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我搭上从运城开往家乡荣河县去的汽车,车上的乘客全是乡下人: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学教师和区乡干部,大都是急着回家去收棉花和准备种冬麦的。在车上,人们为一个问题而争论起来了。
这个问题是由种麦谈起来的。当时,农民已做好一切种麦准备,但只缺一个重要条件:雨。有好久没下雨了,土地是干旱的,农民们在焦急地等待着。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苏联能够人造雨。”于是满车里的人都打开了话匣子,由随便谈话一直到引起争论,争论的中心是:咱们中国什么时候能走到社会主义?有说十年,有说十五年。争论的另一个中心问题是:人怎么能造雨?有人说用飞机洒水;反对的人说:如果要一犁深的水,中国地面这么大,得多少架飞机?
在乡间,我非常惊奇一年间的巨大变化,所到之处,都听到人们在谈丰产,谈社会主义,虽然,人们还只在组织互助组,但社会主义的未来,已牢牢地吸引着远在偏僻乡村的农民,成为农民生活中和谈话中的重要话题。
人们用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各色想象来描绘社会主义的农村图画,人们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期待着解答。
许多人都在努力解答农民的问题,其中,苏联电影,描写苏联集体农庄的电影,定能具体真实地给农民以完满的解答的,而许多部这一类电影中,《金星英雄》不能不说是最好的一部。
彩色影片《金星英雄》,从它主题思想的深度和它的艺术表现上说,都具备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鼓动性。
故事,在美丽富饶的库班河流域展开,勇敢的库班哥萨克人民,在完成战后五年计划的积极劳动中,创造了丰盛的收获,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金黄的麦子,堆成一座座小山,需要更多的仓库;牧场的牲畜迅速繁殖,要求更多的新畜舍,养鸡场的家禽繁殖着,要求更多的新窝棚……
生活,看来是这样美满,这样富足啊!可是,库班的人民,并不满足,他们有着更高的理想,跨向共产主义去的理想,要求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花园、鱼塘、戏院、电影院、文化宫……要有发电站,用电力来代替人力,用它开动拖拉机,用它剪羊毛,用它挤牛奶,用它去喷水,就是在天旱年头也要用它获得更高的收成。
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在社会主义的苏联,才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做,可能这样想,可能这样做。它令人折服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如斯大林所说:“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然而,这一崇高理想的实现,并不是顺手可以得到的,需要经过顽强的斗争,不但要同自然界斗争,而且首先要同人们的旧意识作斗争。斗争的胜利,也不是一抬手就可以得来的,需要有远大的眼光、顽强的意志和不妥协的精神。
在列宁、斯大林教导下的千千万万苏联人民,正是具有这种高贵品质的英雄人民。
《金星英雄》中的谢拉杰正是这种燃烧着共产主义理想之火、意志坚定、对旧事物不妥协的勇往直前的苏联人的典型。
谢拉杰,勇敢的哥萨克的儿子,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坦克兵,“金星奖章”获得者,他保持和发扬了父亲一代的光荣,并超过了年老的一代,胜利后回到自己的故乡――库班河边的乌溪村。故乡的男女老幼都因他而感到骄傲,他也被久别的故乡库班的美妙动人的图景所迷醉。然而他并不愿意过那种恬静的小生活。他不满足,他要向前,他要故乡更繁荣、生活更美丽。听他第一次遇见区委书记甘德拉吉耶夫所讲的话吧:
甘:“全区都看过了吗?印象怎么样?”
谢:“怎么说呢?咱们区很富,产粮不少,有技术设备,有花园。说句实在话,打了几年仗,农村落后了,就拿我们乌溪村来说,为什么没有电影院、无线电,没有文化宫?也都该有啦!”
谢拉杰得到区委书记甘德拉吉耶夫和边区领导拜钦柯的支持和帮助,得到最积极的农庄主席老拉古林的支持,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有远见的村主席奥斯特劳霍夫拟定了乌溪村的五年建设计划,首先是建立发电站。伟大的事业要开始了。然而,这条路上是有重重障碍的,这是一些人们的落后意识所筑成的障碍物,要解决它,既要不骄不躁有耐心,又要不懈不馁不妥协。斗争是逐步开展起来,激烈起来的。
谢拉杰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他的理想和计划,首先碰到区主席赫郝拉柯夫的反对,他是一个保守的人物,他满足于全区眼前的丰收,他陶醉在波浪翻滚的麦田里,唱着喜悦自满的调调:“好庄稼!这哪是麦田,这简直是一片大海!不坏呀!”他认为谢拉杰的计划是无法实行的:“简直办不到的事情!”他认为国家有计划,用不着自己来操心。在他,积极创造的火花被自满的灰尘掩灭了,因而,他站在一支队伍的最前边,却只是原地踏步,阻挡队伍前进;他占着全区领导者的椅子,却成了全区事业向前发展的阻碍。边区领导拜钦柯不得不叫他离开排头的地位,离开领导者的位子,把这个位置让给有远见有能力的谢拉杰。
要修发电站,木料哪里来?谢拉杰接受了积极分子涅纳谢夫的建议到高加索山麓去自砍自伐。虽然人们嘲笑涅纳谢夫的意见不成熟,但谢拉杰认定那是一条路。他得到边区领导的许可,动员群众解决了木料问题。而在采伐木料的工地,他既是优秀的领导者、鼓动者,又是出色的劳动者。
发电站要动工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各村都要修自己的发电站,拉古林建议全区合力修一个大的发电站,可是乌溪村的人用了一冬的时间采伐木料,不愿把木料给别村,只愿自己单独来修。就连谢拉杰也感到困恼:“怎样能不辜负乌溪村老乡们的希望?”但在区委书记和拉古林的启示下,谢拉杰立即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念头,即刻向全区宣布发电站由全区来修,供全区用电。为此,他甚至不得不和乌溪村的村主席,那有远见的、和他一起拟定乌溪村五年计划的奥斯特劳霍夫,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奥斯特劳霍夫还闹了一点小情绪呢!
甚至,他的战友(电报员兼机枪射手,他妹妹安菲莎的新婚丈夫,后来是他的强力助手)、修建队的大队长席妙恩,在最初,也对他所倡导的事业不关心。席妙恩是和谢拉杰一同复员回家的军人,他住在谢拉杰家,和谢的妹妹结了婚。这一对新婚夫妻在安排自己的小家庭生活,他俩努力地干活,给自己盖房子,掘冷藏室,并计划培植自己的花园,极力希望过好小日子。谢拉杰耐心地说服他的战友,要求他的战友在他困难的时候不要抛弃他,召唤他的战友像在战争年月里那样,走进生活的激流中去。“生活就像一条河,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你现在呢,是卷进了缓流,一心想自个儿过那安安静静的舒服日子,我是想把你拉进急流来。”席妙恩不言不语地坚决跟谢拉杰卷进生活的急流中去了。安菲莎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对她的哥哥哭嚷着,为自己的小日子而哭嚷着,可是,终于她也受他哥哥和丈夫的感染,卷进了生活的急流。
就这样,一个战斗接一个战斗,谢拉杰和他的伙伴们,和全罗申区的群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一步一步实现着他们的理想,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库班河岸的面貌。而谢拉杰也锻炼得更成熟。他不仅在卫国的战场上,而且在和平时期的建设中,都无愧于“金星英雄”的称号。正是这些杰出的英雄们,创造着人类多少年代所向往的人间天堂的生活。正是他们给人们树立起鲜明的模范的旗帜。
我们也不能忽略老拉古林这个形象。他是全区最富足、产量最高的农庄主席,他有丰富的生产知识,他渴求新的生产技术,他的收成最高,但他决不自满,他朴实而不迂腐,坚定而不执拗。他酷爱集体的财产,坚决反对浪费,却决不是守财奴。他预定产量,大胆而不虚妄。他是谢拉杰的忠实支持者和教导者,他以长者的身份爱护谢拉杰又尊重谢拉杰。当人们为计划建立发电站而激烈争论时,他静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后在群众期待中他宣布自己的意见:“我们年年喊着,要提高生产,若没有新技术,这是办不到的!发电站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出资本,出劳力。”当各村都在筹划着各自建立发电站时,拉古林建议全区统一修一个大发电站,他谆谆告诫谢拉杰:“老年间有句古话:自己的衬衫总是贴着自己的肉的……起初不少人,光在屋旁园地上打算盘。好,这个问题解决了。后来呢,小组又抱成团不顾别人,巴掌大一块地,机器都转不过身来,大家还都当宝贝呢。这回,我们全村好容易打成一片,要修发电站啦,阿尔马达硕夫又喊着:‘要弄个双份……’”他使谢拉杰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摆脱了乌溪村一村单独修发电站的束缚,集中了全区的力量,使工作迈进了一大步。当春耕时期已到,发电站又要立即完成,劳力从土地上抽调不出来的极困难的时候,春耕决不能耽误的时候,也是谢拉杰遇到的实际的最大困难的时候,赫郝拉柯夫义正词严地斥责谢拉杰耗费人力财力耽误春耕。这时老拉古林又站出来支持了谢拉杰,坚定地说:“支持罗申区人民的事业。”他征询了庄员们的意见,大家既不愿意耽误架电线,又不愿意耽误春耕。老拉古林作了结论:“既然都愿意,那就耽误不了春耕。”并以先进生产者的名义写信给斯大林,保证提高产量,每公顷要打一万斤粮食。拉古林是不说空话的,他既熟悉庄员们的愿望,又有信心依靠高度生产技术而不靠老天。
此外,在这个影片里的其他人物,如像伊丽娜、涅纳谢夫、甘德拉吉耶夫,都是非常生动、真实的。
赫郝拉柯夫的形象,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借鉴,他原是一位光荣的哥萨克,当年保卫苏维埃祖国的英雄,但自满和保守的包袱拖着他落在生活的后头。如像区委书记甘德拉吉耶夫向拜钦柯讲的:“我注意观察过这个人:吵吵嚷嚷,东奔西跑,整天忙得不得了,其实他满足于现状,对工作没有一点进取心。”也像拜钦柯所分析的:“是的,这个很明显,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上十五年,若没有自我批评,再不肯学习,而生活是向前的毫不留情的……”赫郝拉柯夫越是在他的批评者面前,暴怒地吼着:“生活是老子用一把战刀砍出来的!”生活也就把他抛开得越远。赫郝拉柯夫像戈尔洛夫一样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是谢拉杰、拉古林们(而不是赫郝拉柯夫们)带领着群众,用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心,用巨大的劳动付出创造了新的事业,改变了库班河的面貌。如像涅纳谢夫在发电站落成的庆祝会上,从心底说出来的话:“诸位听啊!唱起来啦!我们的库班,连库班河的水,也唱着新的歌曲啦!”
太阳快要隐没了,老涅纳谢夫兴奋严肃地说:“太阳是不会从我们这儿跑掉的。白天我们有老天爷的太阳,晚上我们还有我们自己的太阳哩。”
老涅纳谢夫的话是不错的。库班的罗申区人民,有了自己晚上的太阳,电灯在乌溪村、在罗吉村、在白杨村、在红寺村,在全区各村庄和道路上点亮起来了,像白天似的亮起来了。
电杆排列成笔直的队伍越过田野向四方伸展,电力开动的拖拉机在田野里奔跑;电力推剪着的羊毛像白云似的翻动。最后人们看见了电力喷水器在田园里开出茂密的珍珠似的花丛:人造雨啊!
让上次和我同车的、为人造雨而争论的乡亲们,都有机会看看这部影片吧;让人们更清楚更具体地看看我们的明天吧;让人们知道为了我们幸福的明天,需要怎么去做,需要经过些什么斗争,需要在自己思想里增加什么和抛弃什么。还应该让人们知道谢拉杰、拉古林们并没有因此而自满,这只是谢拉杰、拉古林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开始,让人们知道更理想的生活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看见了明天的日子,我们要勇敢地赶上去!
1952年11月6日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