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6年,吴王夷末撒手西去,扔下了自己的王位,并没有确定把王位传给谁,但是,按照习俗惯例,应该由夷末的庶弟僚继承其王位。但是,夷末的嫡长子公子光是位文武双全且富于心计的人,对于让僚继承王位非常不服气,他认为,按父死子继的原则,应由自己来继承王位。
公子光为了实现自己当君王的愿望,总是掩饰自己的意图,暗中进行夺权的准备工作。接下来的日子,公子光一边积极地“阴纳贤士”,准备伺机以强力袭杀王僚成为吴王,一边又服从王僚的命令,英勇作战,捞取了很大的政治资本,并骗得王僚的信任。伍子胥是公子光的左膀右臂,总是为其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帮助公子光打赢了好几场胜仗。公子光之所以能够取得王僚的信任,与伍子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伍子胥不但在作战方面帮助公子光,而且还推荐了许多人才,使公子光实力大增。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这一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去得也早。当树叶刚刚吐出新芽时,柳絮已经满天飞了,当河水刚刚融化时,知了已经爬上了枝头。这时,吴王僚乘楚昭王新立之际,发吴师大举攻楚,可是吴军气势低落,作战不利,遭到楚军的前后夹击,陷于进退两难的处境。其时,吴国大部分精锐军队随吴王僚远征,许多能臣干吏也随在军中,造成了国都兵力、政力的空虚局面。
公子光仔细地分析了当前形势,认定这正是自己夺取王位的绝好时机。他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表示:“此时也,弗可失也!”并紧锣密鼓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刚进入四月,夏天已经提前进入了吴国,这天天气闷热,树叶一动不动,吴国的守城士兵难耐酷热,一个个汗流浃背,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就像打了败仗的溃军一样。公子光绝对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预先埋伏好甲兵后,在客堂摆设酒席宴请王僚。吴王僚欣然前往。平时,吴王僚害怕被害,内穿三层坚甲,贴身侍卫形影不离。这天也不例外。
席间,酒过三巡,公子光事先安排好的勇士专诸伪装成厨师,端着烤全鱼送进去。待到接近王僚之时,专诸突然掰开鱼,从里面抽出事先预备好的鱼肠剑猛刺王僚。吴王僚猝不及防,当场喋血殒命。公子光随即下令,杀掉王僚的亲信和卫士。
就这样,公子光登上了国君宝座,就是吴王阖闾。他掀开了吴国历史的新一页,既为孙武的复出提供了先天的条件,也为伍子胥的报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阖闾韬略过人、雄心勃勃,弑僚夺位成功后,唯恐“国人不就,诸侯不服”,先实行了一些“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举措,达到了“以仁义闻于诸侯”的目的。他为实现自己革新图强、争霸天下的政治抱负而不懈努力。在众多的革新图强措施之中,选贤任能、罗致人才是关键所在,他任命伍子胥为“行人”(主掌朝期聘问事务的大臣,让他参与朝政,并且实施“立城郭,设守备”的计划,造兵器,制舟船,选练士卒,扩充军事实力。同时大兴水利建设,发展农桑经济,加紧振军经武。
阖闾非常重视“广集人才”这一条,只要是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他都不会放弃,委以重任,使其为自己工作。在他的身边,除了伍子胥之外,还有楚国另一位亡臣和宋国“华向之乱”中的幸存者华元,他们都投向阖闾的门庭,成为吴国的重臣。
有了人才的效力,吴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安定,生活殷实。吴王阖闾内心的欢愉更是不言而喻。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吴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紧要关头,吴国在整个争霸中的地位却非常的尴尬。西有强楚的抗衡,南有越国的掣肘,还要创造条件北上中原,与齐、晋等国一争高下,所有这一切,提醒了阖闾,战争不可避免,必须有一个超强的军事人才来辅佐,才能完成争霸天下的宏伟大业。
但是,伯噽、华元、子胥显然不是能统领大军的人才。伯噽、华元偏于文事,出谋划策尚可,但要让他们号令三军、折冲克敌,却多少有些勉为其难。伍子胥固然是大将之才,可他与楚王之间有杀父之仇,万一届时为报私仇泄愤、丧失理智,也会误了吴国大事,所以也不是最理想的统帅人选。左思右想,吴王阖闾觉得眼下最重要的是招揽大将之才,而且已经迫在眉睫。东征西讨,建立霸权,任命大将事不宜迟,刻不容缓。吴王心有所思,行有所迹,伍子胥早已觉察到吴王的心思,于是决定向阖闾郑重推荐孙武。
这天,伍子胥趁阖闾单独召见谋事的机会,正式向吴王举荐了孙武。可是,事情并不如他想象得那么简单。由于孙武自从来到吴国以后,只是隐居在山林之间,潜心著书,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军事才能,阖闾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孙武这个人。所以吴王阖闾对于伍子胥的推荐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以为子胥这番举荐,多半是为了呼朋引类,在朝中树立自己的羽翼,因而不但不以为然,内心还闪过一丝不快和戒意。伍子胥并没有因为阖闾表现冷淡而放弃,此后他又几次三番推荐孙武。因为他非常信任和钦佩孙武的军事才能,也非常明白孙武的忠心。
有一天,伍子胥又去拜见吴王阖闾,二人又谈起用兵之道。说到高兴的时候,伍子胥再次婉转地谈到了孙武。他这是第七次向吴王推荐孙武了。
伍子胥说:“大王,您主要的顾虑是楚国兵多将广,对吗?”
“是啊!可惜我们吴国除你一人之外,别无良将。”吴王感慨地说。
“大王此言差矣!”
吴王阖闾眼里突然放出了一丝光亮,忙道:“此话怎讲?”
“还有一人比我强百倍,他就是孙武。”
吴王阖闾听到“孙武”两个字时,眼神突然暗下来,没有了兴趣。
伍子胥看出了吴王阖闾的冷淡,接着说:“孙武绝不是等闲之辈,他有超人的军事才能,英勇善战,精通谋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著有《兵法十三篇》,更是治国安邦的锦囊妙计……”
“既然如此,我就见见这个人吧!”吴王阖闾见伍子胥如此锲而不舍地建议自己任用孙武,倒也萌生出一种好奇心理,想知道能够获得伍子胥如此器重赏识的孙武到底是何许人物。
伍子胥见吴王答应见孙武,赶忙辞别吴王,坐上四轮马车,直奔孙武的住处,向孙武说明吴王是多么的贤明,多么求贤若渴,并约定见吴王时,要带上《兵法十三篇》。
送走伍子胥,天色已经暗下来。孙武把所有的资料再整理一遍,认真地看一遍。这可是自己几年的心血啊!然而此时,孙武的心里却是几分欢喜几分忧,欢喜的是自己写成的兵法有了用武之地,忧的是兵书如若被不义之徒利用,则会祸国殃民,成为千古罪人。
第二天,天气格外的好,天气晴朗,阳光温和。清晨,伍子胥派来接孙武的马车早已在门外守候。孙武依然一身干净的布衣,从容不迫地跟着伍子胥来到吴王王宫。阖闾礼貌地迎出门前。宾主寒暄一阵,坐定之后,吴王见孙武如此年轻英挺,很是高兴。孙武见吴王礼贤下士,也打心眼里佩服。
吴王阖闾与孙武谈得甚是投缘,气氛和谐。吴王阖闾询问了孙武的具体情况,大体上了解了孙武的思想和一些做事的态度,使他非常惊讶,这么一个年轻人,竟然有如此才识,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当吴王阖闾听说孙武著了《兵法十三篇》一书后,要求看一看。
孙武早有准备,于是,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书拿给吴王过目。伍子胥接过书,准备给吴王时,吴王突然止住。要求伍子胥读给他听。伍子胥顺从地按照兵书的顺序,从第一篇《始计》起,翻着竹简一片一片地念下去。每念完一篇,吴王阖闾都朝孙武赞叹不已。
当吴王阖闾听伍子胥念完孙子《兵法十三篇》时,已经完全被孙武的思想和观点所折服。他情不自禁地啧啧称好,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伍子胥和孙武看到吴王的态度,都非常高兴。伍子胥觉得自己的辛苦并没有白费,举荐终于成功了,孙武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而吴王阖闾呢,他觉得孙武真的是不简单,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统帅人才。
从此,孙武被吴王留在了宫中,与伍子胥一起共同为了吴国的振兴强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