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成。从此,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新的长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了几十年的曲折历程,终于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精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发展的时代。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战后持续了30多年的紧张国际局势开始缓和,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同时,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也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特征的转换,按照新的时代要求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首先是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成后,从1956年到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的10年。一方面,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开始以苏联为借鉴,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倾向,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在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休止的政治运动。这种错误的思想倾向在一个时期终于占了上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十年内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的挫折。总之,1956年起的20年,我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根据。
其次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放眼看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迅速发展起来,而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则在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已处于劣势,前苏联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从20世纪60 年代末开始,经济增长不断下降,到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终于发生了剧变。苏东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就是执政的共产党没有解决好经济发展问题,动摇乃至丧失了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
邓小平正是在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依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依据。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导,而丰富生动的实践又是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起步和初步形成主题的阶段。1977年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到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初步形成。
第二,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后形成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展开。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初步概括,概括为九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从而使这一理论初步形成轮廓。
第三,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系统化,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阶段。1992年初的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丰富的新的内容。到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内容作出了系统的概括,从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四,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新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定把这一理论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将其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思想源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于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因此,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极为丰富,它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四大”报告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这就是: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一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当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的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旗帜,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只有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章围绕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特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