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直朴士驯良,
文学词章各擅场。
乐善性生好施予,
名成艺术亦专长。
既能从文,同时也能经商,即“亦儒亦商”的现象自古就有。
洞庭商帮就是苏帮中“亦儒亦商”的佼佼者。由于洞庭两山处于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自然环境钟灵毓秀,洞庭人也因此被赋予了灵秀之气。当时洞庭两山是明清两代文化交流最频繁之地,这里共出了两名状元、一名探花、两名解元、进士。至于举人和秀才就更是不计其数。区区一小岛,中举者却如此之多,令人惊叹。但是我们不能不说,倘若小小的洞庭鱼米之乡没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做后盾,是不会有这么多人能够一心一意读圣贤书、金榜题名的。在众多洞庭商人中叶达就是个既能行商作贾亦能舞文弄墨的主儿。
叶达是清乾隆年间人,家住洞庭西山东南山麓。这里温暖宜人,各村都花团锦簇一望无垠。这样的美景自然引来一些文人,他们有的在太湖观景泛舟、吟诗作画,有的攀越西山,赏月观日出。叶达就是在这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长大的。他生性聪颖,过目不忘,精通诸子百家,尤其喜欢诗词歌赋。少时的叶达性情豪爽倜傥,他经常去缥缈峰、天王寺、龙君宫等胜迹游玩,并借景吟诗、引吭高歌。
由于洞庭一带视经商为习俗。所以叶达也受习染,成了商人。他刚开始是将盛泽镇的各色绸缎贩运到上海、青溪,后来他又走出家乡经商于南洋,在不断地积累中,最终成为家财万贯的富商大贾。
叶达本是文人,发财后他携巨资回到风光优美的老家,在住宅旁布置泉石、栽培花木,将自己家中环境打造的清新脱俗。他夫人杨梅,不但颇具姿色而且人也很聪慧,除了能作诗词还会弹琴吟唱。两人都很好客,久而久之,他家俨然成了洞庭文人聚会的沙龙。当地官绅为附庸风雅,以到他家做客为荣。
横泾有个无聊文人,叫杨东。此人是个才疏学浅却自以为是反而卖弄文才的人,因此在文化圈子里很不受欢迎。再说他生性虚伪贪婪,喜欢巴结权贵,让真正的文人们都很鄙视他。
杨东早闻西山富儒叶达的大名,听说他那里文人、官绅荟萃又有珍馐美味、俏丽佳人,到了夜晚还可泛舟太湖,观赏沿岸美景,是何等地妙哉!他欣羡异常,恨不能插翅飞去西山,只因无人引荐,一直不好意思贸然造次。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原来到西山并不需要什么人引荐,叶达夫妇生性豪爽,只要是文人墨客,不管来自何方,他们都会敞开大门欢迎的。杨东大喜,决定前去拜访。
到了一看,叶达家果然是朱门大户:泉水假山、花园小径、画栋雕梁。杨东当初鄙夷经商,觉得铜臭会污染他身上的儒雅,现在看见叶达这般光景,又暗暗欣羡,后悔当初没去经商。
当时叶达正在花园里宴客,已有几分醉意。本来家里客人就多,所以根本就没注意横泾的杨东来了。但是叶夫人心很细,她看到来了一位生面孔,赶忙上前寒暄一番后招呼客人入座。杨东一见叶达的夫人杨梅,心里暗道:“好个绝色佳人!”
过一阵,杨东见叶达只顾自己在那儿诵古论今、吟诗作赋,没注意到他这位从横泾远道而来的文人,于是便主动上前向叶达恭礼道:“久仰西山诗人叶达具有旷世之才,今日有眼得见果然如此!刚才听你做诗一首,觉得才情横溢,真乃胜于李杜啊!”
在众多文人雅士面前,这种过高的赞誉显得有些酸溜溜的。不过叶达此时正在酒兴上,以为是这位老兄喝醉后与他开玩笑,并没在意,还幽默地还礼道:“仁兄过奖了!咱们彼此彼此。”
杨东不知收敛反而抓紧机会卖弄,说要为叶达夫妇做诗一首以表对主人的谢意,于是他摇头晃脑地吟诵了他早在来这儿的途中,挖空心思做的一首赞美叶达夫妇的诗:
杨柳多姿容颜好,
梅子止渴滋味长。
叶儿追逐随风去,
达理知书对成双。
不等他念完席间的文人墨客都哄堂大笑。因为这首打油诗诗意浅露,文风无聊,充分暴露了做诗之人内心的浮华肤浅。更使叶达不快的是,“叶儿追逐随风去”这句容易使人联想到他叶达是个见到美女就追花逐蝶的浪荡公子。主人已经很不高兴了,可这个杨东偏偏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以为是他的诗词妙不可言,所以大家才一起笑起来。于是他更来劲了,居然很神气地叩手向大家道:“见笑,见笑。在座的都乃一代大儒,敝人不才,斗胆在此班门弄斧,还望海涵!”听了他这番话后一个官绅模样的人瞪大了眼睛问到:“什么?我们是一代大儒”?席间宾客无不瞠目咋舌,何人敢称“一代大儒”?不说洞庭一带,怕整个苏杭二州也闻不着“大儒”的气味。这让叶达觉得很恶心,一个好好的聚会,怎么跑来这样一个喜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草包?他决定好好讽刺这个无聊人一下,于是对杨东说:“这位仁兄,既然你已送了我一首诗,那么我也应送你一首诗,否则就是我叶达对你不敬。”杨东受宠若惊地笑道:“倘若叶兄能赐诗一首,那我杨东真是荣幸之至!”于是叶达信手写了一首打油诗。写好,便递给杨东道:“仁兄,你自己拿去念吧。”杨东接过诗,片刻笑容冻结在脸上。只见纸上写道:
马屁拍在马蹄上,
蹄儿一撅尘灰扬;
尘土粘在笑靥上,
花里胡哨鬼脸丧。
众文友围过来一看,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待大家回过神来,发现那位姓杨的早已悄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