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讲贴近时代,就是要写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像《新星》,经过改编拍成电视剧搬上荧屏,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城里人、农村人都非常喜欢看,听说电视台还接到不少观众来信,强烈要求能够集中重播,我弟弟从山西农村来说,那里的群众也喜欢看,可见《新星》反映了当前农村的改革生活,非常成功,引起了群众的共鸣。
由此不难看出,贴近时代就要面对现实,就要面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非常宏伟、非常复杂、非常丰富多彩的。可是我们的一些作家偏要远离现实,回避现实生活矛盾,那怎么行?去年,曾有一些人说,只有街头小报、凶杀案、流行歌曲是群众喜欢的,那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但是,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有的读者认为现在的一些文艺作品不能打动人心,脱离现实,所以他们觉得看这些作品还不如看那些“打打闹闹、搂搂抱抱、看后莫名其妙”的东西。
我看,一些文艺作品抓不住读者的最大危机是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如果把现实的东西冷落了,而把别的东西捧得很高,那是不对的。什么东西应该提倡?什么东西应该给予鼓励?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改革时期,各种问题很多,群众关心的事也很多,我们的文艺作品就要贴近和反映这些问题,反映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人生》提出了很多青年人关心的问题,《新星》提出了农村改革中的不少问题,触及了现实,贴近了群众,也理所当然地受到读者的欢迎。
要创作出反映时代、贴近群众的好作品,在思想上一定要用马列主义的思想作指导。这几年,有人在文学创作上不讲这个,甚至一提到“马列主义”的词句就讨厌,这很不正常。我们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时代,我们的文学作品中也应该充满着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充满社会主义的激情。不管一些地方党内不正之风是多么严重,社会风气还存在多少问题,但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在揭露阴暗面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地让人们看到改革中的光明的东西,看到改革的希望。文艺作品缺少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那就离开了我们的时代和生活。要贴近时代,贴近群众,就意味着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生活。
另外,强调“两个贴近”,并不排斥多样化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写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包括写历史题材。写历史题材,当然不能写成现代的,但应该有时代感,对当前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要有一种健康的影响,而不是给予封建的或莫名其妙的感情。
当然,这样做很不容易。我们应该真正到群众中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努力创作出反映时代、贴近群众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