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减一等于几的故事——一个公司招聘员工,经过一层一层的筛选,还剩下三个面试者,他们的业务水平不相上下,从三个人当中挑选一个实在是难以取舍。最后,总经理决定再来一次面试,由他亲自挑选。
面试的问题出乎意料,和业务毫无关系,是一道非常简单的算术题。
“请你们三个回答我一个问题:十减一等于几?”
第一位应试者想了想,最后满脸堆笑地说:“您说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您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
第二个见第一个回答得这么精明,不甘示弱地说:“十减一等于九,就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二,那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是贸易。”
总经理听了,微笑着点点头又摇摇头,他把目光转向第三位应聘者:“说说你的答案?”
“十减一就是等于九嘛!”
后来。这个老实人被录用了。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把“诚实”视为“愚蠢”。人们最喜欢犯的错误就是自作聪明,结果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什么不诚实地对待那些原本正确的东西呢?这代表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蒙骗,即使那些喜欢听恭维话的人,他们内心深处也是在意和相信诚实人的。
诚实赋予一个人公平处世的品格,诚实是聪明做人最坦率也最谦逊的证明方式。那个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喊“狼来了”的孩子,最后没有人相信他。因为不诚实的人太不“天真”,因此也不“可爱”,更不要说招人喜欢了。
左琴科上学读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教师把每次提问所得的成绩写在记分册上,他们打上分数,从五分到一分。
左琴科进学校的时候,年龄还很小,上的是预备班。当时他才7岁。
对于学校的情况,左琴科一无所知,因此,最初3个月里他简直是懵懵懂懂。有一次,老师布置他们背诗。可是,左琴科没背会那首诗,他压根儿没听见老师的讲话。因为坐在他后边的几个同学不是用书包拍他的后脑勺,就是用墨水涂他的耳朵,再不就揪他的头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左琴科坐在教室里总是提心吊胆,甚至呆头呆脑,时时刻刻提防着,生怕坐在后面的同学再想出什么招儿来捉弄自己。
第二天,仿佛与左琴科作对似的,老师偏偏叫他起来背那首诗。
左琴科不仅背不出来,而且都没想到过世界上会有这么一首诗。
教师说:“好吧,把你的记分册拿来!我给你记上一分。”
于是左琴科哭了,因为他还是第一次得一分。不过他并不清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课后,他的姐姐廖利亚来找他一起回家。看了他的记分册。她说:“左琴科,这下可糟了!老师给你的语文打了一分,这事儿真糟!再过两个星期就是你的生日,我想,爸爸不会送照相机给你了。”
左琴科说:“那可怎么办呢?”
廖利亚说:“我们有个同学干脆把记分册上有一分的那一页和另一页粘在一起,她的爸爸用手指舔上唾沫也没能揭开,这样也就没有看到那个分数。”
左琴科说:“廖利亚,骗父母亲,这不好吧!”
廖利亚笑着回家了。而左琴科呢?忧心忡忡地来到市立公园,坐在那儿的长凳上,翻开记分册,怀着恐惧的心情盯着上面的一分。
左琴科在公园里坐了很久,然后就回家了。已经快到家了,他才突然想起,自己把记分册丢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了。他又跑回公园,可是记分册已经不翼而飞。起先他很害怕,继而又高兴起来,因为这下他可没有记着一分的记分册了。
回到家里,左琴科告诉父亲,记分册被他搞丢了。廖利亚听了他的话笑了起来,并对他眨眨眼睛。
第二天,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记分册丢了,又给他发了一本新的。
左琴科翻开这本新的记分册,指望上面没有一个坏分数,但在语文栏内还是有个一分,而且笔道更粗。
左琴科顿时十分懊丧,简直气极了,就把新的记分册往教室里的书柜后面一扔。
两天以后,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这本记分册也丢了,又给他填了一份新的,除了语文有个一分外,老师还在上面给左琴科的品行打了个两分,并且说,一定要把记分册交给他的父亲看。
课后,左琴科见到廖利亚,她说:“如果我们暂时把记分册上的那一页粘起来,这不算撒谎。一个星期以后,等你生日那天拿到了照相机,我们再把它分开,让爸爸看上面的分数。”
左琴科很想得到照相机,于是就和廖利亚一起把记分册上那倒霉的一页的四个角都粘了起来。
晚上,爸爸说:“喂,把记分册拿来!我想看看,你不至于会有一分吧?”
爸爸打开了记分册,但上面一个坏分数也没有,因为那一页被粘起来了。
爸爸正翻阅着左琴科的记分册,楼梯上突然传来了门铃声。
一位妇女走进来说:“前几天我在市立公园散步,就在那里的长凳上看到一本记分册,根据姓氏我打听到地址,就把它给您送来了,让您看看,是不是您的儿子把它搞丢了。”
爸爸看了看记分册,当他看到上面有个一分,就一切都明白了。
他没有骂左琴科,只是轻轻地说:“那些讲假话、搞欺骗的人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因为谎言或迟或早总是要被揭穿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左琴科站在爸爸面前,满脸通红。他沉默了好久说:“还有一件事:我把另外一本打了一分的记分册扔到学校里的书柜后面了。”
爸爸没有更加生气,他的脸上反而露出了笑容,显得很高兴。他抓住左琴科的双手,吻了吻。“你能把这件事老老实实说出来,这使我非常非常高兴。这件事可能长时间内没有人知道,但你承认了,这就使我相信,你再也不会撒谎。就为这一点我送给你一架照相机。”
谎言或迟或早总是要被揭穿的。坚持说实话有时可能会暂时吃些亏,但却生活得非常坦然;反之,一旦养成了说谎话的习惯,却可能抱憾终生,甚至处处碰壁。而一旦当这个编织的“谎言”被大家看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从不过问国家大事。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不应该这样不理朝政,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响打下了监狱。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但都没有成功。
于是周幽王在宫中悬赏:“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黄金。”
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西部一个叫犬戎的少数民族部落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就把火烧起来;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赶紧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却听到山上一阵阵欢快的奏乐声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见此情景,真的笑了。
周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出主意的那个人一千两黄金。
周幽王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联合犬戎进攻周朝的都城镐京。
周幽王连忙下了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滚滚浓烟,夜里火光通明,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至,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杀了,把褒姒也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戒,立原来的太子姬宜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经常进犯,周朝西边很多土地都被犬戒占了去。周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
说谎话的后果,不仅把国家给丢了,自己的小命也没有了,更别说获得身边人的欢迎了,大家都痛恨还来不及呢。因此,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实话实说,不要随便编造谎言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