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说话,话说的好,事情办起来就可能顺一些,话说的不好,本已定下来的事情立刻就变成相反的结局也不是没有可能。说的好别人都喜欢听,说的不好别人怪罪不说,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惹人嫉恨,所以和人交流一定要会说话。
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主厨来时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请自己的客人来头很大。“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主厨紧张地问。
“烹调牛排,对你已不成问题。”松下说,“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主厨与其他的五位用餐者困惑得面面相觑。
松下又说“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大家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你是那位主厨,听到松下先生的如此说明,会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备受尊重?客人在旁听见松下如此说,更佩服松下的人格,并更喜欢与他做生意了。
从松下与主厨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会交流的人因为一句表达适中的话语能够带给人无比舒畅的感觉。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
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能。”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一次,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1972年)做古建筑的维修问题学术报告。演讲开始,他说:“我是个‘无齿之徒’。”
演堂为之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这时,梁思成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后来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色的,略带点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做‘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
说话说的好,最重要的就是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目的,而又不伤害对方,不是直接的反对,生硬的让人接受不了,不给对方一点压力。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保命。
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好酒,常常豪饮玩乐,有一次与宫妃们连饮了七昼夜仍不止,无心上朝理政。大夫弦章十分焦虑,决心以死相谏,劝阻齐景公玩乐。没想到一见面,齐景公就把酒杯举到弦章面前兴奋不已地叫道:“弦章,来,来,来,陪寡人饮三杯!”弦章怒气冲冲大声说:“君王如不戒酒,请赐臣死。”齐景公听后一怔,接着摆手大笑:“酒是寡人的性命,怎能戒得?”弦章更大声地说:“那就赐臣一死!”正值此时,相国晏子来到。齐景公高兴地说:“相国来得正好,请帮我出个主意。弦章劝我戒酒,不然就让我赐他一死,如果我听了他的,那不是被他制服了?不听他的劝告,我又舍不得他死,你看怎么办呢?”晏子听罢,立即转向弦章拱手贺道:“恭贺弦章大夫,你有幸遇到了这样贤明的君王,善听臣下的意见,如果你遇到夏桀王、商纣王那样的昏君,你早就死了!”晏子的一番话,说得齐景公尴尬极了,他自我解嘲地大声笑着说:“相国,我算服你了。弦章大夫,寡人听你的就是。”
为什么大夫弦章以死相谏未能使齐景公戒酒,而相国晏子却在谈笑风生中达到了目的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夫弦章方法简单生硬,一下子把齐景公推到了两难的窘境。而相国晏子则顺着齐景公的思想之势,把齐景公引导到了只有戒酒的单向选择上,使齐景公看到只有采纳晏子的意见戒了酒,才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否则就是昏君。这恰如其分的因势利导,既维护了齐景公作为君王的尊严,又使齐景公不得不选择戒酒。
交流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一,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交流。交流有助于我们渡过难关、化解矛盾、表达情感、保护自身利益避免误解。日常生活中的处理艺术,要多多 学习“晏子劝酒”的艺术,掌握了因势利导的方法,常常因人因事因地妥善处理日常人际交流,或许生活就会有“海阔天空”、“互惠双赢”的另一番精彩。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田园生活。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全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亲手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着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交流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处、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形成共识的一剂良方,也是与人交往保持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心理学家和团队专家哈维·罗宾斯说:“经理人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你必须了解人们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然后才能让他们跟随你。”让别人能够听明白自己的意思,又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这就要我们学会沟通的技巧,善用交流。如果能够和别人轻松交流,就既能在情感上拉近和别人距离,又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更好地开展工作,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