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中层领导管理驭人的手段之一,其作用在于让下属纠正错误,保持优点,寻找最佳的工作方式。但是,假若中层领导认为唯有通过批评,才能解决下属存在的工作问题,这样的中层领导本身就应该批评。因为专施批评肯定会制造许多对立面,结果下属不是成了帮手,而是成了对手。因此批评要讲技巧。
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当中层领导在准备批评下属时,一定要记住切忌任性而为,不及其余。要知道,批评的艺术性在于能否批评、怎样批评以及批评的作用,而不在于批评至上。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批评,更是要不得。
然而,很多公司的主管或中层领导都不具备应有的批评的技巧,他们在批评员工的错误时,不知道该注意哪些问题,动不动就要发怒。他们甚至会侮辱员工的人格,会以人身攻击的方式来责骂下属:
“就你这种饭桶,才会做出这种蠢事!”
“你为什么总是犯这种低级错误?你没有一件事做得成功,你白拿公司的薪水惭不惭愧?”
“要是别人早就自动卷铺盖走了,你还有脸在这里混!”
中层领导可以想像,假如你自己是员工,当你遇到这种不断挑剔自己的缺点、伤害自己自尊心的批评时,你会是什么感想?你会尊重这位领导吗?你会和这位领导合作改正自己的错误吗?不会。这种批评方式,除了打击员工的自信心,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外,没有其他的好处。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层领导,指正员工的错误是必要的,但是中层领导要明白,批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彻底把对方打倒,而是要纠正员工的错误,激励员工做出更好的业绩。因此,就不能动辄迁怒于人,在愤怒中批评下属。
没有一个人能在愤怒中保持清醒的、理智的头脑。一个中层领导在愤怒中批评下属的时候,往往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自己的情绪,这是绝对错误的,只能使批评起到反作用。批评下属要尊重事实,公平合理,说话有分寸,有根据,才能使对方信服。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对批评意见都比较敏感,一旦与事实有出入,就会引起员工的抵触、对立情绪。因此,证据充分、事实确凿非常重要。而盛怒之下的批评很难做到这些。
中层领导批评员工的目的是什么?最大的目的是不是在牵动你所属的职员,自动自发地工作?假使你轻易表现你的愤怒,下属对你的热诚和信心就无法维持长久,他就难以长久地替你工作。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远比无能的人更容易遭致失败。
所以中层领导要搞清楚,发怒和批评本不是一码事,发怒往往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当然,下属做错了事情,有时不能不叫人生气,但中层领导要学会控制自己,千万不能对下属发脾气。比如,可以通过下面几种办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1)要懂得领导者虽然有批评下属的权力,但下属与中层领导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中层领导没有对下属发脾气的权利。
(2)时刻记着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下级改正偏离目标的言行。如果只图一时痛快,那么批评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3)当快要发怒时,可以设法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做点别的事情,或暂时脱离接触,待心平气和时,再对下属进行批评。
尽量避免当众批评
一个记者去采访一个著名的足球教练,在告别时,教练一而再、再而三地关照记者:“关于谈到个别队员表现不佳的内容,千万不要见报,因为队员都比较关心我的看法,公开后很可能会打击队员的士气,影响到训练和比赛。”这位教练所坚持的就是不当众批评队员的原则。
这个教练非常了解常人的心态,他说:“球员比较喜欢听表扬的话,如果你在大众场合说他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会给他一种下不来台的感觉,也不容易接受。一旦不接受,他就改不了,改不了的话,就会不断地犯错误,对整体不利。”因此,当大家都在一块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对球员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果比赛中有一个人犯了错,导致失分了,或者怎么样,在公开场合,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批评他。因为我相信他也不想失分,他也不想失球。在他冷静下来之后,告诉他出了差错以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不当众批评,并不等于漠视存在着的问题。这位教练认为,这种批评都需要单独进行。比如在比赛之后以电话的形式对该队员说:“我感觉你应该比这个踢得更沉稳一点,处理球比这个准确性更高一点……”在后面的比赛中,这名队员的表现就相当突出。
中层领导在批评下属时,也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尽量不在公开场合进行批评。如果你希望批评能够产生正面效果,就决不能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虽然你的动机很清楚,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错误,但是也一定要考虑到对方当时的心情,否则,批评将没有任何作用。任何人都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别人的批评,即使是最温和的责备,也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和怨恨。这一点即使是小孩子也一样,如果在外人面前训斥他,那么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抵触。
中层领导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一个人,不仅是拆自己的台,而且会使受批评者感到气愤,也会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尴尬,感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有同样的下场,于是意志消沉、人人自危。所以中层领导这样处理问题,只能使问题更严重。
人都是要面子的,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一些中层领导总喜欢不分场合地对手下员工指手画脚,当众呵斥,动辄发脾气,让下属难堪。他以为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威严,才能使下属改正错误。殊不知这样做虽然一时会有效,但却不能长久下去,因为它会造成人为的紧张心理,极大地伤害人的自尊心。即使下属当时被迫接受了你的批评,在他的内心深处也会留下一个阴影。不断地被训斥,阴影就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要爆发出来,使中层领导与下属的矛盾被激化。这对你管人用人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所以一个聪明的中层领导,当他的下属在犯了错误时,他会选择适当的方式,比如私下里面对面对下属提出批评。这样,下属就会感激万分,因为他清楚,领导不仅给了他面子,而且还给了他机会,知恩必报,以心换心,下属一定会更加努力,做出好成绩来报答领导。
控制好批评的尺度和分寸
“小韩,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销售部经理“啪”的一声挂了电话,让接到电话的小韩胆战心惊,硬着头皮走进了经理办公室。
“你这个月的销售成绩怎么这么差啊?你看看人家小王,刚来两个月的工夫,业绩就飚到本月第一名。你以为我能让你拿这么多的薪水,我就不能让别人拿的比你更高?再这样下去,你这个销售冠军还能坐多久?”还没等小韩开口,坐在老板椅上的经理就一顿连环珠炮般的轰炸,顺便把一叠厚厚的报表扔在小韩面前。
“经理,我……我有我的解释。”小韩本想趁这个机会就此事与经理正面沟通。
“你别说了,回去好好反省吧。我再给你一个月的机会,要是下个月你的业绩还不能提升,那我就要扣你年终奖金了。好了,你先出去吧。”经理不耐烦的摆手示意欲言又止的小韩出去。
满脸委屈的小韩无奈地走出经理办公室,越回想经理那咄咄逼人的架势,心里就窝火得厉害。自己从公司创业到现在一直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地开发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拓展了公司近20%的现有市场,自己也年年被评为销售冠军。这个月小韩被经理分派到刚开发的新市场,客户数量不多,但与前期相比正以10%的速度扩充。再加上本月由于公司总部发货不及时,有很多客户临时取消订货单。而小王是新员工,一开始就被安排到原有的老市场,客户源稳定充分,客户关系网坚固牢靠,自然大获丰收。小韩心里觉得经理只看数字,不问事实,心里憋火、委屈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个例子中,经理始终没有把握好批评的尺度,而是站在一个家长式的角度,指手画脚,态度蛮横,不容下属解释就以纯粹的业绩量来形成对下属的评价。这种强硬的、不容辩驳的批评最容易伤害下属,使下属不满。如此粗暴简单地运用批评,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下属改进工作,反而会严重损伤下属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批评下属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稍不注意便会使批评起到反作用。中层领导要想正确地使用批评的手段,必须学会和正确运用批评的艺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住批评的尺度和分寸。比如下面几点:
(1)在开展批评前,要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切忌张口闭口来句“你怎么搞的?”“你这么差劲怎么能……”等等之类有伤下属自尊心的话来打响批评的第一炮。工作的失误有可能是他本人一时疏忽大意,也有可能是不可抗拒的外力所致,因此开展批评时注意只对事不对人,切忌对下属进行人身攻击,也不可将其以往工作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起来,兴师讨伐。
(2)面谈时最好是以会客的方式来接待犯错误的下属,而不是让下属坐在你的对面,一张桌子横在中间的审判式。会客式面谈既能缓解下属紧张的心理,又避免了过于严肃的面谈气氛。有些原因下属可能会有所顾虑不敢说出,这时中层领导就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循循善诱。双方坦诚布公的交流,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永远不要以审判这种错误的方式来批评你的下属,这样只会招致他的反感,容易使双方对立。
(3)批评的重点在于评,而不是批。即使是面对犯了严重错误的下属,你大发雷霆,把他赶走了,泄了心头之恨,也不可能挽回已经造成的结果和损失。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所以在对待下属的错误时,要先缓解自己心中的怨愤,尽量不要把过分激昂的情绪带到面谈中去。
(4)不要以为下属在你面前申辩就是狂妄、目中无人的表现。抛弃自己的成见,耐心倾听他的解释,再做客观的评价。适当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下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角色中去,思考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你会不会有能力扭转局面?必要时也要善于作自我批评,这样既不损害下属对你的忠诚度,又于无形中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5)批评面谈最好能以双方达成共识的友好方式终结,找到问题的症结和根源,并着手策划拯救性方案。经常有下属从领导办公室出来都是一副垂头丧气、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这样的领导在乎的其实是错误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往往下属挨批之后,结果也就不了了之。这种批评要避免。
最后,中层领导要记住,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追究犯错误者的责任,它的真正目的在于教育下属今后不再犯如此类似的错误,并且尽力改善错误对目前工作形成影响的现状。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学会三明治式批评法
一家健身公司,每次遇到需要批评下属的场合时,领导都很讲究技巧。一次,经理看到前台陈小姐在接待顾客时,没有微笑,于是她走上前对陈小姐说:“刚才你接待顾客时,讲话的语气很不错,但如果在你说话的过程中加点微笑,则会显得更加有亲和力。不过,你的业务操作能力表现得很熟练,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经理轻松的批评,让陈小姐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欣然接受了经理的建议。
下属往往喜欢被领导赞许与肯定,而不喜欢受到责备与批评,这是人的本性。因此,人在本能上对批评都有一种抵触心理,人们总是喜欢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尤其是一个人在工作中已付出很大努力时,对批评就更敏感,也更喜欢为自己辩解。为此,中层领导在批评下属时,可以寻找一种不同于直接批评的方法,让对方欣然接受你的批评,达到使其改正错误和不足的目的。上面案例所用的就是“三明治”式批评。
所谓三明治式批评,就是厚厚的两层表扬,中间夹着一层薄薄的批评。即表扬——批评——再表扬。这种批评方式,效果较好,被批评者容易接受,不会对领导者产生反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批评是一种否定,表扬是一种肯定。三明治式批评,用了两个肯定,一个否定,肯定的多,否定少,容易使被批评者心理平衡。实际上,批评并不是否定,而是对一个人的帮助与改进。这里只不过是利用了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罢了。这种两头赞扬、中间批评的方式,很像三明治这种中间夹馅儿的食品,故以此为名。
当批评一个人时,先对其表扬一通,使其心情愉快,自信心增强。在表扬员工的时候,最好针对他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赞许,然后,抓住一个细节进行放大,也就是将员工的优点放大,让员工感觉到领导在时时刻刻的关心着他,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接着就渐渐引入到重点内容,指正员工的缺点或不足。在此之前中层领导最好主动替员工辩解,让其知道领导在任何时候都是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最后,给予员工勉励和期盼,让其充满信心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并根据领导的引导积极改正缺点。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琳·凯就是如此。她主张,批评要用“三明治式”,将批评隐入两个大的赞美之间,力避单刀直入地训诫或指责,以免使人难堪。因此,玛琳·凯在批评部属时总是先赞扬被批评者的优点,从赞美中隐喻或捎带批评,最后再给以鼓励。
用这种方式进行批评,对方就不会太感觉丢面子,减少了因被激怒而引起的冲突。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比较有效的,优点就在于由领导者讲下属的长处,起到了替下属辩护的作用。下属的能力、为人、工作的努力等方面,有很多可以肯定的地方,中层领导如果视而不见,对方可能会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多方面的成绩或长期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一次失误就被抓住批评,大概是领导专门和自己作对。而中层领导首先赞扬对方,就是避免下属的误会,表明上级、同事对他的工作的承认,使他知道批评是对具体事而不是对人的,自然也就放弃了用辩解来维护自尊心的做法。
另外在整个批评的过程中,中层领导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表情,切忌让员工感觉到你是假心假意,保证谈话有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气氛。
因人而异实施批评
批评不仅是一种管人方法,更是一门精湛的管理艺术。高明的医生对不同症状的病人会有不同的药方,甚至对同一症状但病因不同、体质不同的病人也会有不同的医疗手段,这叫“对症下药”。中层领导在平时的批评管理中,也应当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细心观察和掌握每个下属的性格、气质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选用恰当的时机与批评方式,切忌简单粗暴、千篇一律、生硬呆板。前者不仅能让员工心服口服,消除不良情绪,还能成为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动力;而后者往往给员工造成心理伤害,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反而达不到批评的目的。
小王和老李因为对车床操作不当,弄坏了一个部件,经理检查后发现是两个人的共同责任。他狠狠地批评了老李一顿,对小王却只是简单地教育了几句,态度温和很多。老李感到很不公平,就去质问经理。经理说:“你是进厂多年的老员工了,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居然还犯这种错误;而小王才进厂不久,各种技术还没有掌握到家,犯错也是历练不足。再说,你这个老同志没有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难道还不该批吗?”老李一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
员工由于性格、性情、修养等不同,对同一批评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人即使受到批评也满不在乎,属于迟钝型反应;有的人感情脆弱,脸皮薄,受到斥责则难以承受,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这种人属于敏感型反应;有的人受到批评则会引起很大震动,能坦率认错,从中汲取教训,这种人属于理智型反应;还有的人自尊心很强,个性突出,遇事好冲动,心胸狭窄,自我保护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明知有错,也死要面子,受不了被领导批评,这种人属于强个性型反应。正因为不同的人属于不同的类型,对批评的反应不同,因此中层领导在批评时,要区别对象和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比如,对于自尊心较强、各方面表现较好,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员工,宜在单独的场合、用暗示或渐进式批评法。即对员工的错误不“和盘托出”,可采用故事、比喻、类比的方式,旁敲侧击,对优秀者进行暗示或逐渐传递出批评的信息,且点到为止,使员工逐步接受,不断加深认识。这比那种直言不讳、直截了当的批评更容易让该类员工“入耳”、“入心”,可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发怒的员工,宜用幽默婉转的语言单独进行商讨式的批评。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对于懒惰、自觉性差的员工,宜用触动式批评法。即批评时措辞较尖锐,语调较激烈,或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法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促其自我反省。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
对于性格内向,善于思考的员工,宜采用提问式批评法。即中层领导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逐渐传递给他们。这样可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启发员工思考、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特别是对一些后进员工的批评,更要有爱心、有耐心,严防急躁,切忌简单粗暴当众羞辱员工。多指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此外,每个公司都有一些资深员工。资深员工资历深,有时即使明知自己有错,但是在自尊心的作祟之下,当领导提出劝告或批评时,反而会恼羞成怒。这种人闹起情绪来,不只是不愿改正错误,甚至对中层领导提出种种反驳。比如说“不用你说我也知道”,“你用不着刻意提起”等。对这样的员工,批评的方法是不妨先考虑对方的立场,给他面子,如此反而可以收到效果。
总之,批评员工是一种永恒的艺术,其方法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层领导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善于巧用高明的批评,使批评适时、适度,入情、入理、入心,从心灵深处感染员工、打动员工,保护员工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促进员工的健康成长,使批评真正成为一门管理艺术。
发火之后还要善后
批评要让人心服,必须遵循恩威并济的驭人规则。领导在批评时生气发怒,可以显示自己的威严和权势,对下属构成一种令人敬畏的风度和形象。应该说,对那种“吃硬不吃软”的下属,适时发火施威,常常胜于苦口婆心。但有经验的领导不仅敢于发火震怒,还有善后的本领;既能狂风暴雨,又能和风细雨,以达到恩威并重的效果。
日本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的驭人艺术中,批评是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一项,他经常用批评来教导下属。但是在批评时,松下很注意批评的艺术,常常将其用得恰到好处,既能帮助下属改正错误,又不会使下属产生抵触心理。其秘诀就在于批评之后的善后处理。
后藤清一在松下电器做厂长时,由于没有经过松下的批准就擅作主张将员工的薪资提高,惹恼了松下。松下立即召见后藤,一见面就是严厉的批评。说批评已经不准确了,应该说是破口大骂:“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了不起?你以为自己是谁?要弄清楚,我才是老板!”松下越骂越生气,一边拿着火钳猛敲取暖用的火炉,由于太用力,把火钳都敲弯了。
旁边站着一位松下的亲戚,实在看不过去,便为后藤讲情,结果松下就连这位亲戚一块骂。因为骂得实在太凶,后藤恐惧得昏倒,结果被松下用葡萄酒灌醒。
后藤被骂得狗血喷头,正欲悻悻离去,松下却将火钳递给了他,说:“这根火钳是为了你才被敲弯的,回去以前,麻烦你将这根火钳弄直。”后藤急忙接过火钳,努力扳直。这时候,松下便为自己的怒骂向后藤道歉。后藤走时,松下仍不放心,嘱咐秘书送后藤回去。秘书把后藤送回家后,交代后藤的太太要好好照顾后藤。
第二天一早六点多,后藤就又接到了松下的电话:“是后藤吗?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想问你是否还在意昨晚的事……没有吗?那太好了!”
本来后藤在挨了松下的骂之后,决定辞职不干,但松下的做法,反而使后藤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心继续效忠于他,并且要干得更好。此后,后藤的前半生都追随着松下做事。
松下对后藤的责骂,可以说是“骂得狠,收得妙”,恰到好处。他用凶狠的责备来指正对方的过失,令对方刻骨铭心;再用好言好语进行道歉、慰问,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使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对他失去信心,从而令下属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告诉我们中层领导,发火之后,还需要善后,否则批评就最多只能取得一半的效果。
中层领导日常发火,不论多么高明总是要伤人的,只是伤人有轻有重而已。因此,发火伤人后,需要做及时的善后处理,进行感情补偿。人与人之间,不论地位尊卑,人格都是平等的。你把人心伤了却不补偿,对方就不会再尊重你。而你把令人服气的发火和热诚的关心帮助联系在一起,就会在下属心中形成“领导虽然脾气不好但心肠热”的印象,就会认为你确实是在为他着想。
妥当的善后,首先要选时机,看火候,过早了对方火气正旺,效果不佳;过晚则对方积愤已久不好解决。因此,中层领导以选择对方略为消气,情绪开始恢复的时候为佳。
正确的善后,还要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是个粗人,领导发火他也不会放在心里,故善后工作只需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决问题。有的人心细明理,领导发火他能理解,也不需花大工夫去善后。而有的人则死要面子,对领导向他发火会耿耿于怀,甚至刻骨铭心,此时则需要善后工作细致而诚恳,对这种人要好言安抚,并在以后寻机通过表扬等方式予以弥补。还有人量小气盛,则不妨使善后拖延进行,以日久见人心的工夫去逐渐感化他。
艺术的善后还应体现出明暗相济的特点,所谓“明”,是中层领导亲自登门进行谈心、解释,对方有了面子,一般都会顺势和解。所谓“暗”,是对量小气盛者,可采用“拐弯抹角”的办法,例如在其他场合,故意对第三者讲他的好话,并适当说些自责之言,使这些善后语言间接传入他的耳中,这就很容易使他被打动、被感化。当然,善后只是一种必要的感情补偿,而不是政策松动或原则上的让步。
当面开脱,背后教育
宋太祖手下有一员大将,叫李汉超。这个人能征惯战,武艺超群,立下了许多战功。只可惜此人不拘小节,有很多毛病。当年宋太祖让他镇守关南,防御契丹,可是他经常向老百姓借钱不还,还抢夺老百姓的女儿做妾。老百姓告到皇宫,宋太祖亲自接见他们,还用好酒好饭招待他们。然后问这些告状的百姓:“你的女儿是什么人啊?”百姓回答:“是普通农家女。”太祖又问:“汉超没到关南的时候,契丹怎么样啊?”百姓回答:“经常残害我们,我们的日子很苦。”这时太祖说:“汉超是我的重臣,你女儿给他做妾,不比做一个普通农妇强吗?再说要不是汉超镇守着关南,你们能过上太平日子吗?”太祖的一席话把告状的老百姓给说走了。
事后,太祖派人责备李汉超说:“你马上把人家的女儿送回去,把借人家的钱还给人家,以后不许再这样办了。你要想娶妾,也要找一个人家愿意的,怎么能强抢人家女儿呢?至于费用不够可以跟我要,怎么能向老百姓强借呢?难道这是为官的道理吗?”听了太祖的一番话,李汉超感动得痛哭流涕,立即送还了抢来的小妾,把钱还给了百姓,并且表示今后一定要誓死效忠太祖。
宋太祖对李汉超抢妾要钱的问题处理是很高明的。他知道李汉超本质上是好的,而且又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因此就当着老百姓的面为他开脱,在背后对他教育。他这样处理,既没有因此损失这员大将,同时又教育了李汉超本人。这就是一种高明的驭人之术,同时也是另一种批评下属的方法,即当面开脱,背后教育。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一个人由于受思想、阅历、学识、经验等主客观条件的局限,难免犯错误。领导对待犯错误的员工或者说人才,要有一个宽容的态度,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人家改正错误,而且要真诚地帮助人才寻找犯错误的根源,帮助人才改正错误,不能因为一点错误就把人家一棍子打死。当然,批评也是必要的,但是要讲究方法。对很好面子的优秀人才当面为其开脱,维护他的形象和脸面,在背后再对其批评教育,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面为下属开脱,背后再批评教育,这也是中层领导驾驭人才的一种艺术。当面为之开脱,是为了保护人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能因为有一点小毛病就弃之不用。而背后批评教育,则是对人才的严格要求,是为了人才更好地成长,改掉缺点,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当面为之开脱,背后批评教育,让人才感到领导是在有意识地保护自己,但又不纵容自己,就可以使人才既肯努力工作又不敢放纵自己,其效果可谓绝妙。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是语言艺术,也是情感艺术。正确、有效的批评是能够抓住下属的心理和个性差异,采取不同方式指出下属的缺点不足,同时不让下属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在心灵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自内心地要求改正。发于情,止乎理,才能使批评起到预期的效果。对犯错的下属当面开脱、背后教育,既有情,也有理,更容易使下属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同时对领导心存感激。
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下属心灵的刑具,也不是领导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下属的尊严感,激发下属的上进心,促使下属改正错误,提高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