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位考生参加考试,主考官命他们各画一张画,题目是“静”。
一位考生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好像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让它们倒映在水面,也看得清清楚楚。
另一位考生则画了一个飞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根树枝,旁逸斜出;枝头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鸟,但那只小鸟正在窝里安详地睡觉。
后一位考生被录取了。因为他能真正洞悉静的本质,而前面一位画的湖面,只不过是一池死水罢了。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敏锐的人,一眼便能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下子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看准研究领域的突破口,选准课题,找准方法,很快就能取得创新成果。
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必须教孩子学会观察,只有使孩子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加强。
下面是两个人所共知的关于观察与创造的案例:
(1)达尔文的成功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一次到森林里去实地考查,一种奇怪的现象使他吃惊不小。许多昆虫落在一种特别的树叶上后,树叶受到刺激,分泌出一种液体,把昆虫化成水吸收,变成自己的营养。达尔文对此进行仔细观察和细心研究,终于在16年后弄清原因,解开了这个迷,写出《论食虫植物》一书,对生物科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把自己的一切成果都归功于观察,确实是一语中的。
科学家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2)锯子的发明
被尊为木工祖师爷的鲁班,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人,一次,他上山砍柴时,被茅草割破了手指,这对上山砍柴的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很多人砍柴时都被茅草割破过手指,但都未引起注意。鲁班却注意到了,他仔细观察茅草,研究它为什么能割破人的手指,终于发现,这种草的边缘有无数小齿。鲁班回去仿造小草叶边缘的小齿,由此发明了锯子。
身边发生的事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在创新意识的作用下能够转化成创新信息。一项伟大的发现、发明,往往就是注意到了通常被人们忽视的身边事物。
当然,只有观察的眼光,没有思考的头脑也是不行的。观察是思考的窗口,观察越细致,思考就越深入;思考越及时,观察越深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现象,如:雷电为什么会击倒大树,近视眼为什么会越来越多,等等。如果我们不去思考“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也就不可能去解释这些问题。
当我们引导孩子思考问题时,孩子就会想到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它、回答它。一旦发现用现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就会再次去观察它,同时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去品味用所学知识认识未知世界的喜悦,并力求有所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