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的由来
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由东汉医学家华佗所创,要求人们模仿虎、鹿、熊、猿、鹤(鸟)做出各种动作。五禽戏又称“五禽操”、“百步汗戏”等。
五禽戏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大脑的抑制功能和调节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排血能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同时它还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养料。
五禽戏是养生术,模仿老虎猛扑呼啸、小鹿愉快飞奔、熊慢步行走、猿猴左右跳跃、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正如华佗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简便易学,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体弱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练习,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五禽戏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之功,还有祛病延年之效。
五禽戏的要领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戏,每戏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戏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要配合呼吸。
虎戏
脚后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放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手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作用于左腿,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推出,两手高度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以上为左式动作,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鹿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臂放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也随着两臂逆时针方向旋转。鹿戏练习熟练后,就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以上为左式动作,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熊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放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以上为左式动作,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猿戏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放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左手同时收至左肋下;左脚向后退步,右脚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最终成钩手,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以上为左式动作,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鹤(鸟)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略与肩同宽,两臂放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行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右脚向前迈进与左脚平行,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前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以上为左式动作,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练习五禽戏以自我感觉轻松或稍累为准,每周2~5次,每次练习至少30分钟。每次整套动作重复2~3遍即可,并非越多越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每次练习某一戏,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