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宁可胡交十个,不可乱得罪一人。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胡交十个顶多是让人说你不识真假,被交者总不至于恨你。而胡得罪一人却不知什么时候便会给你惹下大祸。
《韩非子·内储说》载:有一次,齐中大夫夷射在王宫里参加酒宴,喝得酩酊,靠在回廊门上。有一个仆人刖跪请求说,把您喝不了的酒赐我一点可好?夷射叱之曰:“滚一边去,下贱的仆人还敢向贵人要酒喝!”刖跪急忙跑开了。等夷射走后,刖跪就在回廊门处洒了点水,好像有人撒了尿一样。第二天,齐王出廊门看到了,问:“是谁在这里撒尿?”刖跪回答说:“我没看到,不过昨天中大夫夷射在这儿站了一会儿”当时,在宫内这种不规矩的行为是要受惩罚的,齐王因此把夷射处以死刑。
刖跪显然是因为夷射没让他喝酒而设计陷害他,其手段是制造事端,嫁祸于夷射。这一手段很险恶,恐怕夷射死也辩不清因由。
春秋时,赵国的宣孟有一次看见一棵枯树下有一个饿坏了的人躺在地上,便让车停下来,给他东西吃。那个人一点一点地咽下食物,慢慢睁开了眼睛。宣孟问他:“你为什么饿成这个样子。”那个人回答说:“我在降做小差吏,回家的路上断了粮,我羞于向人乞讨,又不愿擅自拿人的东西,所以才饿成这个样子。”宣孟送给他两块干肉,那个人拜了两拜,接受了干肉,却不肯吃。宣孟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我家有老母,想把这些肉留给她吃。”宣孟说:“你把这些吃了吧,我另外再给你一些。”于是又赠给他两束干肉和一百枚钱,离开了。
过了两年,晋灵公要杀宣孟,就在房里埋伏了士兵等待宣孟的到来,然后请宣孟喝酒。宣孟看出了酒宴中的危机,酒喝到一半就起身离开了。晋灵公命令伏兵立即去追杀宣孟。其中有一个士兵跑得最快,最先追上宣孟,他面对宣孟说:“喂,请您上车快跑,我愿为您回去死战。”宣孟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个士兵道:“我就是枯桑下饿倒的那个人。”于是他返身回去同追杀宣孟的兵士搏斗而死。宣孟于是得以活命。
中国人讲究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是小人。以上两例,那刖跪似乎太小人见识了,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有了权势和富贵以后,也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性格,不要忘乎所以。因为,人这一辈子不知哪块云彩能有雨,当然更不知道自己会落到哪一步,倘若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可能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