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善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善待。父母不但要尊重和善待自己的男孩,更要培养男孩尊重、善待别人的美好品德。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男孩喜欢叫别人的外号,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就会幸灾乐祸。男孩这样做,有时是因为想看热闹、好奇,有时是想开个玩笑,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没有理解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会伤害别人的心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先要平静地与孩子谈谈,然后再针对性地指出他们这样做的坏处,要让男孩设身处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时的感受。
当然,男孩的道德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不尊重、不善待别人,可能是他没有学会尊重和善待,他可能也没有体验过被尊重、被善待,这些不正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缺陷吗?只有被尊重的人才会尊重别人,只有被善待的人才会善待别人,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男孩尊重、善待他人的良好品德。
一个男孩随着父亲排队买票看马戏。排在他们前面的是一家7口,5个孩子手牵手跟在父母身后。他们叽叽喳喳谈论着马戏场里的小丑、大象。今晚必定是这些孩子最快乐的时刻。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最前端。售票女郎问他要多少张票,并说出了价格。这位父亲的嘴唇发抖了。显然钱不够,但他又怎能转身告诉那5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男孩的父亲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1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又蹲下来,拾起钞票,拍着那位父亲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从你的口袋里掉下来的!”
5个孩子的父亲当然知道原因。他深深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时帮了忙,他双手握住男孩父亲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全家意义重大。”
父子俩就这样花掉了身上仅有的10元。那晚,他们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也没有钱看马戏,却收获了极大的快乐。
故事中,5个孩子的父亲固然需要钱去买票,而他更需要得到尊重,他不能在5个孩子面前丢脸。父亲深知这一点,以极其巧妙的方式帮那位父亲解除了难堪,他把尊严献给了对方。
尊重、善待他人,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是现代社会里最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个具有自我尊严感的男孩,应当会尊重、善待他人,尊重、善待他人的尊严与个性。不尊重、不善待他人,实际上就是不尊重自己,也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方法一:父母要做孩子学习尊重、善待他人的榜样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父母本身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父母身体力行地尊重别人,替别人设想,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会学习。
生活中,父母与他人交往中的行为、态度和方法,或多或少会渗透到男孩的言行中去。不用多费口舌,他可能就会心领神会,就会模仿。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对自己的长辈是否尊重,是否孝敬;对长辈是否使用尊称;与别人谈话时,是否放下手中的工作,微笑地注视着对方,认真聆听对方说话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是否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或给人起绰号等等。如果父母时时注意,处处作表率,这种无声的教育就会影响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方法二:引导男孩欣赏和关爱他人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谈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一次中外孩子一起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怎样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的父母习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作为父母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并教会他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懂得真诚赞赏他人。
另外,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关爱人。我们要让男孩懂得怎样去爱长辈,爱同学,爱老师,这也是教育的重要秘诀——爱。
方法三:培养男孩礼貌用语的习惯
奇奇是一个很不注意说话的小男孩,平时妈妈带着他出去的时候,他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总是说:“妈妈,这个人长得真难看!”“爸爸,你看这个人真笨!”有时,他也会口无遮拦地骂自己的家人和小朋友,虽然妈妈因为他说“脏话”打了他几次,但是依然没有改掉奇奇的这个坏毛病。
可能很多父母以为,孩子自我表达意识强是一种健康行为,便允许孩子用大哭大闹或者口无遮拦的手段和语言来发泄情绪。其实,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无动于衷,渐渐地孩子就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别人。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地向儿子表达“应尊重他人”的想法,要跟孩子说,“你不应该用语言去伤害别人”或“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道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