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领导和同事面前轻易表现自己的才识,因为自古以来,典籍中就有“枪打出头鸟”之说。当然打你这个“鸟”的,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你的领导。但为什么遭打?你可曾反省过其中的原因呢?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俗话说,世界上没谁,地球都照样转。在一个单位中如果你总好表现,总好卖弄,迟早会造成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的后果。
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在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注意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竟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曹操没有说什么,但心中更加嫉恨杨修了。
作为下属,怎样维护好领导的尊严,不单单是个面子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试想一位领导如果没有统驭下属的能力,反过来竟让下属牵着鼻子走,结果只能有两条:一是上司辞职,二是自己被炒鱿鱼,所以一个聪明的下属是不会以卵击石的。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一个则是苏军大本营的总参谋长华西里也夫斯基。
众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渐变得独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更难以接受下属的不同意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的这种过分的“自我尊严”感曾使红军大吃苦头,遭到本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和重创。一度提出正确建议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赶出了大本营。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华西里也夫斯基,他往往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着杰出的作用。
华西里也夫斯基的进言妙招之一,便是潜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响。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华西里也夫斯基喜欢同斯大林谈天说地地“闲聊”,并且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非郑重其事地大谈特谈,讲的内容也不是头头是道。但奇妙的是,等华西里也夫斯基走后,斯大林往往会想到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于是大家都纷纷称赞斯大林的深谋远虑,但只有斯大林和华西里也夫斯基心里最清楚,谁是真正的发起者,谁是真正的思想来源。
斯大林晚年的独行专断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华西里也夫斯基之所以还能够不断地让斯大林接受自己正确的作战计划,就是因为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直接发表不同意见,而是在和斯大林的闲聊中“不经意”地流露自己的一些“想法”,用这些想法潜移默化地影响斯大林的军事观念,使他在受到启发后做出他自己的决定,这确是一种高明的办法。
再开明的领导其内心也是不喜欢过于直白的批评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他的权力受到威胁,使他的面子经受挑战。即便他有时接受了你的直言相劝,并获得了显著成果,且内心里也承认你的能力,但他赞赏的却是你意见和建议的本身,而不是你的进言方式。
当然了,所谓不要在领导面前抖精神并不是不让你说话,相反,不但要说话,而且还要会说话,说好听话,这样你才能在领导心目中打下烙印,才能在领导身边直起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