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塑胶厂草创初期,别说他的下属,就是李嘉诚本人,也须凭自己的双手安装机器、生产制品、设计图纸;靠自己的双腿,走街串巷,采购和推销。此时,他需要的是能像他自己一样埋头苦干的创业人才。上海人盛颂声、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诚在创业之初最希望的那种忠实苦干的人才,他们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跟随李嘉诚。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真可谓长江公司劳苦功高的元勋。
周千和回忆道:“那时,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来港纸(港元)上下,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年仔所可想像的。李先生跟我们一样埋头搏命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的。有人会讲,李先生是老板,他是为自己苦做--抵(值得),打工的就不抵。话不可这么讲,李先生宁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顾大家的利益,把我们当自家人。”
李嘉诚自己则说:“长江实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是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支持。”盛颂声、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并且能够同甘共苦的人。因此,李嘉诚将他俩倚为左膀右臂。
创业阶段是艰苦的,如果没有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共识,一般人很容易见异思迁。
多年的患难与共,使李嘉诚与盛、周二人不仅建立了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而且对他们的人品与能力也极为信赖。1980年,李嘉诚提拔盛颂声为董事副总经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为董事副总经理。
有人说:“这是很重旧情的李嘉诚,给两位老臣子的精神安慰。”
其实不然,李嘉诚在给他们委以重职的同时又委以重任。盛颂声主要负责长实公司的地产业务,周千和主理长实的股票买卖。这两项业务可谓长实集团的重中之重。
1985年,盛颂声因移民加拿大,脱离长江集团;李嘉诚亲自为他举行盛大宴会饯行,使盛氏十分感动。周千和则始终如一地在长实服务,后来他的儿子也加入长实,成为长实的骨干。
李嘉诚深谙用人之道,他宁亏自己,也不亏大家,使企业富有凝聚力。长江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样,鲜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用人的成功。
跟随李嘉诚创业的“老臣子”盛颂声在1980年谈到长江实业成功的原因时说:“这主要是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的苦干。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多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成为一家最有冲劲的公司。”李嘉诚先生作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作过错误的决定。
“长江实业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200。”事业有成之后,李嘉诚又尽量宽厚待人。使和他合作过的个人或集团,全赚得盆满钵满。这便奠定了长江实业今后作更大发展的基础。
兢兢业业是一家公司兴旺的基础,而与合作者利益共享,更是李嘉诚一贯的精神准则。李嘉诚很念旧情,对曾有功于长江者,都以恩相报。他留人先留心,因此才有了后来的人才济济、高人满堂的大好局面。
从以上分析,李嘉诚用人留人的方法,概括起来,无非有这样几条:其一是以身作则,其二是利益共享,其三是以情感人,其四是知人善任。这几条,看起来简单,真正用起来,非有博大的胸怀不可。对下属若是抱着过去的地主使唤“长工”的心理,就不可能招揽到一群同心同德的追随者。
李嘉诚财富能力:
优秀的用人能力
成功的企业家和失败的企业家,在用人方面,其实会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李嘉诚优秀的用人能力成就了他的辉煌。
从以往古代历史当中,我们也看到,成功的人物和失败的人物,在用人方面其实是有差异的。成功人物都会认为下属对他们是有帮助的,而且重用下属。失败的人物对下属像当他们是机器一样,任由领导人差遣而已,一点都不看重下属们的感受。这些人物最后都只会失败。
又譬如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刘邦因为重用人才,视下属追随者为得力助手,对部队为他卖命的士卒兄弟优礼有加。但反观项羽,却只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厉害的人物,其他人都不及他,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大用,结果有用人才如范增等,也一一舍他而去。即使是韩信,本来也是项羽部下,但也因为项羽并没有重用他,对他完全不尊重,对部下完全不爱惜,以致部下都不想再效忠这样的领导人,结果刘邦和项羽之争,项羽是注定的失败人物。
对企业而言,重视部下、员工、下属,其实有同样的重要性。如果一家企业,只有老板一人,没有什么员工,则这个问题没有什么重要性。但即使只有一名员工,员工的工作量假设和老板的一样,已经是占了,这家企业生产效率的一半。如果这名员工的工作表现,因为老板对他不好而受到影响,我们可以想像,占一半生产效率的人,情绪出现问题,内心感受因为老板对待他不好而受到影响,企业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这位员工的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即是企业内有一半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如果这个假设一路扩大,譬如企业内有1万名员工,只有一个老板。即是说,老板占整家企业的生产效率只是一万分之一。如果所有员工的工作表现都因为这位老板待他们不好而受到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大家可想而知。
当然,一个普通员工的重要性,和一个企业领导人的重要性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这里只是作一个比喻而已。不过,这里只是想指出,企业内的员工,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对整家企业的运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企业的领导人固然是企业内最重要的人物。但牡丹也需要绿叶,员工们就是企业内的绿叶,是不可缺少的。在一些情况下,没有员工,企业根本就不能够运作,这时整体员工,他们加起来的重要性,甚至不比企业的领导人低。
员工其实是企业内最重要的生产队伍。任何一家企业,在生产之时,都需要机器、土地、仪器等资源。管理人要将这些资源安排妥当,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不过,除了机器、仪器、土地,其他生产工具之外,还有就是人力资源。其实,机器仪器等足死物,仍然需要有人手去操控。人力是任何一家企业之内最重要的资源。
企业的领导人对员工们好,员工们一定会感受得到,而且会有知遇之恩而努力工作。企业的生产效率一定会维持在高水平,而且不断进步。
李嘉诚的成功,其中一项,其实是李嘉诚发自内心,极其关心员工们,而且认同员工们对企业的贡献,使员工们都了解到,自己的贡献其实是没有白费的。
李嘉诚曾经说过:“员工是替公司赚钱的,是对公司有贡献的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
“不是老板养活员工,而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
“有好机器、好技术、好设备,没有好人才去掌握它、利用它,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员工们重视,员工们也同样会为企业尽力。
长江大厦是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是他地产大业的基石,又是他赢得“塑胶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仍在生产塑胶花。此时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长江地产业当时的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多,减之不少。见到这里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林燕妮甚感惊奇。李嘉诚说:“一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一般人眼中商人皆为利来,只要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但李嘉诚却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一幕动人的人情戏。
李嘉诚“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的观念也值得我们深思,给予我们教益。唐太宗李世民将舟比喻为皇帝,将水比喻为民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嘉诚的思想与唐太宗十分相似,不过李嘉诚将其阐发在商场上。
确实,没有广大的员工卖力苦干,再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难鸣,成不了气候。相反,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为老板出力,这个企业必定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