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诗、书、画俱绝,在中华艺术历史长河中有“天门四杰”、“明四大家”、“吴门四才子”之誉,民间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晚年沉疾缠身,几已病入膏肓,似来日无多。挚友祝枝山、文征明为拉兄弟出困境,想出了“伯虎兄作画,二人题词并另约名家七人题跋,同一书画作品上签名落款者满十人,取十全十美之意”的提议,深合唐寅意。
唐寅遂作生平最后一幅猛虎图,祝、文题词后,约里中挚友朱承爵、徐尚德、仇英、都穆等名家另纸题词。时因敬唐寅又有才者,为生计诸事,逝的逝、离的离,仅约到五人,经七人题跋后三兄弟尽平生功力将画作、题跋托裱成一幅,为凑足十人使其“十全十美”,特在托装的作品上留白二处待补。
怎乃造化弄人,留白未全,唐寅便撒手人寰,允明兄不久亦随唐兄而去,征明兄历经千辛、耗尽心血遂得请高人补满留白,还喜逢兴事,落款多出一人,使大作“十全十美”多一美,兄弟情谱写了一段匮灸人口的“千古佳话”,友人爱铸就了唐寅绘画另有十位明朝名人题跋的“稀世珍宝”。
随着历史车轮的隆隆滚动,岁月变迁,朝代更迭,人心不古。对这稀世珍宝眼红者有之、觊觎者有之、掠夺者有之……与之相对应的,是管理者有之、捍卫者有之、保护者有之……
这掠夺与保护,展开了热血与冷漠的对峙、智慧与阴谋的碰撞、生与死的较量……期间一个个热血男儿、一个个巾帼英雄用热血丹心描绘了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谱写了壮怀激越的英雄颂歌、塑造了可歌可泣的民族魂魄……这一切,书写了《国宝传奇》。
欲知其中三味,请睹《国宝传奇》!
国宝传奇
杨柳微风著
序: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不见得是那么精典,不见得是那么隽永,也没有广为传播,可故事却在她们和我们的家属中传承了几代。她一直在我脑海乃至心灵中深藏着、沉淀着、鲜活着。我曾经不下百次地想要将故事公诸于众,让我心目中那无可替代的国宝能面世,让这宝物能黄袍加身,身居贵地,让大众欣赏,瞻仰,从而传承千年万年,千秋万代。可每每念及此,爷爷临走前紧紧抓住我的手那急切、无奈甚至惊恐万状的双眼便会突兀地出现在我脑海中,爸爸多次提及的唐家奶奶、林大叔用生命谱写的传奇、用热血书写的历史就会占据我的心胸,荡涤我的思绪,击败我的念头。
许多年了,爷爷走了,爸爸老了,可这故事,还有伴随着这故事的宝贝以及我的心念却一直在我脑中、在我心灵中深藏着、沉淀着、鲜活着……爷爷惊恐的眼神、唐家奶奶****的烈火、林大叔飞洒的热血以及那宝贝有可能坏损的忧虑也一直吞噬着我的心灵,煎熬着我的灵魂,甚至经常让我茶饭不思,思绪走神……
许多年了,还要多少年呢?
哎……
引子:
“三个篇章之”(1)
西南山村,一幢临山而建的小小楼,外墙壁已残破不堪,多处石灰脱落,爬山虎顺墙而上,浓密的绿荫填补了脱落石灰的部分空隙,呈现出些许生机。一众众的绿苔在爬山虎的隙缝中透出,与一块块脱落的石灰形成强烈的对比,将这小小楼的外墙壁装点成了京剧脸谱中的大花脸。室内,一台老的不能再老的黑白电视机正以大量的雪花点陪衬播放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抗日剧。日本鬼子哇哇地叫着往前冲,炮弹横飞,机枪乱扫,可怎么也没法打开几个游击队员拿着三八大盖、猎枪乃至大刀、木棍顽强守护的山村口,鬼子一冲锋,游击队员用石块反击,就能让鬼子头破血流,甚至一个个倒毙。一个中年男人无奈地摇摇头,起身打算换个频道。
“爸爸,就看这个吧,这个还能看到人影,其它的更是雪花一片。”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胖胖的儿子见父亲要去换频道,赶快起身拦住,这抗战片,可是他的最爱。那些小鬼子穷凶极恶,杀人放火,最后一个个死在游击队员大刀下,还有比这更能激发小小男子汉勇气的吗?
“呵呵,那你就看吧。”
中年男人再次无奈地摇了摇头,端起茶垢层层垒迭的塘瓷杯,转身踱向房间,坐上床头迷起双眼瞄着********做针线活的婆姨。
婆姨扭头瞄一眼,又低头认真地做着她的针线活。
一会儿,胖男孩背着双手神神秘秘地溜进房间,来到爹妈面前,突然伸出胖胖的双手,二只手上分别各是一个仍是青青的但已经洗得干干净净的苹果。
“乖,宝儿自己吃。”
“不,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说,好东西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的”。
看着这为了使树上的苹果长的更好,昨天才匀下来的尚未成熟的青苹果,想着儿子说的“好东西”,一股说不出的酸涩味刹时涌入中年男子的大脑,双眼忍不住雾气蒙蒙。
望着懂事的儿子红红的面庞,暖流又忍不住在爹妈二人心头热热涌起,情不自禁地伸出了自己的手。
见爹妈接过苹果,小男孩又急冲冲地冲向电视机。
咬一口苹果,牙齿突然一酸,满满的皱纹在中年男子的面颊堆起。
“怎么啦?”
婆姨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
中年男子明显有点答非所问,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哎,这牙是越来越差了,连苹果都咬不开,“牛排定律”!中年男子浑身一震,这已远远并非是“当我们终于吃得起牛排的时候,我们的牙齿已经快掉光了”这样的人生况味。
爷爷走了,爸爸老了,自己也向“老”处靠近,难道我们还要把那个“故事”连同那宝贝一起传承给“宝儿”他们?
不能再等了,再拖下去,这宝贝可能就坏损在自己手上了,现在社会和谐,自是比任何时代都太平,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啊!
爷爷会理解的,林大叔会理解的,唐家奶奶和她的祖先也一定会理解的。
中年男子突然感觉到思绪是那样的清晰,心胸是那样的平和。
三个篇章之(2)
正是中年男子心胸平和之时,远在数千里之外号称“一诗吟尽”母爱的“慈母诗”源地,唐朝著名诗人孟郊故里,正在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孟郊祠”落成及拜谒孟郊塑像仪式。
远远望去,“孟郊祠”三个挺拔有力的大字高高镶嵌在祠门上方,此时,祠门紧闭,二扇庄严肃穆的大门将祠内外隔成了二个截然不同的天地。祠内,一幅丈余的大黄布覆盖着高大的孟郊塑像静静地站立在前厅,二边悬挂着的数十幅各界名人的墨宝同样用红布蒙着,几名善男信女端庄地站立二旁,双手下垂,双肩收拢,神态安详。天井里,几个高大的香炉满布香案,后堂,二排烛台已经点燃,数百支蜡烛闪耀着红红的的火苗,几十名工作人员和善男信女步履繁忙,穿插期间,照看烛台,布置香堂,但却安静的能悟见心跳,静秘的能听到落针的声音。
广场上,却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穿着鲜丽服饰的男男女女穿梭其中,笑脸对着笑脸,喜悦伴着喜悦,人人都仰止不住内心的激动。
孟郊,小镇千年的骄傲,今天拜谒典礼,塑像正式回归故里,这激情、这喜悦、这感恩,怎能用文字可以达言。
广场中央,二排盖着艳黄色布的长长的方桌整齐的排列着,中间,神圣的香案静列在方桌中间,四周满是黄澄澄、红彤彤、绿油油的各式水果,穿着素服的二排男女排在广场二边,静等仪式开始。
上午九时十九分。
总指挥迎着这兆示长长久久的时刻,健步跨入拜谒典礼的中心,神情肃默、恭恭敬敬地行跪拜大礼后,右手缓缓伸起,突然用力向下一劈,二臂同时抬起,大喊一声:
“启!”
随着总指挥的一声号令,祠门缓缓开启,锣鼓齐鸣,鞭炮喧天,穿着素服静等二旁的人群跪拜天地后,点燃香案。
黄布缓缓掀开,高大、端庄的塑像呈现在虔诚朝拜的善男信女面前,各界名人敬献的墨宝同时展开,极显富丽堂皇,祠内祠外朝拜者齐齐跪拜,此刻,除齐刷刷跪拜声音外,再无半点杂音。
祠南面,浩浩荡荡的人群从远处顺着铁路缓缓走来,前面的已到孟郊祠,后面的还在“孟井头”——那个世世代代被人们敬仰、被人们颂咏、被人们传唱的圣地——孟郊出生曾生活过的故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大家高声、虔诚地一遍又一遍吟唱着那一首吟尽母爱的“慈母诗”,是敬仰、是感恩、是深思、是心声的表露、是虔诚的祭奠、是灵魂的寄托……
流逝的是时间,剩下的是追忆,变化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信念,凡是慈的、善的、美的,定会被不息的传唱,永远的铭记。那怕那低低的农舍已成高大的瓦房,那怕那浅浅的清河已不再清水流淌,那怕以前那松绕柏围静静的“孟井头”,现在整天听到的是火车的呼啸轰鸣……
三个篇章之(3)
西南最权威的辨宝节目组不但破天荒地在直播前提前一个星期赶到西南重镇,而且书画、木雕、玉石、瓷器、杂项等等所有辨宝专家在当地武警的保护下聚集到了只有几十户山民的山村,进入了我们在第一个篇章中看见过的小小楼静静地等待着。在几十位专家注视下,小楼男主人——中年男子拆开小小楼内用几层木板隔开的厚厚的内壁,搬出一个长长的木箱,打开木箱,又从中搬出一个精致的皮箱,打开皮箱,揭开数层已几乎快风化的油布,再轻轻地拿出数块红红绿绿的绸缎,才颤抖着捧出一个卷轴。看见卷轴,几乎所有专家的眼都直了,但当中年男子慢慢拆开卷轴,显现出上面的字画,大部分专家的脸又突然变了,黄的、白的、青的、黑的、绿的、红的……惊讶、震骇、诧异、气愤、失望,几乎已没有什么颜色和词语可以描绘专家们生动的脸色了。
宣纸、绫绢、绸缎、轴头材质、字体、笔划、画面、色泽、结构、布局……不同项目的专家各自对各自强项进行了分解、鉴定、斟酌、甄别、分析,分别举出了数百个例子和意见,史无前例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争吵,谁也没有能说服谁,甚至谁也没有强有力的理由和观点说服自己、证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每一个人都似乎亟力想用自己的理论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于说服别人,甚至摧毁别人依仗的理论根据,唯独自己才真正掌握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似的。真可谓想“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面对这些专家的表现,使局外人忍不住想到时下那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砖家!
无论局外人如何腹诽,那争论却未见停息,而且越来越嘈杂,越来越大声……让此次辨宝组组长不得不用行政命令强行大家静下:
“别这样大声喧哗,再仔细辨析,用眼观摩、用脑感受、用心感应,用你们的灵魂触摸……”
一个星期后,辨宝栏目组在西南重镇直播,海选现场甚至史无前例地摆在了室外,辨宝台更是直接放在了树木参天,花海铺地的林中空地中央。
这么高档次的辨宝,这样的现场场景,确实是史无前例,周边的百姓都象是过年,更象是赶集,从四面八方汇拢,早已把辨宝台围成了里三层外三层,只留下了一条让人进出的小小通道。人人欢天喜地,个个笑逐颜开。
海选现场又出现了那位中年男子,双手捧着的还是那个画轴。
可当中年男子打开画卷,当主持人问及此画卷出处、真假、宝物来源时,此时的中年男子似乎经过了专业培训,宣纸、绫绢、绸缎、轴头材质、字体、笔划、画面、色泽、结构、布局,侃侃而谈,最后不忘强调一句:此肯定是我市国宝,乃是全中国、全世界鼎级宝贝!
持宝人这坚定的强调,引出的却是现场观摩辨宝人善意的哄笑:这样似完全作旧的颜色的宣纸、这样不成比例的中堂、这么乱的画面布局、这山不成山水不象水的乱画、这满场跑马的字体的字画也能算国宝?这也能算国宝,我弄张宣纸随便画几笔、写几个字,就可以入荣宝斋进颐和院啦。那我那上幼儿园大班学了三个月书画的孙子的涂鸦也是国宝啦……哈、哈、哈……
无论现场辨宝人如何大声的喧闹、善意的哄笑,中年男子神情端庄,将画轴轻轻卷起,双手虔诚地捧着画轴,从容地越过人群,将画轴轻轻地放到辨宝专家面前的辨宝桌上。
数名专家同时起立,慢慢地展开画轴,轻轻地抹平,几乎让全场所有人跌破眼镜的事发生了,专家经过短暂的商讨,书画组专家让开位子,辨宝组组长起身向前,轻轻地抚摸画轴后,郑重宣布:
经鉴定,我们辨宝栏目组全体专家一致认定:这桢画卷,是前人为保护真迹,作了特殊的裁断并迭层装裱处理,此内层书画为唐寅真迹无疑!还有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仇英、徐文长等名家题跋、嵌印全是真迹,夹在背层的孟郊“慈母吟”的扇面手迹,也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真迹!这么多名家同时在著名画家画卷上题跋、嵌印,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此一列,孟郊“慈母吟”的手迹,也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是真正的国宝,确实是国家、世界鼎级宝贝!是无价的,如果硬是要估个价,肯定达数亿,甚至数十亿,而且完全是有价无市!
全场先是肃静,刹时又掌声雷动!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本次辨宝最神圣的时刻来到了,市文广新局局长健步登上主席台,举目向全场观众扫过,双手平伸,慢慢举过头顶,突然反手用力下压,掌声瞬间停息,大家屏气凝神,拼命地踮脚仰头,让身体尽量前扑,急切地盼望着局长宣布本市国宝。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全体关心我市国宝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现在我郑重宣布:经辨宝组全体专家辨析认定,传承了数朝数代,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几代人用生命和热血保护的明朝大家真迹,配有明朝多名名家手迹的唐寅猛虎图以及夹在猛虎图装裱内层的唐著名诗人孟郊《慈母吟》的扇面手迹,共为我市国宝……”
掌声再次响起。
文广新局局长再次举手做了个下压的姿势,用更加宏亮激动的声音宣布:“国宝的持有人,现场决定将画卷无偿捐献给国家,同时,专家研究鉴定的国宝来历、伴随这国宝画卷几个世纪战火纷飞的历史,几代人血肉相连保护国宝的故事将同时公布于众!”
鼓掌声、欢呼声、喝彩声雷霆万钧,山呼海啸,穿透了山峦,穿过了城市,穿越了天空,传布到很远很远,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