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垄断香港市场,遭到欲夺9号码头的各财团的抨击。他们的“利己”观点在工商界、舆论界及港府中很有市场,有议员说:“经验与财力不是首选条件,若是如此,当年选择遮打金钟地铁上盖发展商,就不该是毫无在中区发展物业实绩的小地产公司长江实业。”
港府在选择9号码头发展商时,首先就把李嘉诚排斥在外,另选实力与长实系相当的财团--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这又是一种平衡。
李嘉诚之输,错不在他,而在于他的垄断地位。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反垄断都是政府干预商业的强制手段之一。
二李争锋
天有不测风云,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李兆基的介入,使局势完全逆转了。
谁会想到李兆基会公开与李嘉诚“为敌”呢?李兆基与李嘉诚交情之深厚,无人不知。他们是地产老拍档,曾在温哥华,与郑裕泰等共同投资并发展世博会旧址,总投资百亿圆。他们是高尔夫俱乐部的“波友”,每周相聚一次,形影不离。更令人称道的是,不久前,他们共同推出一个“嘉兆台”高级地盘,把两人的名字合成物业名,成为两人友谊的永恒象征。
本来,未陷入债务泥淖的杨秉正,完全可以抓住所持的股权不放。或许他真的是担心“怀璧惹祸”,就寻找第三者为其“藏璧”。这个人必须是先父的至交,并且财力居香港十强之列。经过缜密遴选,这个人非李兆基莫属了。
李兆基经营地产有其特殊的技巧。他在其核心智囊人员、前行政立法两局非官守议员简悦强、罗德丞及前辅政司罗弼时的参议下,瞄准每个地区的发展趋势,预先大量购地。购得足够土地后,又针对香港年青一代喜欢组织小家庭,于是大量兴建小型单位楼宇。这种价格便宜、经济实惠的小型住宅大受买家欢迎,李兆基的楼宇产品“货如轮转”,恒基兆业集团成为了“楼宇制造工厂”,不停地建造,大批地出售,卖楼收入的资金又重新大量购入土地储备。因此,进入80年代,恒基兆业的资产随着物业价格急剧飙升,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
李兆基吸收地盘的手法也与众不同,他很少在政府公开拍卖时与人高价竞投,而是长年累月地雇用专人游说旧楼的业主售楼,以“逐个击破”的方式,说服业主出售,然后将整幢楼宇拆卸重建。李兆基长期在美国、加拿大的中文传媒刊载广告,向老华侨宣传,收购他们在香港拥有的战前楼宇。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收购到大量 “价廉物美”的物业,使恒基集团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存。李兆基这种点石成金的生意经,是使他从默默无闻而一跃而起,迅速成为香港富商巨贾的重要契因。
李兆基在地产经营上的另一个过人之处,是既能及时地抓住契机,又工于心计,善于“虎口拔牙”,无往而不胜。李兆基与李嘉诚虽是多年好友,但在商场上却毫不含糊。1993年,李嘉诚着手收购美丽华酒店,李兆基却“横刀夺爱”,硬是把已是李嘉诚囊中之物的美丽华揽进自己怀抱。
决斗马鞍山
1995年入夏,香港马鞍山地区烽火骤起,李兆基建成新港城第四期最后一座楼宇,而李嘉诚则在对面拥有海柏花园楼盘,恒基、长实两军对垒,展开售楼大战。正如香港一家周刊所述:“交情一向不错的香港首富李兆基与李嘉诚,此次为了促销手上马鞍山楼盘,互相对阵,各不相让。”
经过多年发展的李兆基,现在已成为香港地产业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显要人物。他现在是香港恒基兆业地产及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主席,共计持有59.87%的恒基兆业、2.5%东亚银行、12%新鸿基公司、10%星洲新达城市发展的股份。此外,李兆基通过恒基兆业地产持有71.8%的恒基发展、29.7%中华煤气、32.6%油麻地小轮和25%广州洛溪新城的股份。1996年恒基兆业地产总市值达123.30亿美元,资产总值为679.45亿港元,营业额111.71亿港元,在香港上市公司排名中位居前列。
李兆基碍于李嘉诚的情面,一开始非常的为难。现在杨志云遗孤有难,不帮又说不过去。当年杨志云在商界的名声是非常卓著的,深得同仁景仰。眼看着杨家祖业行将被外强“吞噬”。身为杨志云生前的世交挚友,必定会遭到外人的指责。
真正促使李兆基下定决心的,是杨秉正“送璧入怀”。美丽华前景广阔,谁不垂涎欲滴?商场无父子,就更不会有真正的友谊。于是,李兆基在打着帮助好友之子的幌子下,就给了密友李嘉诚致命的一击,与杨秉正私下签订协议。
杨秉正以极其优惠的条件,让李兆基的恒基兆业以17元/股,从杨氏家族购得美丽华股权。李兆基向杨秉正保证只做股东,管理权仍归杨氏家族。从而解了杨秉正的心头之患,他最担心美丽华一旦被另一家财团控制,杨家将会被扫地出门。
李荣集团一时乱了阵脚。一贯不抱买古董心理的李嘉诚,此时却一反常态,把15.5元的收购价提高到17元,与李兆基的同等收购价对阵。一位证券经纪商称,“头脑冷静的李嘉诚,也会情绪冲动,在古董拍卖会上竞价了。”
到7月12日,以杨秉正为首的8名董事,仍然是拒绝百富勤(长实与中泰委托的财务顾问)的收购建议,他们还控有7.61%美丽华股权。以何添为首的5名董事持有5.37%股权,他们一派主张接受收购。
7月16日,百富勤宣布全面收购截止期已到,只收购了13.7%股权及9.2%认股权证,股权没有收购到50%以上,承认收购失败。
而身为李荣对手的李兆基,通过市场吸纳,使其所持股权增至34.8%。因未过35%全面收购触发点,无须发起全面收购,却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证券分析员说,“李兆基攻守兼利。如果李嘉诚再要发动全面收购,李兆基完全可以从杨秉正等股东手中买入股份,超过半数不太难,李嘉诚可能又会徒劳无功。如果李嘉诚按兵不动,他也不动,李兆基可以稳当地控制整个集团。”
李兆基敢挡李嘉诚,这件事轰动全港。舆论一直认为:李嘉诚之势不可挡,其锋不可争。
圈内人说,“一帆风顺的李嘉诚,在美丽华一役中铩羽退守,是其在港走下坡路的起点。”
投资内地电讯市场
2000年,李嘉诚在出席长实、和黄集团的股东周年大会之后,身为长实集团主席的李嘉诚表示长和系一定会进军内地电讯市场。在长实、和黄集团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之后,有香港媒体向长实主席李嘉诚提问: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内地永久正常贸易地位的法案后,中国加入不久即可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内地的电讯市场将会对外开放,“长和系”是否有计划投资内地的电讯市场?当时李嘉诚微笑着以坚定的口气回答道:长和系一定会到内地参与电讯业方面的投资。因为内地入世后,市场更加开放,商业机会更多,对香港及香港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机遇,“长和系”当然不会失去这样的大好机会。
李嘉诚旗下的和黄公司在电讯业方面的投资巨大,业务遍及亚欧,其中引人注目的有:拥有香港最多的流动电话用户;再次大举进军欧洲第三代流动电话(3G)市场,投资94亿英镑夺得英国3G牌照,并立即加入竞投德国和瑞典的3G牌照行列;入股印度AIRCELLWCNG公司,购入40%的股权;港府有意年底发放3G牌照,和黄志在必得。此外,和黄正在努力拓展新加坡、台湾、韩国、澳洲等地的电讯市场。相信在中国内地“入世”后,庞大的内地电讯市场一定会吸引和黄大举投资。
投资长江商学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李嘉诚对祖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对这所学院的重视:北京的EMBA校址建在王府井旁边的东方广场,在这样一个黄金地段建学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一种奢侈。
2002年1月,我国第一家民办MBA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在北京成立,它是由李嘉诚 (海外)基金会捐资创办的非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专门提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MBA、EMBA、PhD)和非学历(EDP)管理教育。其授课对象是企业高层管理者。长江商学院的学费是哈佛的四分之一。
2003年7月,长江商学院的全日制博士项目(PhD)在上海校园开学。
长江商学院的目标是为中国打造一个世界级商学院,为大中华地区培养一批世界级的商界领袖,并促进新兴市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长江商学院将以世界著名商学院为蓝本,立足大中华地区,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凭借雄厚的财力、灵活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长江商学院建立了一支世界级的教授团队,使得西方管理理论和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能有机地结合。
作为长江商学院旗舰项目的长江MBA项目旨在培养立足大中华地区、贯通中西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商业领袖。长江MBA项目通过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和中西贯通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全球一体化经济下的可持续竞争力,从而使他们能为自己的组织以及社会创造最大价值。
李嘉诚对于经营,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下面是他前不久对长江商学院的学员们的寄语,现摘录如下:
经营企业的主要动机是为盈利,经济社会的动力是建基于人类无穷的欲望。传统的儒家思想推崇道德标准的作用,而今天很多商业管理课程则强调效益和盈利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两种有着明显冲突和矛盾的取向都是不完整的,最重要是寻求两者圆满的融合。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在捍卫公司利益的同时,更应重视以努力正直的途径谋取良好的成就。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企业必须讲求效率及增值能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多项成功的要素,包括全景思维、务实创新、良好的管理、完善而灵活的组织和制度、出色可靠和富有经验的管理阶层、勤奋负责和忠诚服务的员工、科学化及完备的数据库。除此以外,今天的商业领袖,还要建立起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建立起个人及企业的良好信誉,这些都是资产负债表中无法显示但却具有无限价值的资产。
觊觎国内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