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条签去修双脚,
嗅袋烟来剃个头。
等戏开台寻坐凳,
看汪班内老名优。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使扬州最终成为一个消费城市。苏帮商业文化的一些现象逐渐被扬州市民传承下来,逐渐演变成为他们生活习惯的固定程式。说到老扬州人的生活习惯,不少人会想起两句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两句话是对当时的有钱人和市民阶层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先说“皮包水”。顾名思义,即胃里包水。李斗《扬州画舫录》里记述:“吾乡茶肆,甲天下,多有以此为业者。”可见扬州人喜欢“皮包水”由来已久。
扬州著名的茶社有几十家,但资格最老的要属冶春茶社,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代康熙年间,扬州府推官王士祯邀集众多文人修禊虹桥,专门用“冶春词”作题写诗,冶春茶社的店号名称就是根据“冶春词”起的。扬州人对冶春茶社很熟悉,来这里“皮包水”的茶客实在不少。
运河边的“景吉泰”茶庄是外地来扬州经商的人联络同乡、聚议商事的地方。景吉泰之所以获得信誉,关键在于这家店对茶叶的加工要求极为严格,这主要表现在:筛选严格,焙制时火候严格,烤好的茶叶贮存严格,同时茶叶的包装也很讲究,可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扬州的茶社,泡茶十分讲究,是用扬州本地珠兰、浙江龙井、安徽魁针配制而成。取珠兰的香、龙井的味、魁针的色,融于一壶,名曰“魁龙珠”,色香味俱佳,且可多次羼泡仍色味不减。通常扬州人吃茶也根据不同情形分为“倒茶”、“冲茶”和“泡茶”三种。“倒茶”即随倒随喝已经泡好的茶;“冲茶”是将茶叶放在小茶壶里,泡出浓浓的茶卤子,再掺进适量白开水后饮用。“泡茶”是将茶叶放在杯中,随时冲泡。“倒茶”和“冲茶”一般都使用带把儿的茶壶和茶杯。但是“泡茶”却很讲究。首先茶具就很讲究,要用茶碗、茶盖、茶托齐全的茶具,称“盖碗茶”。同时斟茶也很讲究。往往茶房斟茶都是带有表演性的,很吸引人。
.各家茶社为了适应顾客的需要,除备好香茗保证顾客“皮包水”以外,还准备了各种别具特色的风味食品,如冶春茶社的四色锅饼、四色洗沙、枣泥、水晶、葱油、香酥爽口、甜咸兼备、黄桥烧饼、葱油火烧、徽州薄饼等。最负盛名的当数富春茶社的点心,花色繁多,约有120多种。常年供应的有生肉包、洗沙包、干菜包、青菜包、水晶包、金丝卷等。以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和千层油糕最为出名,被誉为扬州名点“三绝”。凡进茶社吃茶的同时还可以点进各类风味茶点。一壶香茗,再来一碗煮千丝或一碟烫千丝,或者一盘肴肉、几笼杂色点心。如果一壶茶上午喝不完,临走时只要将壶盖翻个身,跑堂的会给你保管好,留到下午你来时拿给你,让你继续喝。
茶社是扬州人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像苏州茶社一样,扬州茶社里有解决纠纷说理的,有家长请媒人吃谢媒茶的,除此以外,茶社还是商人谈生意经、名艺收徒、暴发户与破落户谈房产田地买卖和亲朋好友、邻里之间交流感情的场所。所以在扬州,各家茶社从早到晚都茶客不断,热闹非凡。开茶社的商人们正是将茶楼的经营与扬州市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才收到了不俗的效益。扬州的苏帮商人不仅是在经营商业,更是在经营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和谐温馨的关系,或者是在经营一种轻松休闲的氛围,所以扬州茶楼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是其经久不衰的秘密。
再说“水包皮”。用水“包”皮是指在浴室洗澡。扬州有句歇后语说的好“享受洞房花烛夜不如享受开水烫脚”,充分表现出扬州人对“水包皮”的喜爱。扬州的老浴池,无论是从装修还是从设施配置都很简单,但是很实用。一般浴池上面盖着粗木条制成的栏架,洗浴的人可以躺在上面享受池里热水腾起的水蒸气,很像现在桑拿浴中的湿蒸。大池里的水温度恰到好处,热而不烫,若是浴客把全身都泡在水里就成了真正的水包皮。这里还给“小浴客们”设有专池。由此可见,扬州浴池的老板们在经营的同时不但很注重人文关怀,更注重的是一种对“水包皮”文化的渗透,扬州的洗浴业正是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指引下,才生意兴隆、客源不断的。
在扬州“三把刀”是非常有名的。一把是厨师用的厨刀,一把是修脚师傅用的修脚刀,还有一把是理发师用的剃头刀。扬州的修脚刀有好多种,有的用于挖鸡眼,有的用于拿嵌指,有的用于片老皮。过去扬州理发师的所有理发工具规定重量加起来是二斤十三两四分五钱,二斤代表“南北二京”,十三两代表“天下十三省”,四分代表“四海”,五钱代表“五湖”。有些老浴客从浴池里出来,坐上浴池外面的石凳,理发师傅手里拿一把雪亮的剃刀,三下五除二,就给他刮尽满脸的胡子,或剃出一个大光头,动作是那么娴熟利落,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