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善于思考才会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思考的前提就是质疑。没有疑问是不可能引起思考的。所以,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具有独创和探索精神,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所谓质疑能力,就是凡事不惟书,不轻信,要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凯恩先生在与哈佛大学师生谈话时曾说:
“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疑问?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你老师讲牛顿力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他还说:“爱因斯坦的那三篇论文就是问了几个前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自己做了回答。”
民族的生命力,需要创造精神,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从孩子质疑能力的培养开始。家长和教育者必须有这种教育的战略眼光,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
中国有句哲言:“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的探索反射。家长应告诉孩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在前进。“推陈出新”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敢于破除迷信、怀疑谬误、向错误的东西挑战的精神。但应让孩子注意,科学的怀疑并非怀疑一切,而是抓住新的事实来怀疑旧的观点。由怀疑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这是爆发新思想的导火索,也是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曾经有人断言,向地球的远方发射电磁波完全不可能,因为电磁波穿过空气就会一去不复返。然而意大利的爱尔莫·马可尼却不相信这一点。1901年,他终于成功地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使英美两国建立起电讯联系。这一创造为电子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由此不难看出质疑能力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不仅是求知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科研、发明、革新、创造的开始。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便是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时候。
例如,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是因为有人提出了“猜想”问题;假如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陈景润等科学家就不可能研究这个问题,这一问题当然就不能得到解决。英国的瓦特由于思考“开水为什么能掀起壶盖”这一问题,才终于利用其中的原理发明了蒸汽机。
德国现代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问题的大半。”
提问不仅是学习的开端,所提问题还是知识水平、智能水平高低的标志。一个学识比较丰富的人,提出的问题比较深刻;而一个知识比较贫乏的人,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肤浅。一个小孩提出“月亮为什么悬在空中,而不落在地面上”的问题时,表明了他知识探索的开始。
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一种学习方法称“发现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任何思维都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问题往往是思维的向导,具体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可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