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却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下侵略。于是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那么这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还是从头说起吧。
原来苏州城有个落魄书生叫万喜良,为了躲避官府修长城的征调,他不得不四处躲藏。
事有凑巧,却说有一天,万喜良仓皇中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邂逅了孟姜女。
孟姜女是个美丽的姑娘,一直养在深闺,父母只等着门当户对的人家来上门提亲。
当时,孟姜女正在自己家的小花园中散步,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落魄书生万喜良。(这出悲剧竟然是以这样动美丽的遭遇开端的,不可思议)
孟姜女被这个陌生人吓了一大跳,正要叫喊。
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逃避官府征调修长城的书生。”
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逃避征调就成了当时社会上年轻男子的流行。
劳苦大众也对这种流行持肯定的同情态度,凡是落难的人一般有些同情心的人家都会收留的。
再说孟姜女又有一幅菩萨心肠,看到范喜良那么可怜一时间心就软了下来。他把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范喜良这时候就像个丧家之犬,看到这么美丽的一个姑娘对自己照顾周到,也喜欢上了这个救命恩人。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孟姜女整天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
却说范杞梁在北方修长城,孟姜女在南方日思夜想。
夏日蚊虫多,孟姜女止不住祈祷说:“蚊子啊蚊子,就是咬上孟姜女千万口,也千万别咬我的夫君范杞梁”。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
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她先是来到苏州的浒墅关前,把关的兵卒硬是不让她进去,孟姜女哭着祈求,一边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人家丈夫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修长城……”,孟姜女从一月一直唱到十二月,兵卒终于被她感动了,就放她过了关。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她唱到:“长城脚下民工万万千,就是不见夫君范喜良。”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下子昏倒在地。
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
一直哭了三天三夜,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八百里,露出了数不清的累累白骨。
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
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这时候,秦始皇正好在长城上巡视,他看到孟姜女长得很美丽,就想逼她做妃子。
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
秦始皇为了赢得美人心,爽快地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
果不其然,三件事顺利办完以后。
这时候,孟姜女突然翻脸不认人。她把自己积攒了一腔悲愤化作对秦始皇的痛恨,把赢政骂了个狗血喷头,之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
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
点评: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从故事流传到现在已2000多年了,仍是一个谜。有人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
因为山海关所存的长城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距海关北去数百里。历史上有过哭倒城墙的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秦统一六国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考证史籍,“哭城”一事首见于《左传》:春秋初期齐庄公时,齐国人杞梁在莒战役中阵亡。杞梁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无依无靠,扑在杞梁的尸体上,在城下痛哭,哭了7天7夜,城墙也塌了。
这大概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始资料了。看来孟姜女哭长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变而来的,而故事的最后形成大致是在北宋年间。孟姜女故事经历了2000多年的流传和演变,其故事本身内容差异,说法不一,如何看待这一故事,则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孟姜女哭长城是根据历代时势和风俗的不断变化而变更的。战国时,齐都中盛行哭调,杞梁战死而妻迎柩是悲剧的材料。
西汉时,盛行天人感应之说,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坏山的感应。它的故事是顺应了文化演变而迁流,承受各时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象而发展的。但也有人否定孟姜女即《左传》中的“杞梁之妻”。有的认为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哭夫的题材十分常见,《左传》中也不无记载,因此单凭哭夫这一论据,不能令人信服。
有的说,好端端的长城,竟然被一位妇女哭塌了城墙,未免流于荒诞。再说,把齐国的孟姜女捏造成秦国的孟姜女,把攻莒城改为修筑长城,是有意往秦始身上栽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