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于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
——《史记·匈奴列传》
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汉奴战争会打得那么壮烈,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汉武帝个人好大喜功,掌管政权之后,随着国家农业的恢复,经济的发展,武帝觉得有必要打击匈奴的气焰,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稳定的环境。
第二点原因就是,汉朝立国以来一直对匈奴采取妥协政策,虽然也有战争但是都是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爆发的,这种妥协客观上助长了匈奴的气焰,到了汉武帝执政是对匈奴的打击就势在必行了。
那么汉武帝即位之前,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先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说起吧。
刘邦建立大统一的汉朝后,因为国内形势还不够稳定,对于边疆的匈奴一直采取退让政策,能忍就忍。但是,一旦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刘邦是毫不心软的。
公元前201年,刘邦从战略防御方面考虑把韩王韩信的封地从太原改迁到代地,事情如果按照刘邦设想得发展的话,韩信到了代地之后应该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但是韩信这个人,破坏了刘邦的整体战略构思。
当年秋天匈奴派兵围困韩信的都城马邑,韩信看到情势危急于是一方面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实际上是在等待刘邦发兵救援。
但是刘邦这个人疑心很大,这个时候看到韩信这么没骨气,一下子就怀疑到韩信头上来了。二话不说,派了个使臣就去责问韩信到底是怎么回事,想造反啊。
韩信当时就傻了,自己只不过在实行缓兵之计却被老板当成里通外国了,这可了不得,搞不好脑袋就会丢的,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匈奴。
这样,匈奴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代地,稍加整顿之后,进兵太原。在这种情况下,老将出马了。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领兵前去迎击匈奴,不巧半路遇上了暴风雪,汉朝的军队中有十分之二三的士兵冻掉了手指,也就是说还没有打仗呢,就刘邦就损失了十分之二三的战斗力量,这可不是好兆头。
事情的发展超乎刘邦的设想,还没有正式开战,冒顿就失败逃跑了,汉军乘胜追击。
但是冒顿是个精明的主将,他把精锐军队隐藏起来,只出现了一些老弱残兵,实际上是在引诱敌军。刘邦诛不知就里,直往人家下好的套里钻,派出所有军队共三十二万人向北追击匈奴。
汉军首先到达平城,主力部队步兵因为行动迟缓还未全到,冒顿趁机指挥他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在白登山把高祖包围起来。
这一围就是七天。
七天之内,汉军内外不能相互救助军粮。
匈奴的骑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马,在东方的全是青马,在北方的全是黑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马。
刘邦看到突围的希望很小,就派使者秘密地送给冒顿的老婆阏氏很多礼物,阏氏就对冒顿说:“两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围困。如果得到汉朝的土地,单于终究是不能在那里居住的。而且汉王也有神的帮助,希望单于认真考虑这件事。”
因为事先安排好的韩信的军队没有及时到达,冒顿就疑心他们同汉军有预谋,于是采纳了阏氏的建议,解除了包围圈的一角。
刘邦看到自己的计划得逞,于是命令战士都拉满弓,箭上弦,从冒顿解围的那个通道一直冲出来,最后同汉朝大军相会合。
两朝人马各自回国,之后匈奴缔结和亲盟约。此后,韩信当上匈奴的将军,韩信这个人这时候一点也不念及旧情,多次违背汉与匈奴所订的盟约,侵扰掠夺汉朝的边疆。
过了一段时间后,形势稍有稳定,刘邦疑心又起。对那些功臣杀的杀灭的灭,一部分汉军将领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惨遭毒手,于是有不少人投降匈奴。
冒顿为了礼貌起见,常常往来于代地接见这些汉朝的将军,顺便对汉朝边疆进行侵扰劫夺活动。
刘邦对这种形势感到很无奈,于是就派刘敬送汉朝皇族的公主去给单于当阏氏,并且表示可以每年奉送给匈奴一定数量的棉絮、缯、酒、米和食物,但是前提是匈奴必须停止骚扰活动。
冒顿觉得有利可图,而且不用自己人马动手就有人送礼物上门,何乐不为呢?
于是,冒顿当下拍板答应。
从此,北方边境的人民过了一段太平日子。孝惠帝、吕太后时期,汉王朝刚刚安定,所以匈奴显得骄傲。
冒顿就写信给吕太后,胡乱说了一番。
吕太后很生气,情况很严重,于是就想攻打匈奴。但是这个想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有一位将军说:“凭着高帝的贤明和武功,尚且在平城被围困。”
吕太后一想觉得这话说得好,自己丈夫多么伟大的人物还没有赢了匈奴,何况自己呢?于是放弃了进攻的主张,又和匈奴和亲。
这样,汉朝的百姓又过了一段太平时光。汉文帝刚刚继位时,也是大力推行和亲的政策。但是,因为国力已经强盛了,所以腰板挺得有些直了。
有一次匈奴的右贤王(匈奴的最高官)进入河南地居住,侵扰掠夺在边塞小城的蛮夷,屠杀抢掠人民。
于是孝文帝下令让丞相灌婴出动八万五千战车和骑兵,前往高奴,攻打右贤王。
右贤王逃跑到塞外。第二年,匈奴单于送给汉朝一封信,大意是想与汉朝和亲。
书信送到后,汉朝就商议攻打和和亲两种政策那种更有利。
公卿们都说:“单于刚打败月氏,正处在胜利的有利时机,不能攻打他,况且得到匈奴的土地,都是低洼盐碱地,不能居住。还是和亲特别有利。”
于是,汉文帝答应了匈奴的请求。这以后不久,冒顿死去,他儿子稽粥当了君王,叫做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刚刚继位,汉文帝觉得应该搞好关系,于是就送了一位女公主过去给单于当老婆,为了让公主有个伴儿,他又派宦官中行说去当公主的跟班儿。
但是中行说这个人有点儿怪脾气,任凭汉文帝怎么说,就是不愿去受那份苦,汉文帝就跟他飚上了,就是看上他了。
中行说被逼急了,他说:“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
中行说到达后,就做了单于的忠实走狗,决定要汉文帝为自己的这项命令付出代价。
他一方面帮助匈奴发展生产,同时还教会了他们许多汉人的先进技术。他曾经教单于身边的人们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记录他们的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新单于看到他这么能干而且还挺听话,于是对他很是很信任。当时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写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开头文词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及写上所送的东西和要说的话。
中行说想到了一个表示对汉朝蔑视的途径,他劝说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写信送给汉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长加宽加大,把开头语说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汉朝皇帝平安。”
看到汉文帝没有反应,中行说就日夜教导单于让他等待时机侵略汉朝。公元前166年,在中行说的鼓动下,匈奴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攻入汉朝北方边境。匈奴人杀死了北方守将尉孙卬,趁机掠夺了很多百姓和牲畜,并派突击队攻入回中宫,把这个汉文帝的离宫烧毁。
汉文帝看到匈奴先是对自己很傲慢,接着更加肆无忌惮竟然杀烧我宫殿,可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汉文帝派出一千辆兵车,十万骑兵,驻守在长安旁边防御匈奴的侵扰。
同时汉文帝还任命昌侯卢卿做上郡将军,宁侯魏遬做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做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做大将军,成侯董赤做前将军,派出大量兵车和骑兵去攻打匈奴。
匈奴单于看到汉朝动真格儿的了,自己难保不吃亏,一个多月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汉文帝派出的大军看到匈奴夹着尾巴逃跑了,就乘机追赶,赶到塞外以后,毕竟以经出了自己的地盘,害怕半路上遭到匈奴的偷袭,于是班师回朝。
匈奴这次侵略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而且着实把汉人捉弄了一番,因此一天比一天骄傲,每年都闯入边境内,杀害和掠夺许多百姓和牲畜。
汉朝举国上下都很忧虑这件事,汉文帝以为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希望不大,只好还走和亲路线。就派使者给匈奴送去一封信,单于也派遣当户来汉送信,以表答谢之意,双方再次商量和亲之事。单于答应签署和亲盟约,于是汉文帝就下令御史说:“匈奴大单于送给我的信中说,和亲已确定,逃亡的人不足以增加民众和扩大土地,今后匈奴人不再闯入边塞,汉朝人也不要走出边塞,违犯现今条约的就处死,这就可以长久保持亲近友好关系,今后不再产生祸患,对双方都有利,我已答应了他的要求。希望向全国发布告示,让百姓都知道此事。”公元前160年,老上单于死去,他的儿子军臣继位当了单于。
军臣单于继位后,汉文帝再次与匈奴和亲。
这个时候,汉朝的叛徒中行说仍然侍奉军臣单于,这老家伙故技重施,总是鼓动新单于对汉朝动武。四年后,匈奴又断绝了和亲关系,派出三万骑兵大举进攻汉朝北方的郡县。匈奴人杀死大量汉族平民,抢掠大量财物后匆匆离去。
但是汉朝毕竟是泱泱大国,汉文帝决定继续忍让。
不过汉文帝也不是吃素的,为了防止匈奴再次侵略,他派出重兵把守边塞之地。同时安置名将周亚夫等三位将军率兵驻守长安西边的细柳,渭河北岸的棘门和霸上,以防御匈奴。
后来,匈奴骑兵再次侵入代地等汉朝疆土,报警的烽火便通向甘泉和长安。
几个月后,汉朝兵马来到边境,匈奴远远地离开边塞,汉朝的军队也就作罢。
此后一年多,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赵王刘遂就暗中派人与匈奴联络。
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匈奴想同赵国联合,入侵边塞。后来,汉王朝围困并攻破赵国,匈奴也停止了入侵的举动。
从此以后,孝景帝又和匈奴和亲,互通关市,送给匈奴礼物,派遣公主嫁给单于,按以前的盟约行事。直到孝景帝去世,匈奴虽然时有小的骚扰边境的活动,却没有大的侵掠行动。
点评:纵观汉武帝以前的汉奴关系,汉朝一直是采取被动的姿态,因此使得匈奴的气焰日益嚣张,客观上助长了匈奴对汉朝的骚扰。
但是,正是这个时期汉朝的经济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汉武盛世的到来积蓄了深厚的基础。
武帝以前的汉朝统治者能够从自身情况出发,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遵从和平的方针政策,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点。如果这个时候,汉朝的统治者一旦掀起汉奴战争的话,那么新生的大汉王朝很可能被匈奴民族消灭,就不会有后来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种种历史奇迹。
但是,从匈奴方面考虑,他们每次对汉朝的侵略只是为了掠夺财物和人民,世间很短。之后看到汉朝集结兵力,立马撤退。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多次。
由此可见,匈奴统治者根本没有打算来颠覆汉朝,他们是很贪心,但是同时也很容易满足。他们知道自己的对手也不容易对付,因此只是在小人的鼓动下给汉朝捣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