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制约市场 标准在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应当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标准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大生产分工体系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工业化使生产力空前提高,商品极大丰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世界市场由此形成。为保证世界市场有序运行,从技术层面看,就需要在国际贸易中制定一个为各方所能接受的游戏规则,这就是国际标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标准化一方面成为推动技术进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也成为西方大国谋取垄断利益、获取“非价格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手段。20世纪70年代,德国生产的磁带录音机在西欧市场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德国利用标准问题极力阻止美国磁带录音机染指德国市场。美国则采用迂回战术,使美国的磁带标准成为ISO国际标准,如此顺利闯入德国市场。
当今世界已进入由标准规范、制约市场的时代,控制国际标准是应对世界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开发新标准甚至比研发新产品、新专利更加重要。一般而言,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而标准影响甚至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前途、行业的兴衰,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因此,西方大国、跨国公司和产业联盟都在不断开发新标准、竭力控制标准,想方设法把标准与专利捆绑在一起,而且是把尽可能多的专利技术嵌入标准之中,一旦某国某企业不得不采用该项标准,就必须向专利拥有者支付专利使用费,从而使标准制定者取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标准成为战略手段 当前有关国际标准的竞争日益激烈,所涉及的不只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谁掌握了更多的标准,谁就掌握了更多的现在和未来;谁缺失了标准,谁就没有话语权,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世界经济史与现代管理学清晰揭示:一流的国家/企业制定标准,二流的国家/企业开发专利,三流的国家/企业制造产品。因此,西方大国都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提升到战略竞争的高度,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产生更多专利、诞生更多标准,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将自己的标准(企业的标准、行业的标准、国家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长期以来,美国ANSI标准、日本JIS标准、德国DIN标准、英国BS标准、法国NF标准均已被世界公认为先进标准,并被众多的国家采用。在德国,标准与资本、人力资源(劳动力与知识产权)一起,构成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专家揭示,欧洲80%以上的工作是做国际标准化。
诸多富可敌国的跨国企业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而不断强化自己对相关产业链的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美国高通公司就是一个范例,高通在CDMA移动通信领域拥有国际标准,而该国际标准镶嵌着高通1400多项专利,因此高通不仅从产品销售中获得巨大收益,而且专利收益更加庞大,占到公司收入的80%,国际标准与众多专利使高通在国际移动通信市场处于巨无霸地位,至今如日中天。
西方大国在把标准作为一种谋取垄断利益或获取“非价格竞争优势”手段的同时,也一直努力把标准作为扶持国内薄弱行业与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保护国内经济发展的工具。日本曾经大力提倡以“歧视性”标准为手段来保护和促进战略行业的发展。在关税不断降低情势下,西方大国“披着国际标准的外衣”的技术壁垒愈发兴盛。
当今,诸多传统产业的国际标准一直牢牢掌握在西方大国手中,而且西方大国利用在国际科技领先、话语权垄断之优势,不断拓展新产业的国际标准,不断“刷新”已有的国际标准,使后进国家往往不得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跟随更新。西方大国通过对技术标准的垄断,使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锁定在“微笑曲线”的底部,被钉死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和附属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