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家中有一幅国学大师钱穆为他的父亲李天民手书的条幅:“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这句话也是李开复的人生准则。
在生活中,李开复是一个谦谦君子;在工作中,李开复是一个讲原则、讲究职业道德的职业经理人。他注重诚信,提升并鼓励正直的下属。但另一方面,李开复又不是那种僵化地理解“职业道德”而让自己束手束脚的人,外表文质彬彬的他同样可以“野蛮生长”,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发“狠”。
如同一句老话所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让自己了解在职场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则需要以遵守职业道德为判断基准。
星期一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希望你们能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一个“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人;一个最好的你自己。
——摘自《做最好的自己》
背景分析
在李开复看来,“做最好的自己”不仅仅意味着让每个中国的青年都可以成功,可以选择自己的成功,更是要在价值观、个人修养、人生态度、沟通交流等方面全面发展,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而在对中国青年的众多期望中,“德”被李开复摆在了首位,由此可见他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这句论述概括了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无才算不上理想的员工,有才无德同样称不上是合格的人才。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方向。千百年来,“德才兼备”一直是全世界无数组织严格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
员工若想成为受组织重用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不管你在企业或者单位中扮演任何角色,担当任何职位,德才兼备都是你努力的方向。
行动指南
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无论在何时何处,都要有责任感。
星期二 区别怜悯心和职业道德
怜悯心,或者对不起某个人,跟道德还不是完全一样的。作为商业公司,最重视的是所谓的职业道德,也就是负责。比如说谷歌作为一个公司,我们可以说谷歌这样的公司要对用户负责,对广告主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摘自2008年11月李开复在北青大讲堂的演讲《谈成功十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曾经因为公司裁员而不得不在一位有潜力的新晋员工与一位对公司缺乏贡献的师兄之间裁掉一个人。这位师兄在得知自己可能被裁掉的消息后立即找李开复求情,因为他的年龄偏大,知识技能又已经过时,一旦被裁掉会很难找到工作,甚至他们共同的老师瑞迪教授也让李开复尽量关照师兄,但是,经过一番衡量,李开复还是裁掉了师兄,因为他认为如果徇私留下师兄而裁掉有潜力的员工,不仅是对公司的不负责,也违反了其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准则。
类似的事情在职场中并不少见。职场与日常生活对一个人的要求往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般不涉及利益关系;而在职场中更多地涉及利益关系,公司为你支付薪水,你必须为公司创造价值。因此,人在职场更应该以职业化的思维,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事情。
行动指南
遵循“工作与生活分开”的原则,在不同的环境中用不同的准则与人交往。
星期三 面对灵魂的追问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这段时光对于当时的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是一生的回忆,它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或浅或深的痕迹。我知道,无论未来有多遥远,我们都终将面对灵魂的拷问。我深信,对于这种拷问,我将作出无愧我心的回答。
——摘自《世界因你不同》
背景分析
2005年,李开复离开微软转投谷歌。这个举动给了早就怨恨谷歌挖自己墙脚的微软一个“机会”,微软随即提起了关于李开复违反竞业协定的诉讼。除了官司,这次跳槽还引发了一场关于“职业道德”的讨论。
在这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官司中,李开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打赢这场官司,对一直重视个人品德的李开复的声望将会有很大的损害,其职业生涯也可能因此结束。幸而法院最终的判定结果是有利于李开复的,而有媒体称李开复“不顾自己的承诺,离开帮助他成就名声的公司,直接跳入与其竞争的公司”的说法也不攻自破。
其实,在这个事件中,只要李开复新加入的公司不是谷歌,他就不会惹上这么一场官司,而从跳槽的角度判断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操守也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更多地应看他在任期内的实际行动和表现,例如,他有没有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他为公司奉献了多少。以此来看,李开复可以说是问心无愧的,即使面对无形的道德法庭,他也能坦然面对来自自己灵魂深处的追问。
行动指南
无论做人做事,但求无愧于心。
星期四 言行一致
有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理由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相当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
——摘自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背景分析
言行一致是做人的基本规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有许多人不能做到自我约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个人自我的约束与经济利益的冲突有关。
例如,对于李开复提到的那些找到工作机会就马上申请离开学校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进入社会工作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但是,他们拿到奖学金是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为前提的,他们这样做不仅违背了之前自己的承诺,而且,对于学校来说,中止学业和研究也使得其利益受损。
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已成为最普遍、最基本的契约精神和法律原则。在这方面,中华民族自我修养的传统方法是非常丰富的,如“自责”、“自勉”、“自信”、“自强”、“克己”、“守分”等都可以作为借鉴。
行动指南
诚信为做人之本,恪守言行一致。
星期五 诚信不是愚忠
有些人认为诚信就是忠诚,就是说我在这个公司里面做永远不离开,这个是一个中国也许在三国时代还很重要的一个素质。关公很忠诚,但是在今天这个非常大的竞争的社会里面是要靠人才的流动才能推进技术。所以对公司来说它和你签的和约很可能是你随时可以辞职,他也可以随时辞掉你,那么你对公司的诚信,应该就是说保密,应该做你尽责的事情,或者说该做的事情要做到,这几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那么这种长期不离开公司,我不认为是一种诚信的表达,这是一个误解。
——2005年11月,李开复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在李开复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时,有相当一部分的网友认为李开复跳槽谷歌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原因是他曾在公开场合说:“微软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商业公司。”实际上,李开复的原话是:“我的人生目标是发挥我的影响力,所以我认为微软很可能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如果哪一天我离开的话,那一定是为了做更有影响力的事情,或者是帮助中国的学生。”
职业经理人与公司之间说到底是一种雇佣关系,经理人为公司创造价值,公司为经理人提供平台并给予相应的回报。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相应的价值,就算你和老板私交不错,他未必会相应地对待你。微软对李开复的官司正说明了这一点。
用友前总裁何经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美国十几年,我受到的最好的职业训练就是,随时准备明天走人。”在人才流动日趋频繁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辞掉员工还是员工向企业请辞都是一种常态,企业和员工是双向选择的,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两个独立、平等主体间的契约,只有当双方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最佳选择时,这个契约的效果才是双赢的。衡量一个员工是否诚信,也应该看他是否能遵守与企业达成的各项协议,而不是要求他由始至终都在同一家企业工作。
行动指南
不应僵化地理解诚信,而应综合考虑自己和公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