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曾国藩伏案疾书,他越写越激昂: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象不灭;斯又鬼神所并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这是一篇击中太平天国要害的檄文,太平天国反的是孔孟之道,弄的是西洋教义。十九世纪的中国,帝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若干不平等条约。无论是士绅阶层还是普通百姓,对西方非常仇恨。
曾国藩直指洪秀全抱“上帝”的大腿抱错了。除了抱错腿,还与全中国不论满人汉人对着干——李自成、张献忠还不犯孔庙,你洪秀全是五千年文明都敢踏倒在地。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洪杨集团是邪教,是中国人民的叛徒,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背道而驰。曾氏高举起维护五千年正统文化的旗帜,占领了道德高地。
他写得痛快淋漓,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最后宣称:大军过境,玉石俱焚。
我要把你们捏成粉末。
这篇可与骆宾王讨伐武则天《讨武檄文》比美的大作,一下激起了天下人共愤,特别是满朝落魄士子与文人,一时竞相投军。
咸丰读了这篇檄文也连声称好,但一位满族大臣提醒道:曾国藩这篇《讨粤匪檄》,通篇说的维护孔孟之道,没半个字说是维护我大清王朝。
此时正在用人之际,咸丰也变得老练多了。虽心里一惊,脸上却不动声色,挥挥手说:朕知道了。
满族大臣察出了咸丰平静中的不耐烦,急得腋下出汗,道:臣并无他意。
咸丰安抚道:朕知你忠心可鉴。
曾国藩带着一万七千人马,二百四十只战船,二百多艘辅助船,浮江而下,计划过长沙出洞庭直抵武昌。
计划没有变化快。
不等出省,太平军却打上门来了。咸丰四年初,太平军一面围住武昌,一面派石贞祥率部进入湖南。
于是,曾国藩组织人马,前往岳州迎敌。
骆秉章调王錱到岳州守城,曾国藩令塔齐布部也挺进岳州,水师也派出一支增援队伍赶到,加上岳州地方兵力,以及刚赶到的胡林翼部,共同组成了岳州防线。
岳州一仗,陆营败多胜少,水师也只打了几个小胜仗。
曾国藩部则被逼退到长沙。
这时,太平军石贞祥部攻下湘阴,进驻靖港。靖港离长沙城只有三十公里。石贞祥另派出队伍溯湘江而上,占领湘潭。
湘潭处湘江上游,如果太平军从湘潭岳阳合攻长沙的话,长沙将陷入太平军之手。
长沙危急,湖南危急。这时,骆秉章与曾国藩联手共同商议军事大计。会议商定:曾国藩率军守长沙,塔齐布、褚汝航水陆两师去湘潭,先解上游之围。
去湘潭的那支队伍怎么样,暂且不说,先说打靖港。
骆曾在军事联席会议上,根本就没有部署打靖港。长沙守军领教过太平军的厉害。莫说主动出击,如果没有曾国藩这支大部队来驻守,他们早就逃之夭夭了。
驻扎在靖港的太平军离长沙城很近。长沙大小官员、绿营各部都担心太平军攻上门来。只要听到风吹草动,就吓得大气不敢出。
又是和上次一样,绿营将领们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曾国藩接到密报,从鲍起豹以下的绿营军官都准备了两三套民服,还正在城中挖一条地道,准备万一城破,就从地道中逃走。
曾国藩亲自到骆秉章府上质问,骆把鲍起豹召来。鲍起豹公然承认,说:若城破无处逃生,军政大员与其束手就缚,不如出城召集旧部以抗洪贼。
曾国藩道:城在人在,舍生取义,当年敌强我弱,孤城无援,长沙尚且守住,况今天万众一心,谈何城破?将领想的只是城破,士卒何以安心,百姓何以死援?
骆秉章夹在中间,不好做人。一面曾国藩说得在理,一面绿营也不能得罪,便道:涤帅说得在理,鲍将军作万一之打算,并非不守城。当下该一起合力,众志成城。
曾国藩怒气冲冲回到军营,他本想向咸丰上一折,被刘蓉劝住了。刘蓉说了一句话:事情未见分晓,皇上千里之外难辨真假,往来奏折,徒费时日。
曾国藩道:国家糜烂至此,都是这班人误的。
正在这时,亲兵称密探求见。
密探制度是曾国藩在衡阳练兵时,由新化人邹汉章建议建立的。这邹汉章通阴阳地舆,惯于收集情报。曾国藩就建立起湘军情报所,专门收集敌情。
密探报告:靖港守军不足一千人,其他都调到湘潭去了。
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奇袭!曾国藩、刘蓉同时说出这两个字。
曾国藩说:绿营各部怕死成风,我们如能首战得胜,既消除了靖港对长沙的威胁,又动摇了湘潭之敌的信心,还可给绿营一个讽刺。
刘蓉说:既是奇袭,当速!
曾刘的决策绝对是正确的。一是靖港确实兵力空虚,二是绿营军心不稳,此时若能旗开得胜,就能稳定军心民心,三是当时刮逆风,有利于湘军。
如果一定要说失误,就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天有不测风云。
湘军水师陆营部署完毕,迅速偷袭。曾国藩为鼓舞士气,亲自上阵。于是,船队直冲靖港。
水师到了半路上,风向突然一变,从逆风变成顺风,而且风势厉害,湘军的水师被猛风一吹,全刮进了靖港。
于是湘军陷入了包围圈。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那时的船没有机械动力,风一吹,根本收不住脚。于是,大队战船冲向下游,一会儿就东一只西一只,无法相顾。太平军从岸边冲出来,几条船围一条船——水煮火烧。
一时,兵败如山倒。湘军水勇纷纷投水,爬岸逃命。曾国藩抽出短剑,站在浮桥边,高喊:谁后退一步,杀无赦。但没有人听,人人只顾逃生,而且是成建制地逃。兵走了就找什长,什长走了找哨长,但一交火,什长哨长带着兵一群一群地逃走了。这也不能怪曾国藩的这些老乡们,毕竟他们是第一次与太平军交火,他们实在没见过如此凶恶的敌人。
一切美梦顿化乌有,兵败不要紧,一向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曾国藩,知道等候他的是什么:鲍起豹们的讥讽,长沙官场的排挤,要求朝廷治罪的折子,世人的嘲弄与耻笑。
曾国藩顿感大势已去。他跳进了湘江。
亲兵们马上跳水相救。
曾国藩执意要死。他是个要面子的人,打靖港根本就没和绿营商量,这番回去,不被他们笑死才怪。
亲兵章寿麟急中生智地说:大帅,湘潭已经大捷。
这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
这句谎言很管用,曾国藩很配合地被章寿麟推到岸边。亲兵们架起他就走。
回到长沙城中,曾国藩才知道是亲兵骗他的。湘潭那边根本没有消息,迎接他的当然是一堆耻笑。绿营大小将领,觉得曾国藩失算,比他们打退了太平军还高兴。
曾国藩羞愧难当。为了表明他绝不贪生怕死,他写好遗书,决定再次自杀。
他还几天不洗澡,穿着那身沾着水草污泥的衣服不肯脱下来,把遗书交给曾国葆,说:我无脸见皇上,也无脸见湖湘父老。
事到如今,左宗棠也上门来劝。
曾国藩很执拗,说:我唯有自杀,才对得起皇上。
但是,左宗棠走后,曾国藩也并没有上吊。
凡是公开扬言要自杀的人,多半是一种姿态。
只要把结解开了,他就不会自杀。
曾国藩绝不怕死,这点不用多说。但执意要寻死,不失为一种高超的策略。一是长沙官场普遍看笑话。二是提督鲍起豹、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一齐闯进巡抚骆秉章办公室,要求骆中丞即刻上奏皇上,我等长沙官民,强烈要求弹劾曾国藩,请皇上撤他的职,罢他的官。
一句话,能弄死他就弄死他,不能弄死,让他滚回湘乡老家去。
骆秉章只说了一句:请大家回去,防务要紧,我自有主意。
骆秉章这次没有糊涂,因为有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给他当参谋。左宗棠听到曾国藩兵败之后,并没有震惊,而是很轻松地对骆秉章说:中丞勿忧,胜败乃兵家常事。
果然大捷
湘潭的战事共计八天。
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七上午,太平军只遇到小股抵抗,随即占领了湘潭县城。太平军派人上街,一人敲锣,一人喊话:城内百姓勿得惊慌,请照旧贸易。中午时候,一队人马簇拥着林绍璋进入衙署,两旁立即刀枪齐列,外人勿入。太平军又在衙署后面的清风阁扎起一个高台,叫“望阵”——观察和指挥两用哨。
然后挨家挨户搜查,查可疑之人。一会儿就查到书生何中澣家。见他是个读书人,太平军一位军官就说:先生是读书人,到我们军中效劳吧。现在正是博取人间富贵之时,住在这儿也很危险。何中澣假装答应,跟着太平军走。到了城东塘,他突然大骂:我乃孔孟之徒,岂跟你们这伙毛贼为伍?说罢,跳水而死。
林绍璋听说此事,说:湘潭悍民,不从者杀。于是,不少“刁民”被杀,“城内被害者约千人”。
战斗从太平军入城第二天打响。
先说陆军。塔齐布部占据城外高地,发炮攻城。
这个塔齐布就是曾国藩用人头担保的悍将,他没读多少书,但英勇无比,是属于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
湘军用大炮轰,他们以为太平军会闭城不出。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炮轰之下,城门竟然大开,几千太平军从城门里奋勇而出。这让塔齐布傻眼了。他第一次见识这样一群不怕死的人。难道真的像传说一样刀枪不入?
并非如此,这是太平军的一种战术。
严格地说,这称不上什么战术。但他们就是以这种战术连连取胜。
办法是让新兵打头阵。这些人称为“五四”兵。一般头发只有四五寸深,都是各地补充的。五四兵后面就是广西长毛。广西老兵手持刀子,五四兵一退,广西兵顺手就剁。所以,五四兵反正是死,就不如一股脑儿冲向前,或许还有条生路。
清军就是吃了这个亏。看见成千上万的太平军一路掩杀过来,早就被这气势吓倒了,转身就逃,自相残踏。
其实,遇到这种人海战术,只要勇敢地迎上去,对方马上就乱。
塔齐布一下还没弄清这种战术。反正弄清对他来说也没有意义,他这人跟西班牙斗牛场上那头疯狂的公牛一样,看见红布他就兴奋。这时,塔齐布一拍枣红马,手持大刀,背别火枪,策马直奔而去。
见过的清官将领上百人,没见过如此不怕死的。
太平军阵脚一下就乱了。这边湘军见主将如此骁勇,也合力杀过去。一时杀声震天。太平军溃退,余部退入城内。
塔齐布再组织攻城。攻了一天,无法拿下。
第二天再攻。缺口随时轰开,却又随时补上。
第三天强攻,仍然拿太平军没办法。
陆师没有进展,水师发起了进攻。第一天,第二天,湘军水师损失不少。太平军水师身经百战,很有经验。他们在河口排成U形阵营,留出缺口,等湘军水师冲进来,他们再从两边合拢,围到中央,合而歼之。
第三天,湘军商议由杨载福打前锋,彭玉麟为后援,褚统帅为总指挥。趁这天早晨有雾,发起进攻。杨载福一喊开船,百多条战船就乘风向下游冲去。
太平水师看不清对方,只知道黑压压的船队已冲了下来,便立即发炮。没见过这阵势的湘军水勇有的吓得立即趴下。杨载福一看,拎小鸡一样拎起一个,喝道:全跟我一样,站得威武点。
炮弹铺天盖地,江面波涛汹涌。湘军水师有好几条船被炸翻。
太平军水师兴奋起来,因为风向突然变了,刮起顺风来。湘军水师无法控制,一时全冲入了包围圈。火炮不起作用了,这时,他们就掷火球。
前营营官杨载福已被太平军团团围住,两只太平军小艇已只有一尺之隔。杨载福突然从自己的船上跳起,一跃飞临到太平军的小艇上。
太平军水军吓得纷纷跳水,来不及跳的,就做了刀下鬼。这时,一支冷箭射来,箭头扎入杨载福左腿。他把箭一拔,俯身又剁了几个落水的太平军士。
彭玉麟率后营冲入。褚汝航带领一船亲兵用力擂鼓,鼓声震天。
太平军确实没见过如此凶猛的敌人。
太平水师急退往下摄司。
同日,陆路继续攻城。先用大炮轰炸。好不容易轰开一个缺口,塔齐布弓身策马,冲到缺口处,从马背上跃起,正好跳到了一名太平军勇身上,他双腿用力,便把人家夹死了。这时,另一名太平军士抽刀朝他肩上一砍,顿时血流如注。他来不及封血,左手持刀,冲上缺口,缺口太高,他掉了下来。两名亲兵俯下身子,塔齐布一跃踩上他们的肩膀,挥刀杀掉一名太平军勇,后面的人跟着冲了上来。太平军溃退。这边湘军从缺口涌入,在城内开始巷战。
巷战一直持续到晚上,一部分太平军趁着夜色逃出县城。
太平军开始有点撑不住了,损失一万来人,溃散一万来人,自己相互践踏,死二千多人。从宁乡撤退的溃兵,又被王老虎拦住,杀了五百人。
此役,被李秀成称为“天国十大败绩”之一。此后,林绍璋被革职,太平军退守岳州。
这次湘潭之战,并非湘军有多么厉害。一本在湘潭新发现的历史文献,叫《潭城纪事》,记载了太平军失败的原因,全在一个“色”字。
太平水师原定开战后第二天晚上半夜偷袭湘军水师,但为了保密,这次突袭,要等最高长官临时下达指示。可后半夜,竟然没有任何指令下达。
因为林绍璋睡过了头。刚入湘潭城,林绍璋就示意手下去弄个娘们来好好享受。手下真弄来了一个,看见这娘们,林绍璋眼睛都直了,真******长得楚楚动人。
林绍璋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