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创新能力比考高分更重要——别因重视考分而忽视了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新的时代,因为知识经济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父母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然而面对孩子沉重的升学压力与激烈的学习竞争,他们往往重视孩子的分数胜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孩子成为背书的机器,分数的奴隶。从而导致孩子思维狭隘,能力低下。这些高分考上大学的孩子,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会意识到自身的差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干什么事业不需要智慧?三百六十行,做哪一行不需要创新?创新,才能使美丽的花朵结出果实,使知识发出光芒。因此,家长应努力让孩子提高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技能,去发现世界的秘密,去为人生谱写新的乐章。
令人警醒的案例
是谁“杀”了“爱迪生”
这里是一位孩子述说的自己的故事。
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温顺的孩子,我很听他们的话,从不违抗他们的命令,即使心里有委屈,我也尽量不表露出来。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那年,父亲单位给他分了一套两居室的新房子,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极了,我们一家三口一直挤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里,虽然父母将房间一分为二地隔成了两个小间,但是我住的那个小间还兼作家里的客厅和饭厅。如果有客人来访,我就只好去父母房间呆着。我梦寐以求自己有个单独的房间。
搬新居前,我一直在想着如何布置我的小房间,我想将房间的墙刷成奶黄色,我想给自己的房间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书桌和小书柜,我还画出了草图,书桌的抽屉是由一个个格子组成的,可以分门别类地放东西。书架是活动的,还可以拆卸和拼装。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爸爸妈妈,他们听了不耐烦地说:“你瞎操什么心啊,这些不用你管,有本事多在学习上下下功夫,争取考个全班第一给我们看看。”说着,看都没看就将我画的草图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
我又伤心又委屈,房间是给我住的,为什么不能按照我的想法布置?但是我没敢说出来。这是我惟一的一次设计,它花了我几个晚上的时间。
我总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记得在一个暑假的一天,爸爸上班去了,将手表遗忘在客厅的茶几上。那是一块镀金的手表,是妈妈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我好奇地拿起来左瞧右瞧,发现里面有一根针在“嘀嘀哒哒”地走动着。它为什么会走动呢?它“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呢?我很想知道里面的奥秘。
我从柜子里抱出一个小工具箱,里面有锤子、扳手、改锥等工具,我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才能将这块手表打开,拿扳手试了试,不行,又用改锥试了试,还是也不行。我拿起锤子敲了敲表壳,没想到表壳一下就裂开了,露出了表盘上的针,我很高兴,我想做一个试验:将针拿下来,看它还会不会有那种“嘀嘀哒哒”的响声。整个上午,我都陶醉在拆表的快乐里。
中午爸爸下班回家,一眼就看到了摊开在茶几上被我拆得七零八落的手表,他气得脸色煞白地冲过来,一把将我从沙发上拎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顺手抓起一根皮带,一边骂着“败家仔”,一边狠狠地抽打我,我疼得哇哇大叫,抱着头在地上乱滚。他一直到打累了才罢手。
那时,我已疼得连哭的劲儿都没有了,我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背、手臂、臀部、腿像被按在火里烧一样地疼。爸爸扔下皮带声色俱厉地说:“记住,以后再敢乱动东西,小心我砍断你的手。”
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见我遍体鳞伤,她惊呆了。得知我是因为拆表挨了打,她也开始责骂我,她一边给我身上涂紫药水一边告诫说:“以后不要乱动家里的东西,再乱动,你爸爸会打死你的。”
那天晚上,我睡在床上无论侧身还是平躺,浑身上下都火辣辣地疼,一直到下半夜才好不容易睡着。迷迷糊糊中,我梦见父亲恶狠狠地拿着一根鞭子在背后追我,我拼命地跑啊跑啊,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跑到了悬崖边,再也无路可走了,脚下是黑乎乎的看不到底的深渊。我吓得大汗淋淋地从噩梦中惊醒。
这个可怕的情景后来曾反复出现在我梦中,每一次我都吓得大喊大叫地从梦中惊醒。
那是我受到的最严厉的一次惩罚。我知道了惩罚的滋味,也知道了如果干了父母不高兴的事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深地加重了我的这种恐惧。
有天晚上我在灯下做作业时,台灯突然不亮了。妈妈过来看了看,说是灯泡坏了,她拿来一个新灯泡换上了,并随手将坏了的灯泡扔在垃圾桶里。我心想,灯泡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亮了呢?我一边做着作业,心里却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做完作业,我悄悄在垃圾桶里找出了那只坏了的灯泡,我将它放在灯下仔细观察,发现是里面的钨丝断了。如果将断了的钨丝重新接上,这只灯泡还会不会亮呢?如果能亮,就不用买新灯泡了。
带着好奇和疑问,我拿着那只废灯泡左看右看,希望找到一个能打开灯泡的方法,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灯泡表面打一个孔。记得有一次曾在电视里看过制作玻璃器皿的过程,在一定的温度下,玻璃会软化,在软化的玻璃上钻一个孔是可以做到的。我为自己的这个设想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就进行试验。
我沉醉在自己的设想里,丝毫没发现父亲进了房间。他见我没睡觉,手里把玩着那只废灯泡,很不高兴地说:“一只废灯泡有什么好看的,快睡觉!”
我激动地举着那只灯泡。对他说:“爸,我想了一个办法,说不定能把这个灯泡修好。”
“什么,你能修灯泡?别白日做梦了。”他将嘴角朝一边扯了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我兴奋地告诉他说:“只要在灯泡上打个孔,将里面的钨丝重新接上就行,我已经想出了打孔的办法。”
爸爸的眉头拧成了一座山,他说:“不要尽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好不好,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说着,他从我手里夺过那只废灯泡,重重地扔进了垃圾桶。我听见了玻璃碎裂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对家里的东西不敢碰不敢摸,我不敢有好奇,不敢问“为什么”,我成了一个循规蹈矩、听话的“乖孩子”。
父母对我一直寄托着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我成才,希望我出人头地,可是他们却在无意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当我很小的时候,当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时候,他们简单粗暴地关闭了几乎所有的通向这个世界的“窗户”,在不自觉中扼杀了我的好奇心。当一个人对周围的一切缺乏好奇心时,他怎么可能会有想像力?
跟同龄人相比,我常常觉得自己很笨、很没本事,并因此而自卑。我不知道自己今后将如何在社会立足。除了学习,我没有任何爱好和特长。对此,我父母并不以为然,拿他们的话说:“素质有什么用,高考看的是分数不是你的素质。”
他们的话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心里仍然很恐慌,因为我知道素质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多重要。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才明白的,越是明白这个道理我就越为自己的未来忧虑。
这种忧虑一直困扰着我,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成绩,我已经上高一了,我对自己的未来缺少信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人生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如果说孩子已经具有创新意识,愿意在创新的大道上迈进的话,那么,好比已经拥有了一块肥沃的土地,创新的种子便有了生长的土壤。但是,许多无知的家长认为,创新、创造,那些都是科学家和专门技术人员干的事,孩子只有长大了成为这样的人,才能够去创新。现在他们惟一的任务就是读好书、考好试。因此,孩子听不听话,考分高低成了家长衡量他们的惟一标准;孩子爱提问题、钻牛角尖就被认为顽皮捣蛋。如果长期下去,孩子为应试而学,照葫芦画瓢,其智慧火花就会逐渐熄灭,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就会逐渐丧失。下面的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一天,一位老师作了一个测试。他问高二的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放?”得到的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天气暖和了。”
可他拿同样的问题去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却得到了几十种不同的答案。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花儿想和春天比美。”
“花儿想和我们的花衣服比一比,看谁更漂亮。”
“花儿睡醒了,想出来看看太阳。”
“花儿想和蝴蝶玩玩,想和蜜蜂玩玩”……
这位老师不由感慨万千:“我们的教育在使学生学会实事求是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大部分想像力。”一位教育家指出:孩子入学像问号,毕业时就成了句号。
目前,各发达国家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新教育,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正式把创造力开发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在美国,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所有学生几乎都要同时接受三种以上的发明创造教育。
新加坡总理指出:“如果学生只能得高分,不能搞创新,政府要做检讨。”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我们的教育要设法激发孩子寻找、发现、创新的热情。孩子会不会提问题的能力要远远胜于会不会回答问题的能力。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去展示各自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尽情地去释放生命中的创新能量,这是走上创新道路的关键一步。
曾有一位中国记者在美国考察教育,后来他在调查报告中介绍了下面一些情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在50个州里排在倒数第几名,但是加州科技人员的发明和专利总数却居全美第一位,加州近十年的经济增长率也一直远远高于其他州。
这种矛盾现象怎样解释?
加州哈岗拉朋特联合学区教育总监(相当于教育局长)约翰·克拉马听到某记者的提问,则连连摇头:“不矛盾,至少在我们看来一点也不矛盾。”他对此问题的解释是:“局外人看到的只是加州中学生的一个侧面,却忽视了他们身上最宝贵的财富——创造性思维。加州之所以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加州的教育制度更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说:“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以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可能超越前人。”
他还举例说,他曾让加州学生和亚洲学生就举办一个展览会提出方案。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亚洲学生只提出一种方案,而绝大多数加州学生却能提出多种方案,且后者的方案可操作性强。在进行书面测试时,亚洲学生往往能提供正确答案,但如果再问一个“为什么”,他们大都束手无策,而加州学生则回答得头头是道。
克拉马强调,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这种思维上的差别将导致他们工作能力和成绩产生很大的差别。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创造性思维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
创造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干什么事业不需要智慧?三百六十行,做哪一行不需要创新?
因此,我们的家长应该破除那种以考分为标准,忽视孩子创新意识的陈旧家教观念,从小就注意孩子创新意识的鼓励和培育,让他们从考分的压力下解放出来,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创造性人才。
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因为,创造往往萌发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因为好奇,孩子就会有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在探索活动中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由地从事他们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种创新素质的培养将使孩子享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