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文坛,诸“子”百家,争鸣齐放。对于文学是什么,何事弄文学,写什么,如何写,孰为优,孰为劣,去日如何,来日又怎样,纷纷扬扬,各有主义。一时间,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主张,近代中国文坛曾有过的各种文学流派,都重新活跃起来,或相斥,或相亲,或互补,或冲撞,各自扯旗放炮,真可谓盛况空前。
这种繁盛的局面将继续下去。
至于我,我总在这么想着:既然社会生活产生了文学,而文学想要转过脸去,不理睬社会生活,恐怕是办不到的,它始终应该积极地拥抱生活,改造生活,使生活更容易,更公正,更美丽,更吸引人。
文学随着历史的脚步在前进,因而我想,我们的文学虽然天宽地阔,但它毕竟不可以冷落它所处的时代。愿我们的文学,对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时代波澜壮阔的生活,更加热情一些;愿我们当代文学,更多一些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
文学,既然被誉为“人学”,从而我想,在如实地塑造当代人的万种典型形象时,它实在没有权利鄙夷和奚落同时代中那些同传统观念决裂得最为彻底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某种程度共产主义思想情愫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正是那种值得用金字大写的人:生活的排头兵,历史的火车头,中华民族的脊梁。社会主义文学要时刻记得他们。
1987年10月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