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延河》创刊三十周年。
《延河》是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创办的一份文学期刊,是它的机关刊物。创刊伊始,她就关照我,督促我写稿,我的小说和论文,多半是在她的关照和督促下写出来的,我愿借此机会向她表示我的感谢。
《延河》在筹办过程中,省委宣传部和作协分会的同志们,就要求她必须是高质量的国内第一流的文学期刊。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柳青亲自主持集稿,又经全体编委在省委宣传部集体审稿、定稿,编稿三期,树起一个质量标准,为日后编稿有质量标准可循。如今,在她的创办者中,柯老、柳青、健翎、伯奇、石鲁、戈壁舟等同志已先后辞世。他们给我们留下一份丰厚的礼物,接办《延河》的后继者,应该珍惜他们的劳绩,继承他们的传统,在新的时期,继续把《延河》办成国内第一流的文学月刊。自然,《延河》当年其所以有高质量,还与她的编辑们的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素质分不开,与他们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风格分不开,应该学习他们,发扬他们的高尚风格。
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刊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新的形势下,刊物一方面要实行开放,保证创作和理论研究的自由,研究创作实践、理论研究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吸收一切于我有用的新东西,一方面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刊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文学作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鼓励人民同心同德满怀信心地去为实现“四化”而奋斗。
要坚持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我们《延河》应该更好地坚持“双百”方针,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朦胧诗也好,意识流也好,错前倒后也好,几股道上跑车也好,对一切艺术方法和流派,只要是健康有益的,都应该开放,无须拒绝,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基本面貌,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艺术传统,这就是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延河》上的作品应该是百花齐争妍而又保持和呈现出崭新的但却是革命现实主义的主色调,主旋律,传统风貌,以此来满足《延河》自己的基本读者们的审美要求,并努力争取更多的读者。我相信在我国,革命现实主义的读者依然还是一个绝对多数。
既要坚持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就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既贴近人民,就难免会“土”。人民有“洋”有“土”,而且“土”的居多;就算是知识分子吧,中国知识分子也还是“土”的多,“洋”的少,就连学成归来的“洋”博士,在生活上、思想上也未必就“洋”。何况,人民中的一个占比例相当大的多数,也很需要作家的帮助呢!最近,江苏建湖县的农民,不是热切地召唤着“白鸽子,不要尽往亮处飞”吗?照我看,“土”并不可怕,也不可羞,它也并不低下。文学艺术这玩意儿,美这玩意儿,就是有那么点特别性,它不管你是“土”还是“洋”。“洋”有“洋”的美,“土”有“土”的美,犹如“老练”是美,“稚气”也是美;“秀巧”是美,“古拙”也是美;“机灵”是美,“憨厚”也是美;江南水乡美,塞外雪原也是美。难道阿凡提不美吗?好兵帅克不美吗?李逵不美吗?就连那个猪八戒虽说相貌丑陋,又懒又馋,吹牛撒谎,样样占全,可是从美学角度看,不也挺逗人喜爱,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吗?这就叫丑有丑的“美”。艺术美学就是这么怪。所以,问题不在“土”而在于要有质量,要有扎扎实实的永远是活灵活现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有自己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貌。
愿《延河》是独家艺术精品;愿《延河》之水饱含着黄土高原泥土的芳香;愿《延河》为“四化”增色添彩;愿《延河》造福人民源远流长。
1984年4月1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