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巴菲特出生于证券推销员家庭,从小就有赚钱的强烈欲望,梦想在35岁时成为富豪。
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的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行情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像模像样,惹得父母开怀大笑。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购买股票,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扣除佣金,净赚5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浮云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
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初中刚毕业,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地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
进入高中,他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所获达到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格兰姆教授自己开办了一家投资公司,最早研究用各种数学方法来分析股票与行情,而不是靠感觉选择股票的专业人才。教授以自己的实战经验向巴菲特传业授道,学生心有灵犀,一点就通,终身受益。例如,教授会向他传授自己的心得与收获:
“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业绩报告,注意它的收益、资产状况与发展前景,你就可以发现这家公司内在的价值,而不管它的市场价格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选择股市‘黑马’。”“获利的秘诀是当股票价格远远低于这个价值时买进,并坚信市场会转向正确方向。”
经过系统学习和名师指点,巴菲特不再靠运气来选股,而是变得更加理智。课余,他会继续在股市中小试牛刀,并多有收获,被同学称为股市的“奇才”。
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即几乎免费就可以得到的股票。当他确定下来后,他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
这时,巴菲特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公司“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夫妻俩人。
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业界,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他会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一个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纷纷亏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结果,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人家讨厌,他喜欢,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播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好,止跌上涨,巴菲特在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
巴菲特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2200万美元,而创业资本只有4万美元,个人净资产400多万美元。巴菲特在股市开始发家,赚到了财富中的第一桶金,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伙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
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作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价从没人要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巴菲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