全美第三大航空公司,员工达3万多人,拥有130多架各种型号飞机,航线遍布世界100多个城市。
但是,好景不长。正处于巅峰状态的泛美因决策失误屡屡出现危机。
第一个大失误便是机型的选择。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泛美公司开始考虑全面淘汰波音公司的B707飞机。这种飞机是波音公司于1954年推出的第一代中长程民航客机01955年,泛美公司试飞成功后,于当年7月订了20架,成为这种机型的最早主顾。也正是依靠这批飞机,泛美航空公司才有了如此辉煌的业绩。但是,经过20多年的飞行,这批飞机显得陈旧而不合时宜,应该淘汰了。然而,遗憾的是,当时与B707载客量、续航能力相当的同类型机种几乎还没有问世。
泛美航空公司决策层在没有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仅在直观上进行了粗略的比较后,就选用了洛克希德公司L1101-500型三引擎客机,这种飞机是该公司为配合泛美航空公司需要而特定改良制造的。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Lll01-500型三引擎宽体客机,逐渐代替了B707飞机,成为泛美航空公司的主机。但就在这时,性能更先进、成本更低的其他新型飞机也纷纷上市。这些新型飞机不仅是双引擎,而且经核准,只需用两名驾驶员就可以飞行了。
所以说,这种飞机无论在油耗还是员工费用上,都比L1101-500型三引擎低许多,泛美航空的竞争力被大大打了折扣。
1983年,洛克希德公司宣布停止制造110的各型飞机。泛美航空引进的洛克希德公司的该型号客机的维修顿时成为难题,过不了几年,这种飞机就会成为一堆废铁。
不幸的是,泛美航空却依赖直觉,盲目决策,一错再错。
为了争夺国内航线,泛美领导层又投资购买了国家航空公司,这样又带进一批DC10-30型飞机。为了使公司现代化,公司不惜花10亿美元购买了西欧空中客车公司制造的A300型飞机,同时,又出售和交换了一批飞机,这样公司拥有5个生产厂家生产的110多个不同机种的飞机。然而,这正是经营航空业的大忌,因为繁杂的机种,使航空人员的培训、零部件的储备、引擎的维修,以及机场管理等负担加重,无形中增加了客运成本。
更为糟糕的是,解除国内航空禁令后,汪美航空公司又无力与其他航空公司竞争。泛美航空由于历史悠久,有大量年薪很高的职员长期享受高薪和高福利;合并国家航空公司后,泛美高层又慷慨地让国家航空公司的职员增加薪金,与泛美航空公司职员享受同等待遇;再加之公司机型复杂,飞行成本很高,完全丧失了竞争能力。
泛美航空公司的亏损额越滚越大,创下了世界航空公司之最。公司的资金也快消耗殆尽。为此,公司不得不出售位于纽约的总部大楼,大规模地削减员工的薪金和福利,同时,借着发行15%的高利率债券,筹集71.5亿美元。银行方面也勉强同意延期付贷,条件是利率从10%上升到13.5%。
1983年,由于世界石油价格下降,使得航空公司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普遍上涨。同年,美国经济也开始复苏,泛美航空出现了短暂的盈余,但好景不长。1985年3月1日,泛美航空公司的劳方以公司已赢利为依据,要求公司加薪、恢复原来的待遇。公司没有响应,劳方便宣布罢工。此次罢工由泛美机械工人首先发起,此后公司职员、驾驶员纷纷响应,泛美陷入瘫痪境地。这次愈演愈烈的罢工,一下子给泛美航空造成7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这对本已困难重重的泛美航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很快,泛美在国内航空界的地位开始下滑,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名列第三,逐步下滑到美国八家最大民航公司的最后一位。
昔日雄风荡然无存。这以后,泛美公司更是一步步走上了下坡路。
1990年7月,美国经济全面衰退,加之恰逢海湾战争爆发,这直接影响到美国各航空公司的营运情况。负债累累的泛美航空却再也没有力量重整旗鼓了,只能靠变卖资产以偿债务。1991年,局面实在无法维持下去的泛美航空公司不得不宣布倒闭。泛美过去所有的辉煌,都随着破产而烟消云散。
哈佛决策分析
美国航空业高级顾问史密斯先生,对泛美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在呈给公司董事会的一份机密报告申指出:“泛美最高领导阶层过分依赖直觉做出决定,缺乏详细的研究根据,同时某些管理人员感觉自己完全置身于计划过程之外。”这才是泛美航空商败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这些全凭直觉,全凭主观想像而不是凭市场需求来决策的泛美当家人,使泛美航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第一次的决策本已失误,泛美航空的领导层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由此又导致了第二次同样的错误!试想一下,在残酷的商界,同样的错误再次重演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宣告破产。
作为决策者,必须知道决策是将主观见之于客观,将精神的东西物质化,将决定转化为实际结果的实践过程,任何一项决策的制定,都是经营管理者进入某项竞争的序幕。须知,想像与现实的距离常常是相差千万里。所以,作为一个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该要重视逻辑,应该客观一点、现实一点,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实际,不要受情绪的影响和干扰,始终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力求把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成功,达到决策预期的目标。
延伸阅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决策是一个处理旧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所以,发现问题,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生质疑,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已经是不成间题的问题了。质疑是我们在决策时,针对问题的处方之道——问题是决策的依据!
虽然弄清楚问题并不表明你已解决了问题,但你仍然能感到弄清楚问题带来的喜悦!
人是喜欢解决问题的。企业家们既享受成功所带来的报偿,也享受获得成功的过程。无论你身为企业哪一阶层的管理者,只要具备下列四种条件,任何人都将乐于接受,而且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机会:
(1)不怕失败,而且能够担得起失败的责任;
(2)在解决问题之后,一定会受到奖赏;
(3)具有解决其职责范围内问题所需要的技巧;
(4)使用这些技巧,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人们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如果他们在尝试解决某问题之后,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果他们感到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赏识;如果他们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推卸责任反而比较安全的话,他们肯定会逃避问题。
诸如绩效水平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绩效低落原因不明之类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真的不会分析,真的无法从中找到要害并对症下药,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在逃避它们。所以难怪有人会说,决策就是用另外一种方式给企业治症。所以,作为一位身处高层的领导必须牢记:让人们学会、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并不能包洽百病!还要在制度上多下功夫才行!
给问题开处方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特别要注意消除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2)从不同问题的背后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3)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的——死了的东西什么问题都不会有。问题越多,问题暴露得越彻底,就越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4)抓住一个问题,一查到底。
任何决策都是以解决问题为本的,假如决策和问题脱节,或者说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那么决策就会失去其现实意义;同样道理,一个企业出了问题,证明以前的决策存在缺陷,或者说由于错误的决策所引发,因此新决策不能太勿忙,必须对旧问题进行先看后摸再分析,找到一条理想的决策路线;最大限度地解决掉解决好所有关联问题,为企业营造一个好的利润空间。
不能解决问题的决策是没有用的,只是漂亮的方案而已;真正的决策就是从问题堆里面脱胎出来的。
要点总结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表现出敏锐、过人的直觉力。但也有不少故事重复注释“成也在此,败也在此”的古谚。企业家赖以成功的直觉,在公司成长、茁壮后却不再灵验,甚至成为导致失败的毒草。一个在自家车库里灵机一动,有了创业制胜点子的企业界星星,与在竞争者虎视眈眈、公司股东紧迫盯人下做决策的现代企业经营者,所需的气质与能力未尽相同。前者可以任凭直觉飞舞,后者则须以理说人。前诺顿·塞门集团总裁马汉尼说得传神:“今日企业的决策者没有权利说:‘我觉得’,他必须说:‘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