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9日,当纳粹德国战败投降,和平的钟声终于敲响时,从鹿特丹到斯大林格勒的整个欧洲已经成为一片战争的废墟。长达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和亚洲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几千万人战死,几千万人受伤,几千万人无家可归。欧洲在哭泣,亚洲在哭泣。1945年8月15日,日本也宣布战败投降。美国丢下的两颗原子弹,使日本的广岛、长崎几乎被从地图上抹去。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钟楼被炸倒了,刻有“我呼唤全世界青年”字样的大钟也被炸倒了,2米多高的大钟上布满了深深的炸弹裂痕。由于战争的缘故,国际奥委会被迫取消了1940年和1944年的夏季、冬季奥运会,无以数计的奥运选手战死疆场。战争结束之后,在战争元凶的国度德国,人们为被炸坏的柏林奥运大钟建起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有“纪念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遇难的运动员”的字样。这口大钟,座落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侧面,永远地警示着人们远离战争。
世界在医治着战争的创伤,并在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地建设新生活。还未等战争的硝烟散尽,主持国际奥委会工作的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埃德斯特朗,便于1945年8月24日在伦敦召开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前去参加会议的,仅有美国的布伦戴奇和英国的阿贝德勋爵。因战争而6年没有开会的国际奥委会,面临自然减员和因政治因素减员的局面。为了更好地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急需补充人员。1946年9月4日至6日,国际奥委会在洛桑举行了第三十九届全会。全会增补了13名新委员,并选举第一副主席埃德斯特朗继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埃德斯特朗1870年11月21日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在哥德堡科技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他转到了瑞士苏黎世科技大学。毕业之后,他到美国匹兹堡工作。1897年回到欧洲,在苏黎世电车公司任技术经理。1900年,他回到故乡哥德堡,担任当地电车公司的经理。1903年,升任瑞典电器协会主席。虽说埃德斯特朗从事的是技术职业,但他始终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1891年,埃德斯特朗创下150米跑的世界纪录,当时100米还没有世界纪录,否则他的百米成绩也一定是世界纪录。除田径之外,他还爱好赛艇和摔跤。
1900年从苏黎世回到哥德堡后,他担任了瑞典田径协会主席。不久,他又参与组建了瑞典全国性的体育与体操协会,并且一直担任领导人到1940年。1912年,埃德斯特朗组建了国际田联,担任第一任主席。北欧人性格中的严谨特征,使得他一直致力于体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任国际田联主席期间,他领导制定了跑道的分道原则和投掷圈的标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还对不统一的竞赛规则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1912年,埃德斯特朗协助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巴尔克,成功地主办了该届奥运会,并从此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1920年,他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为制定奥运会比赛项目做了大量工作。国际摔跤界和举重界按照他的建议成立了国际联合会。同年,他还组建了瑞典奥委会,并担任了瑞典参加安特卫普奥运会的代表团团长。
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严谨的工作作风及热情、灵敏、铁腕的性格,对他的事业发展帮助很大。1921年,顾拜旦任命他为国际奥委会执委;1931年他升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42年巴耶拉图伯爵去世后,他承担起领导国际奥委会的职责。1946年,他名至实归地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
国际奥委会洛桑全会还决定于1948年在伦敦举行第十四届夏季奥运会。当时,人们对这届奥运会普遍持悲观态度: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在几乎被夷为平地的伦敦举行奥运会,并修建足够的比赛场地,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但是英国人没有去争辩。他们立即组建起以波塔为首的组委会,集合起一支能干的队伍,开始了脚踏实地的苦干——英国人既然能在1908年接过罗马放弃的第四届奥运会主办权,把奥运会从世界博览会的阴影下拯救出来,就一定有能力帮助奥林匹克运动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英国人决定不修奥运村——他们将运动员安置在军营、学校,甚至私人家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修建奥林匹克体育场及游泳池上。当时,市场上食品奇缺,许多参赛队只好自带饮食。为了支持1948年奥运会,各国纷纷向伦敦组委会捐赠食品。24个月之内,英国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热情完成了1948年奥运会的筹备工作。现代体育的摇篮英国,再一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奥运会!
对于战败国参赛的问题,奥林匹克世界表现出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更加宽容的态度:意大利和奥地利获准参赛。仅有两大战争元凶国德国和日本被禁赛。但鉴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组委会秘书长卡尔·迪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杰出贡献(当时任德国科隆体育学院院长),国际奥委会决定特邀他出席伦敦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