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有时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素质教育中,想象是孩子创新思维的翅膀。孩子借助这一翅膀,可通向创造的王国。丰富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对发展孩子的智力非常重要。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一种能够培养的能力。
不要用知识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图形“O”,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镜片”;而幼儿园的孩子却说了许多小学生、中学生、成人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小孩子的想象力。
倾听孩子提出的问题
虽然孩子的知识经验没有成人丰富,但却更富有想象力,因为他们脑海中没有太多的固定“答案”与“思维模式”。想象力成长所需要的土壤是放松、宽容、自由与多样的。因此,如果孩子对父母早已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苦思冥考时,请允许他的“奇思妙想”。
孩子提出的问题可能会稀奇古怪,这正是孩子想象力的最初表露。这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不能采取避而不答的方式或不耐烦的态度,而应该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或加以引导,以培养孩子发散思维的能力。
妈妈正在做包子,5岁的小女儿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女儿忽然提了一个问题:“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你想想看”。
女儿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看了好一阵子,女儿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女儿:“宝贝,你的想象真奇特。”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拉过女儿给她讲女娲造人的传说……
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奇思妙想”常常会遭到成人的打击——“星星本来就有的,有什么好想的,快点背书吧!”“你就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师讲的却什么也不知道。”“你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我们成人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引入一个不需要想象、只需要记忆的世界,最终,这些孩子也变得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会重复前人的知识与技能,不会突破与创造。所以,如果你认为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意你对孩子“奇思妙想”的反应。
在画画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美术和音乐活动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要鼓励孩子尽情地画,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孩子画意愿画,主题画、填充画、涂物画,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大胆尝试,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音乐也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音乐可以促进孩子去做相应的律动及相应的游戏。根据音乐编动作,通过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使孩子产生更多的联想。
一个折纸游戏中,孩子学会折小兔子后,把小兔子贴在了纸上。这时妈妈问:“小兔子生活在哪里啊?”
孩子就给小兔子画了一个漂亮的房子,还有绿草地、美丽的小花。接着妈妈又问:“你知道小兔子吃什么东西吗?”
“它最喜欢吃萝卜,我得给它画些萝卜!”孩子高兴地继续做着。
“你觉得小兔子还需要什么呢?”
“还需要朋友、妈妈、爸爸、玩具……”
孩子开始设计出越来越多的东西。原本只贴了一只小兔的白纸,现在不但有了漂亮的房子、绿色的草地、美丽的鲜花、可口的萝卜,还有在跑步的小乌龟,另一只穿着裙子的小兔,大大的蘑菇、飞翔的小鸟、高高的太阳、弯弯的小溪,别提有多热闹了。
此外,父母还可让孩子多做一些“收尾”工作。年幼的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有限,比如说画画,父母先画一个小猪的头,然后让孩子画耳朵、嘴巴等,父母再画身体,再让孩子加东西,这样不仅鼓励了孩子想象,更让孩子有参与的“成就感”。
在丰富的生活中展开想象
想象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在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激发出来的。优秀的绘本和动画片不可缺少,而真实的生活体验更加重要。
彤彤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她会把我戴着手套的手指头当成毛毛虫,并很认真地与“毛毛虫”对话;她会指着书皮上大大的逗号兴奋地大叫“小哨子”等等。每每看到彤彤在丰富的想象下无比快乐可爱的小模样,我心中总是涌动起莫名的温暖和感动!
在我们家每个周末都是全家出动,亲近人与自然的时间。看到树上的知了皮,彤彤好奇地发问,我们便带她一起寻找知了在地上的家,讲解知了生成的过程,彤彤听完,兴奋地对着树上的知了大叫:知了知了,我拣到你脱下的衣服了,我给你穿上吧!看到地上的蒲公英,彤彤就用力的吹啊吹,还高兴地说着:妈妈你看,我把“蒲公英的种子吹上蓝蓝的天空”,呵呵,这可是故事书里的话啊,你看彤彤一下子就理论结合实际了!这样尽管我们会累一点儿,但是孩子却因为经历丰富,见多识广,而思维敏捷宽广,何乐而不为啊!
和孩子一起编故事
一般孩子小的时候,表达能力有限,只能被动地听故事。大一点儿就会有主动编故事、讲故事的冲动和热情,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这个敏感期,鼓励、引导孩子多想多说。
彤彤在两岁半后有了讲故事的激情,那段日子她特爱听大灰狼和小羊的故事,可是我一讲到“大灰狼说我要吃了你”时,彤彤就要打断改编一下,今天讲大灰狼吃饱了不饿,明天讲彤彤用拳头打、用小辫顶大灰狼,后天又说从高楼上背着螺旋桨冲向大灰狼,再后来又让大灰狼吃掉了出场救小羊的爸爸,我吓了一跳,彤彤却得意地说:春天来了,山上还会长出一个新爸爸来!哈哈,真是旧爸爸不去,新爸爸不来啊,好一个机灵鬼怪的小家伙。
就这样连续一周,彤彤每天都推陈出新,编出不同的方法对付大灰狼。现在彤彤根本不需要谁给开头了,拿个小本子就像模像样的开讲了,内容五花八门,极富有跳跃性。这时你可不能光顾着笑,还要给予及时地响应和适当地引导,让孩子的思路更加宽广。讲什么故事并不重要,保护积极性才是第一位啊!
小贴士
温馨提示
其实孩子天生就长着一对想象的翅膀,而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给予善待、呵护、鼓励、引导,使他们无拘无束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平时可与孩子多做一些能开发孩子创造力的游戏,如用积木堆出各种不同的图形,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形状的东西,用纸叠各种形状的小东西等等。
准备一些彩色文具纸、剪刀、细线等东西,将彩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小方块,教孩子叠不同形状的东西,如小船、飞机、青蛙、长嘴鸟、传声筒、望远镜等。
刚开始妈妈和孩子每人拿一张纸,妈妈折一下,让孩子跟着做,妈妈的动作要慢,让孩子有足够的模仿时间,并指导孩子叠成之后,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训练几次后给孩子一张纸让他自己叠,没有必要非得让他叠出与妈妈的完全一样,可让孩子自己随心所欲地折叠,成功发挥他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不断鼓励孩子:“孩子真棒,叠得真好看!”等孩子叠出一个花样后,猜测孩子叠的都是什么东西,如“这个是小鸟吗?”“这个是小飞机吗?”等。
不要将剪刀给孩子,防止孩子把小纸片塞到嘴巴里。这个游戏可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父母要抓住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每个细微行为或动作,以激起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孩子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经常在客厅里布置一些障碍物,如沙发、矮桌子、婴儿车等,然后坐在这些障碍物的另一边拍手叫孩子:“孩子过来,孩子来妈妈这里”,孩子可以绕障碍物走过去,也可掀起桌裙钻过矮桌子,也可以从沙发上过去爬,总之到达妈妈那里的“路径”有多条。
妈妈要观察孩子的选择,并引导孩子不断发现新的路径和方法,如“孩子从桌子下面爬过来呀”“孩子从沙发上爬过来呀”等。妈妈要不断变换位置,让孩子从不同的方向过来找。
妈妈不要过分担心孩子会摔倒,但要保证障碍物要稳固,地面上不能有危险东西,如带利刃和棱角的家具、用品等。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父母可在各自小家庭中为孩子辟出一个空间,对喜欢拆、装、提问的孩子不再压抑或听之任之,而是尽可能地为他提供方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学习、探索,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需要,对大胆质疑和创新应该表示赞同、肯定。如有的孩子以前喜欢拆装些电动玩具,父母经常会训斥他。其实,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探究电动玩具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