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四兄弟都出生于四川新津县———天府之国的农业县。
其父是一名知识分子,早年投身中国革命,解放后,官至县农业局局长;其母受过黄埔军校洗礼,解放后任教师。父母对先后出生的孩子寄以希望,分别命名为:永言、永行、永美(现名陈育新)、永好,字尾合起来是“言行美好”。
改革开放前,兄弟四人言行美好、品行端正,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也不如后来那样生活富裕,20岁前,最小的弟弟刘永好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一件新衣服,甚至经常赤脚。
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希望的田野上充满活力与生机,朴实的农民真正感谢邓爷爷。中国的民办企业开始萌芽。
1982年,毕业于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刘家兄弟回家团聚,每人都为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激动万分,共商创业之路。陈育新提出:利用自己的专长,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大伙拍手称好,一起辞去公职,结伴来到偏僻的四川省新津县古家村,开始了他们的“希望事业”。拍手无尘,没有任何资信,没有任何财产抵押,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愿意向他们提供贷款。
四兄弟卖掉3辆自行车、4只手表,凑足1 000元,以种植业创业致富。
经过科学选种,精心培育,他们种了一季西红柿,个大、鲜艳、口味好,在市场非常受欢迎。虽然产量高于一般农民种植的5倍,市价也高1倍,但也只赚了200元。
他们调整经营方向,转向良种鸡雏的孵抱,最初小规模的试验,居然赚了几千元。受其鼓舞,决定扩大规模。
他们将所赚的钱全部投入,也只能购买建鸡舍的砖块,当时古家村没有通公路,只能靠他们的双肩一挑一挑地将砖块搬运回村,然后自己动手参与修建。没有剪刀,用两块废铁片打制;没有孵化器,他们找来废铁桶,一锤一锤地敲出来。兄弟们以聪明的智慧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创业,一套可繁育2万鸡雏的设备与厂房全部完成。
兄弟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即将出世的鸡雏上。然而,由于温度控制不好,所有快孵出的鸡雏全部成了未见天的“烧鸡”,一番努力与一腔心血全化为了泡影。
失败只能激起他们的斗志。借钱再来,兄弟们再也不敢轻易离开现场,没日没夜地轮换守候。终于,活泼乱跳的鸡娃真的给他们带来了希望。经过两年的劳作,赚了10万余元。这笔财富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相当于10个万元户,当时社会评价富有的标准的流行口号是“争创万元户”,报刊杂志的通栏标题通常是醒目的“万元户”。刘氏兄弟的10万元是从鸡屁股中抠出来的。
正当人们看到刘氏兄弟的良种鸡场如日中天的时候,刘氏兄弟却突然刹车,又改行饲养鹌鹑。因为他们早已看到,附近的农民纷纷仿效他们的致富手段,一时间,到处是育种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已经下降。
刘氏兄弟将10万元全部投入到市场急需的鹌鹑养殖事业上。在“人无我有,人有我创”的创业思想下,他们以高起点、大规模抢占了先机,发展特别迅速,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规模和销量都居全国之冠,人称“鹌鹑王国”,连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也慕名前来视察。
光阴流逝,日月如梭。寒来暑往,秋尽冬残。经过整整4年的艰苦努力,1986年,刘氏兄弟通过养殖业,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财富1 000多万元,天府之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