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岩结舍面临湖,
绝大鱼虾弗用估。
但得入霉时里白,
秋风不羡四腮鲈。
我国明清时期,苏商中有一支地域性小帮与徽商、晋商、陕商、粤商、闽商等地域性大商帮一起纵横驰骋、并驾齐驱,它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与优良的商业素质享誉商界,跻身于十大商帮之列,这就是在苏商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形成于太湖中洞庭东西两山商人资本集团——洞庭商帮。明末作家冯梦龙在其名著《醒世恒言》中说,洞庭商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为商为贾”,因此他们就有了“钻天洞庭”的美誉。甚至有人将其与徽商相提并论,有“钻天洞庭遍地徽”之说。
所谓“钻天”,意指洞庭商人善于钻营、勤于谋划、不怕艰难、百折不挠,具有超前的经营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商战中技高一筹、名列前茅。正因为洞庭商人具有“钻天”的本领,才使他们在人数与势力均居劣势的情况下,通过注重商品质量与提高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与商业形象,从而赢得了顾客与市场。同时,由于他们具有优良的文化素养与理财能力,才使其能够在近代社会的风云际会中迅速接受新思想,及时转变经营战略,从而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成为现代金融贸易业与民族工商业的中坚力量。
洞庭商是苏商中最具实力的商人资本集团,苏商中的其他地域性小帮无论在势力还是知名度上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可以说,洞庭商是苏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域小商帮。
洞庭东山与西山原是太湖东南部面积最大的两座岛屿。东山被称为东洞庭,而西山被称为洞庭山。这两山面积都不大,东山占地80平方公里,西山占地90平方公里。然而在这并不大的两块地方,却哺育出了一个与徽商齐名的商帮,的确耐人寻味。
洞庭商帮的脱颖而出与洞庭两山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密切联系。洞庭东山与西山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风景秀美,交通便利。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首先由于两山土地以山林与荡地为主,水田面积不大,所产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种桑养蚕成为洞庭两山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
洞庭两山种植的桑树甚多,不但供自家养蚕用,还供应太湖周边各地。每到农历三四月间,两山人就开始为养蚕缫丝奔忙,最后他们把新丝运到苏州卖给收丝的各地客商。
除了种桑养蚕,种植茶树并买卖茶叶也是百姓的经济来源。这里的茶,尤以东山的碧螺春最为著名,不但闻名全国,还远销欧美各国。碧螺春原名“吓煞人茶”,是经康熙皇帝赐名为“碧螺春”的。
此外,洞庭两山出产的各种特产,如水果有枇杷、红橘(俗称“洞庭红”)、杨梅等;水产有鲈鱼、银鱼、莼菜等,都是极负盛名的畅销商品。正如史料记载,洞庭两山的经济:
“至于鱼虾之利,橘柚李梅,果实之珍,莲芡芋栗,菰莼之富,甲于三吴,为商贾所辐转,舻衔肩负,络绎不绝。”
种类繁多的经济作物,为洞庭商人的商业贸易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是因为洞庭两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明清两朝商品经济甚为发达的苏、松、常、嘉、湖五府的中心地带。而且太湖周围河流纵横交错,大运河又与南北水陆交通相互贯通,使得当地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地百姓形成了“以舟楫为艺,出入江湖,动必以舟,故老稚皆善操舟”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水路运输本身安全、成本低,更适宜大规模远途贸易活动,这为洞庭商帮的产生与兴起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除了以上的自然因素外,从南北朝开始,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生产力日益发达,粮食产量增长较快,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也愈加重要。“苏湖熟,天下足”的民间谚语广为流传,于是向国家所缴赋税金额也日益加重。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打击豪强、籍没私田、迁徙富户、加重赋税等惩罚措施,“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故浙西官、民田视他方倍蓰,亩税有二三石者,大抵苏最重,松嘉湖次之。”江南重赋政策对洞庭商帮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经过几朝的经营,洞庭两山从人烟稀少的荒岛变为人口繁庶之地。对此清乾隆《吴县志》有明确记载:
“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因而为商为贾,奔走四方。又百工技术,吴人为众,而常苦不足。向无人烟之处,今则宅舍弥望。盖人满之患,至斯极矣。”
繁重的赋税,冗杂的人口,使洞庭两山人家更加入不敷出。为了生计,许多洞庭人不得不外出经商奔波,以供赋税。在众多富庶的江南沃土中,这块贫瘠的土地却造就出这么有能耐的商帮。他们世代行商,相因成俗,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地缘与血缘为纽带的商人资本集团。关于洞庭两山经商的风俗,在古籍中多有记载:
“(洞庭)居民稠密,商贾为生……偏民亦苦田少,不得耕耨而食。并商游江南、北,以迨齐、鲁、燕、豫,随处设肆,博锱铢于四方,以供吴之赋税,兼办徭役。湖中诸山,以商贾为生,土狭民稠,民生十七八即挟赀出商,楚、卫、齐、鲁,靡远不到,有数年不归者。洞庭人依山而居,仅仅吴之一乡,然好为贾,往往天下所至,多有洞庭人。(洞庭)富者治产积居,贫者学事富家,或负贩,或借贷,以逐利得息。”
正是因为当地特殊的人文地理和社会环境,洞庭两山商人早早地冲破了传统自然经济的屏障,把经商的脚步迈出了自己的故土,迈向了全国各地。虽然洞庭只是很小的一个岛,但是洞庭商人却走在了发展商品经济的最前沿。从他们的祖辈开始,经商成为洞庭两山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洞庭商帮因商而富,行商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