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心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萌发了。当孩子使用各种方法来取悦和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并渴望别人赞美的时候,孩子的自信心就已经在发展了。作为父母,不一定要期望自己的孩子获得多么大的成功,但是,让孩子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立于世,必定有不同于别人的天赋和才能,这种积极的意识,将会促使孩子产生坚定的自信,并有助于孩子以后学习、工作的成功,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老师,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因为孩子长期和父母在一起,与父母的关系是最密切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从小就养成自信的性格,让孩子自然地走向自信,再由自信走向成功。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同样也期盼着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自我意识薄弱,对于自信的认识不深刻,自信心比较差,他们无法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和可能取得的成绩。
所以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认识自信,树立自信。其中给孩子讲故事,就是很好的方式。
父母要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很难想象没有自信心的父母如何能培养出信心十足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在生活中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这样孩子就会深受父母的熏陶。因此,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典范。
帮助孩子克服不自信的小妙招
当孩子感到不自信的时候,父母要告诉他放松肌肉,调整呼吸,试着握紧拳头再放开,这样多次重复。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没有人盯着你看,每一个人都倾向于关注自己。”这样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有助于克服不自信心理。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切忌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如果孩子自己改正了错误,父母要及时给予称赞。这样能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让孩子说话时直视别人目光
父母要经常直视孩子说话,并且引导孩子在说话的时候,也直视别人的目光,因为直视别人的目光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的过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了,接触的人际圈也在扩大,孩子要学会加入一个团体和直视别人的目光。专家指出:“越是高质量的社会接触,孩子就越有机会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就越会从别人的眼中看到对自己的评价,这将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个性。自信将在人生中遇到的事和人中,在成功和失败中继续建立和经受考验。”
鼓励要多一点
鼓励是通过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勇气去体验和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尝试和体验,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孩子。
家长要思考一下:鼓励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其实鼓励孩子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好,学会自己进行判断,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因为我的努力获得的。
不要让孩子变成为了取悦别人而失去判断,这样反而很容易失去信心。当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的时候,应该先了解隐藏在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然后再解决他的行为问题,这时,正确的运用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样鼓励最有效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地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鼓励的具体内容说出来,不要非常笼统的称赞。例如,孩子写了30个字,家长尽量不要说:“你写的真棒!”应该认真看一下孩子写的字,从这30个字里面挑选出几个写得不错的字,并且告诉孩子:“这几个字写的又漂亮又整齐!”很自然的,孩子就明确了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那些笼统的称赞,只会让孩子感到不真实。
如果孩子说:“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我了。”家长回答时要注意,如果总是用“你是最可爱的”“你是最漂亮的”“你是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不能承受。
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露露跑得比我快”“玲玲唱歌比我好”,孩子会逐渐发现自己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靠鼓励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满意而努力实现各种目标,反而会因平常小事而期待别人的鼓励,否则他就可能不想去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
最好的办法是不要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用一句得体的话语、一个微笑或亲亲孩子,还可以借用别人的言语来表扬孩子,如刘阿姨都夸你讲卫生,小脸洗得很干净,这样的鼓励会比那些夸张的鼓励对孩子更有效。
让孩子在成功中走向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微小的成功,都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当孩子写好1个字,做对1道题,洗干净1双小袜子,第一次擦净饭桌,他都会有成功的惊喜。家长要善于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滋味。
爱迪生曾说:“你知道我是怎样迷上发明的吗?告诉你,我是从小时候用泥块捏成城堡起步的。成功欢喜地告诉我,我可以创造一切。”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成功时候的喜悦对孩子所产生的价值和魅力。
想要让孩子体验成功,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最好将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
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走向自信
3~6岁的孩子已经非常有个性了,你让他马上睡觉可是他还想看动画片,你让他吃蔬菜可他偏喜欢吃肉,这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提高了,他需要自己去决定自己的事情。父母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会简单而有成效。
缺乏自信孩子的表现
不同孩子对于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也不相同,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各种异常行为并给予关注,同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孩子,这就需要家长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家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细致观察,找出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的真正原因,这样才会真正让孩子自信起来。
不愿意和周围人交流
有时候孩子因为经常被批评、指责,会变得不愿意说话。时间长了,孩子就不再愿意和周围的人说话、交流,他会觉得尽量少说话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被批评的几率。
非常“自大”的孩子
有一些非常“自大”的孩子,对别人不感兴趣,什么东西都要占有,随时都想证明点东西,像这样的孩子,总是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同样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过分依赖人的孩子
有时候明明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可他就是不愿意自己完成,非得依靠周围的人来做。这类孩子经常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不相信自己,找别人帮忙做肯定会比自己强。这多是因为以前孩子已经习惯家长给自己做好一切。
经常羡慕其他小朋友
有的孩子总是看着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虽然孩子自己也有这些,但他总是觉得不如别人的,不喜欢自己的东西。这类孩子已经出现了对比,甚至攀比的心理。当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其他小朋友优越时,逐渐会产生羡慕的心理,对自己的环境产生排斥,如果家长不进行正确地引导,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嫉妒心理。
过于听话的孩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不喜欢那些顽皮的孩子。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轨,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益。那些对家长言听计从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价值,自信心比较弱,对环境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容易怀有恐惧。他们把听话作为自我保护手段,因为他们所犯的错误越小,所谓的“风险”也就越少,这都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帮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有个朋友是这样描述他的孩子的。今天去幼儿园,发现女儿情绪很低,看到我了也不敢出来,我叫她出来,她却很犹豫,坐在那里不动,直到老师叫她出来才行。我给女儿买了1把小雨伞,是自动的,但她并没有表现出高兴,而是胆怯怯的样子,其他小朋友都跑过来看,她却一点也不活跃。
我向老师了解女儿的表现,老师说女儿个人能力比较强,学东西都是心里知道,但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愿交往,不善表现。我心里很难过,我希望女儿在幼儿园里是快乐的。
女儿每天回家总是唱歌给我们,天天和院内的孩子疯玩,话也很多,有时多的烦人,为什么在幼儿园里就不爱说话了呢?
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才更好!我希望女儿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阳光可爱,谁有好的办法啊?
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父母可以在家里为孩子特别制作1张日历表,如果孩子当天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可以得到1面小红旗。如果1个星期她能得到4个小红旗,在周日的时候就可以得到奖励,可以去商店去买她喜欢的文具或玩具。如果孩子1个星期得到了5面小红旗,孩子就可以得到最高奖励,在周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到餐馆吃饭、去游乐园,全家人都要听孩子的话。相信这种奖励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加自信。
小贴士
温馨提示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一些父母就会做出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的事情,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做事情缩手缩脚,生怕犯错误。斥责打骂也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强。要想让孩子听话,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孩子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出现错误时,父母应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既改正了错误,又增强了自信。
父母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总是感到新鲜和好奇,喜欢参与并表现自己,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独立的空间让他去发挥,并且在言行上支持孩子。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这事太难了”“太危险”,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孩子会把这种挫败感和父母联系起来,所以孩子会莫名其妙地讨厌父母。
李女士的儿子3岁多,调皮好动。一次,李女士的孩子学着其他孩子那样在池塘上的石块上跑来跑去,李女士觉得很危险,一把把儿子拉了回去。儿子大哭,竟然用恨恨的眼光瞪着她说:“我不要你了!我不喜欢你!臭妈妈!”那是儿子出生以来第一次骂她。
父母过度地保护孩子,阻止孩子尝试接触世界,这会被孩子解读为自己真的不行,这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没有益处。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事都应该让孩子去经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但要注意保证孩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