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别主张南逃的教师,策划于密室,煽动少数学生闹事。几十个坚决要求南逃的学生集合起来,气势汹汹地围住周祖训,严厉地质问:“解放军就要过江了,学校还不南迁,是不是要把大家资敌?有些学生在壁报中说解放区如何如何好,替共产党宣传,校长为何不管?”他们甚至撕下那些壁报叫周祖训当场看。周祖训理直气壮地答复:“学校南迁有困难,我已向全体师生讲过。至于说学生壁报替共产党宣传,白崇禧坐镇武汉,武汉大学学生仍在壁报中宣传共产党好,比本校厉害得多,白崇禧都管不了,我怎能管得了?!”学生哑口无言。一些坚决南逃的师生看到要挟学校南逃无望了,只好请求学校给他们一些旅费,让他们自己南去。周祖训考虑强留他们只能增加学校不安定因素,不如让他们走了为好,就决定给他们每人预发一个月的生活费作旅费南去。他们走后不久,有些人在那里感到无法生存,又返回羊楼洞。
在咸宁分校,以分校主任李浴为首的分校领导,都坚决主张学校留原地迎接解放。青年教师潘荻、尤克文、胡麟祥与汉口中共地下组织有联系,原想通过党组织介绍他们早日回河南解放区参加革命。但党组织指示他们,最好还是留在学校,于当地解放前劝阻师生不要南逃,在原地迎接解放。在解放前夕,潘荻等遵照地下党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却深遭坚决要南逃教师之怨怼。坚决要南逃的教师中有人利用职务之便,召集各班中小队长开会,鼓动他们南逃,并于全体师生集会时起哄,声言要打潘荻,由于分校主任李浴挺身而出制止,未能得逞。他们看到在分校鼓动学校南逃未成,又提出南去羊楼洞与校本部合并。因为他们听到校本部也有教师主张南逃,欲到校本部协力对学校施加压力,以达到南逃的目的。周祖训得知这些情况后,考虑分校在咸宁柏墩镇离城市较远,平日即有土匪出没,如果到“真空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师生安全堪虑,遂与分校主任商定,分校学生全部离开柏墩镇,按志愿分移两处:一部分师生到咸宁县城,另一部分到校本部。按当时一般情况,“真空时期”城市比乡村安全,大城市又比小城市安全。正好当时咸宁县立中学师生已逃散,校舍空闲,遂由李浴率领一部分师生移住咸宁县中,其余师生由分校训导主任杨芝三带领到羊楼洞。羊楼洞湖北省立蒲圻师范学校已迁往湖南,迁来师生就住在该校。分校来的主张要南逃的教师看到学校不准备南逃的局势已定,只好按校本部南逃教师先例,领一个月的生活费南去。
在少数坚决南逃的师生离校之后,师生中再无学校南迁与否的激烈争论,思想安定下来了。但即便如此,周祖训在公开场合,向全体师生只讲学校南迁有困难,没讲学校绝对不南迁,更没有讲不南迁是为了迎接解放,这一则是策略问题,二则是因当时是不容许公开这样讲的。同时周祖训还派人到广州找国民党教育部领学校经费,并向教育部请示学校是否迁移和如何迁移,以缓和学校南迁与否的斗争局势。
周祖训当时同国民党的关系,全体师生都很清楚,他曾多年担任国民党学校的校长,和国民党教育部门一些当权者有较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他有虽无实权但颇有影响的河南省参议员和国大代表的头衔。有不少人认为周祖训若南逃,比较有办法,愿意跟着他南去。再者周祖训与吴芝圃的关系,周祖训虽未公开讲过,但在师生中曾广泛传播。不少人感到周祖训若北返解放区,随他北返,似乎也有所依靠。所以在关键时刻,周祖训究竟要随国民党南逃,还是要北返解放区,必须作明确表态,因为这会影响不少人南去或北返决定的。因此,周祖训除将其决心北返的意图明白告诉他可以信赖的人以外,只借口乡间不安全和随校行动不便,把他的眷属送到即将解放的武昌,以暗示他北返解放区的决心。
当周祖训听到有家庭系地主出身和曾参加过国民党及三青团的部分师生,对回解放区有害怕清算和斗争的顾虑时,周祖训便公开在全体师生集会上讲:“像我这样社会关系复杂,担任国大代表和省参议员的人,如果到解放区还不怕这怕那,你们比我简单多了,还有什么可怕呢?”大家听了都作会心的微笑。周祖训的话,不仅消除了很多师生的顾虑,也表明他是决心要回解放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