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三巨头”因权势之争,各自独闯天下,从而打造了一个辉煌的杜邦工业王朝: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橡胶公司。20世纪20年代是杜邦家族真正的黄金时期。
科尔曼与阿尔弗雷德长期不合,在争夺一份财产的较量中,科尔曼解除了阿尔弗雷德的一切职务,大权独揽。
科尔曼想当总统,向皮埃尔出售公司股票,获得1390万美元。然而,竞选总统失败,他遂转向金融业发展,在纽约买下一座21层高的饭店后,开拓房地产。1930年,科尔曼死,生前将大部分财产分给子孙,遗产1 700万美元。
皮埃尔与阿尔弗雷德为了权势明争暗斗,由家族式的争吵转向地方法庭仲裁。法庭判决:以杜邦公司董事会重新改选的方式决定胜负。皮埃尔获胜,建立了皮埃尔·S·杜邦帝国。
皮埃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赚尽了财富,赚尽了风光,私人每年的税后净收入100万美元。
深谋远虑的皮埃尔在战争期间就开始收买几家化学公司。战后,又购下5家化学公司,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杜邦化学帝国。
1922年,杜邦公司向染料和有机化学工业投资达4 000万美元,生产了5 000多种染料。后来,扩大到人造丝、玻璃纸、合成氨与杜邦清漆等民用化工产品,杜邦开始了多元化的生产。
尼龙产品是杜邦形象的象征,是杜邦赚钱最多的产品。二战时期,美军流传着一个说法:美国空军比陆军更容易受到姑娘的青睐,原因是空军有杜邦生产的尼龙降落伞,用它来制作时髦的服装肯定能赢得美女的芳心。杜邦公司为了推出尼龙产品,挑选公司漂亮的女职员穿着尼龙衣服作为模特儿在街上卖弄风姿,引起了女性惊羡的目光。1938年,售出尼龙袜6 400万双,杜邦公司垄断了世界尼龙袜市场,成为“尼龙大王”。
1984年,杜邦公司的营业额359.15亿美元,纯利润为14.31亿美元,居世界化工企业之冠,人称“化工帝国”。
1918年2月21日,皮埃尔宣布杜邦公司取得2.5亿美元的GM(通用汽车公司)股票。随后,不断加大投入,达到25亿美元,皮埃尔出任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通用汽车公司是杜邦工业帝国的标志之一,是新财富的重要来源,占公司收入的30%,回报上亿美元的年红利,杜邦家族成为美国汽车工业新一霸。
后来,杜邦与美国政府就通用汽车的垄断进行反复较量,最终被迫进行资产剥离。1965年,杜邦公司最后完成35亿美元的资产剥离,将通用汽车公司的红利转移到家族成员私人手中,不仅以个人名义保留了原财富,而且还节省20亿美元的税款。
杜邦家族购买了美国最大的工业橡胶制造公司29%的股份,派人出任总经理和董事长,管理一个庞大的国际橡胶王国。
美国制糖公司、联合果品公司、雷明顿武器公司、北美罗克韦尔公司、波音公司……都有杜邦的大量股份。
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许多大亨一生中挣得的财富化为了乌有,然而,皮埃尔却赚到3 150万美元。
美国《幸福》周刊在1937年的文章中指出:“从统计数字来看,杜邦公司的利润不只是令人兴奋,而且简直是让人目瞪口呆。自1925年以来,杜邦公司共赚进6.27亿美元,发出5.5亿美元的红利,在1929年到1937年的持续经济萧条时期,杜邦家族的成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阿尔弗雷德在“三巨头”的争权斗争中屡次失利,一气之下,出走佛罗里达州,利用经济大危机,开创另一个杜邦帝国。
他拥有原杜邦公司的大量股票和一个大型的外贸公司。1928年,个人财富1亿美元。
他利用雄厚的资产在佛罗里达州大量收购土地,大危机中,地价特别低,他先后购进30万英亩的土地,成为木材大王,并从事化学纸浆的生产。
在大危机中,他还以兼并的方式拥有7家银行;死后,由内弟继续发展,吞并了15家银行,成为该州的金融业巨头。此外,铁路、码头、通讯、仓库等相继落到阿尔弗雷德·杜邦手中。
阿尔弗雷德死后,“凯旋般”地归入威明顿的杜邦家族的墓中,留下的帝国由夫人与内弟鲍尔等人托管。
佛罗里达州的杜邦财团与特拉华州的杜邦公司形成双雄并立的格局,使杜邦家族势力更加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