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4年前非洲田径在墨西哥高原上显示出逐步崛起的态势,那么4年后非洲田径水平在慕尼黑奥运会上不但没有长足进步,反而有所逊色。在奥运会的历史上,起步甚晚的第三世界是竞技场上的侏儒。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奥委会曾经专门研讨过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加入奥林匹克运动的问题。当时的殖民地概念,主要是指亚洲和非洲而言,因为南美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奥委会便着手讨论在这些地区举办地区性运动会的具体计划。
20世纪50年代,非洲及亚洲的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殖民主义国家的统治开始瓦解。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经过顽强的斗争获得了独立,拥有了完整的领土和主权,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上构成了一股新的势力,即第三世界。与之相适应,在国际体育舞台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1940年,泛美体育组织正式成立;第一届泛美运动会于1951年举行。
1949年,亚洲体育组织正式成立;第一届亚洲运动会于1951年举行。
1965年,第一届非洲运动会正式举行;1966年,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正式成立。
第三世界的体育运动,缓慢但却渐进式地向前发展着。如果说,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仅有14个亚洲国家和2个非洲国家参赛的话,那么8年之后出现在罗马奥运赛场上却已有近30支来自第三世界的队伍了。虽然其间也有比基拉那样的巨星闪光,但人们还无法对被贫穷,落后所困扰的第三世界抱太多希望。贫穷,使第三世界缺乏足够的体育设施;落后,使那里的训练水平十分低下。至于对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则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除了在长跑等项目上具有先天的种族优势之外,第三世界在东西方体育强国面前几乎是一无所有。
第三世界亟须援助!投身奥林匹克运动的第三世界开始寻求经济援助,以建设自己的体育设施,培训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他们要求增加第三世界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人数。第三世界的要求,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关注。体育在第三世界的作用及东西方体育大国有能力提供援助这两个因素,促使国际奥委会开始考虑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具体的援助。
国际奥委会老资格的法国委员博蒙伯爵,是最早意识到应该对第三世界提供援助的奥林匹克高层人土。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博蒙伯爵早年曾从事射击运动,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射击选手之一。作为财务专家,他有一家法国大银行——里旺德银行作为后盾。他把自己在财务方面的专长,慷慨地贡献给了奥林匹克运动。1968年,博蒙在与基拉宁竞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失败后,入选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专门负责国际奥委会的经济事务。1972年,博蒙与基拉宁竞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位,再度失败。风度翩翩、为人宽厚的博蒙伯爵具有高尚的人品和非凡的能力,因而在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在提议国际奥委会建立新闻委员会之后,博蒙又于1961年在国际奥委会雅典全会上提出:向第三世界提供具体的物质帮助。于是,一个以博蒙为主席的,但尚未命名的委员会诞生了。
国际奥委会雅典全会对博蒙的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虽然他的建议很有价值,但国际奥委会当时微薄的财力根本不足以对第三世界提供任何有效的实际帮助。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止,国际奥委会还只是一个总部设在洛桑的小小体育机构——主席在自己的家中遥控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在洛桑处理日常工作的,只有一位兼职管理人员和一名兼职秘书。兼职管理人员名叫迈耶,在洛桑开有一家珠宝店,国际奥委会总部则设在珠宝店的后屋。后来,国际奥委会虽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但依旧面临财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1963年,博蒙领导的委员会不得不正视现实:他们还不具备向第三世界提供援助的能力。1964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在东京全会上正式认可了博蒙领导下的委员会对第三世界提供援助的建议。冬去春来,随着出售夏季及冬季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大笔金钱陆续注入国际奥委会空虚的金库。下面的附表详细地记载了自1960年以来国际奥委会出售夏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所获得的收入。国际奥委会将这些收入的四分之三拨给奥运会组委会,剩余的四分之一则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以及各国奥委会之间进行分配。这些收入,使国际奥委会的财力得到空前的增长,对第三世界提供物质援助乃至日后的业务培训项目变为现实。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前夕,一个被命名为“奥林匹克团结基金”的援助项目正式问世。它的诞生,如同给久旱的土地带来了甘露,对第三世界的体育事业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