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最后他受时代因素的限制,不得不谢绝那位姑娘的热情追求,让伞影消失在雨夜的情景,让你通过他诗一般的语言和他一起进入惆怅的心境,让那黑色的伞影也在你眼前晃动起来,怎么也挥之不去。
散文界在经过了新时期以来二十多年的蜕变与发展之后,如今已变得相当繁茂,成了文学天地最为壮观的一片领域。并且,杂文和报告文学已先后从散文中游离出来,只有随笔还与散文保持着若即若离、难以割舍的状态。因而,散文显得更加单纯,更像“美文”了。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已经回归到它原本文学意义上的定位,而最自由、最广阔、最多样的文学天性,决定了散文创作主体的广泛性。纯粹的散文家愈来愈少,倒是许多小说家和诗人,甚至一些杂文家和评论家,随时都可能光顾散文领域,还有成千上万的文学爱好者,也都是散文创作的活跃力量。无疑,这种局面有利于散文的进一步繁荣。
然而,在读者随手可触的散文世界里,在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这片文学视野中,一个散文作者如何才能稳扎于散文的土壤,成为散文之林中不败的一枝,委实不是一个容易的追求。
夜读陈本豪的散文集,我忽然想到做散文的不易。
散文是一切写作之母。散文里蕴含着其他文学体裁所应具备的美学特质,但它是一种大众化的写作方式。庞大的写作大军步入文坛之后,几乎人人都写过散文,是因为它最好写;一篇千余字的散文,要想达到一定的文学水准,需要相当的创作功力,所以又有人说它最难写。
本豪中年开步,具体地说,他是在年近五旬时才当起文学“发烧友”的,可他选择的领域却是散文。翻阅报纸、期刊,他的作品会接踵而来,有小说,有诗歌,但最多的还是散文。他自称散文是他的“至爱”,对散文情有独钟。他出的第一部集子是散文,书名就叫《沃野》,看来他是决意要在散文这块沃土上耕耘下去。
也许有人认为,本豪是由于散文好写才来的,而他的作品却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散文难写他才来的。
“咚—咚—……”一阵衔一阵的钟声悠悠地从西山那边传来,声浪里既没有抑扬顿挫的起伏,也没有令人亢奋的激情。它从容地由远方而来,又慢慢地在远方里逝去;它低沉、深远,透人心腑而撼人灵魂;它似乎传递出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与麻痹,浑厚的音色逐渐升华,至达天籁之美,使整个宁静的寺庙山色,弥漫着一种神奇的若有若无的氛围(《走近佛光》)。
本豪是真正走近佛光了,他那敏锐的文学触角,很快为他反馈了这种高度诗化的感应。作家是想以这样充满灵性的文字,让读者和他一起去感悟神佛的境界,而我却从中领略到了美妙诱人的散文美学意境。
这样的文字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散文作家正在向读者走来;这样的文字昭示着散文界,不能忽略陈本豪的到来!
情感本身就是散文的重要美感要素,没有注入作家情感的散文,不论其辞藻如何美丽,都不是成功的散文。极左时代,我们的散文中充斥着虚假的情绪,一篇篇颂诗般的散文故作高亢,却捕捉不到丝毫的真情实感。后来,文学的禁区不断被突破,散文的创作观念也不断更新,作者尽可以表现各式各样的思想情感,但种种矫情、猥琐的情绪,甚至连说不上是时髦还是无耻的“恋母”情结,也混杂其间,散文界某种程度上感染了小说作者中出现的隐私描写和“下半身写作”的流行病,许多作品严重背离了“美文”的艺术指向。
本豪散文的好些篇什,描写的也大多是他所经受过的亲情,或者展示他自己心灵的情感世界,但一些曾被许多人经历过的平淡无奇的情感细节,在他的笔下却变得细腻而不琐屑,平凡而又感人至深。
母亲的乳汁是什么滋味?我早已记不清了,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到母乳,那份亲情,那份母爱,就充盈我的胸怀……我爱看儿子在妻胸前吸奶的样子。刚刚学着敞开胸怀,做丈夫的也能把妻的脸看得飞上红云。我想,我小时候在母亲怀里吸奶,肯定也是这个样子。父亲吸祖母的奶,我吸母亲的奶,儿子吸妻的奶。这像一条线,一条生命的线;又像一条河,像长江,像黄河。江河滋润着中华大地,母乳却哺育了我们(《母亲的乳》)。
曾经被千万人礼赞过的母爱,曾经被千万人描述过的乳子场景,本豪写来却如此灵动、别致而庄严。并且,他把生命延续的自然之美、世事更移的哲理之美和日常生活的亲情之美,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使我们对神圣的母爱,对我们的生命世界有了更深的感悟。
散文,是不受韵律限制的诗。读本豪的散文,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美感。
她独自站在路旁足有一刻钟,见我无动于衷的样子,她眼中噙着泪,随着一声低得只有用心灵才能听见的叹息悻然而去。她手擎着那把黑色的雨伞,伞影在我眼前晃着!晃着!终而消失在春夜的雨幕里(《伞影》)。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回忆了他如梦的初恋。水库工地斜坡上的那次意外相遇,姑娘主动献给他的第一个热吻,都流溢着一种纯情的美丽。尤其是最后他受时代因素的限制,不得不谢绝那位姑娘的热情追求,让伞影消失在雨夜的情景,让你通过他诗一般的语言和他一起进入惆怅的心境,让那黑色的伞影也在你眼前晃动起来,怎么也挥之不去。
作品的文学水准,体现在作者的艺术表现功力上。赋予散文以炽热的感情,是需要一定的创作技巧的,犹如流水需要贯通的渠道。本豪的散文读来自然流畅,文笔清新优美,诗味淳厚但不显华丽娇艳,没有吟风弄月的辞藻摆弄,更不见刻意于技巧的痕迹。然而,这正是当前散文创作所需要彰扬的大技巧境界。
有人认为,散文的写作水平,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当今散文界仍然在呼唤着真诚,呼唤着诗意,呼唤着大境界,呼唤着更高的审美情趣。本豪的散文,正是他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响应这种呼唤的成果。]
擦亮心灵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