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注定要没落,没有忧患意识的孩子必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被淘汰。培养男孩的忧患意识不仅要让他懂得居安思危,更要让他学会面对磨难和困境,鼓足勇气迎接挑战。
所谓忧患意识,是指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更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实施穷养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男孩能够真正成长为一位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能够不断努力上进的有志少年。
但是有很多父母并不太注重男孩忧患意识的培养。
有一对夫妻为了让年仅14岁的儿子将来出人头地,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运用广泛的人脉将儿子送到了美国一所学校读书,可是还没到两个月这个男孩就打电话回家,要求他的父母去陪读,因为他忍受不了凡事都靠自己亲自动手。但是父母因为一些原因,根本无法前去陪读,只好给儿子打电话说:“我们送你去美国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多吃点苦。”
然而令这对父母没想到的是,这通电话结束后没多久,儿子竟然自己买飞机票回国了,这让无奈的父母又恨又气,大病了一场。
或许有些人会责怪这个男孩不懂事,只知享受和依赖父母;当然也会有很多人怪罪男孩的父母,是他们自己教养出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抗挫折能力差的儿子。这些都有些道理,但最根本的责任还是在父母。
柏杨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太浓的忧患意识使人变成惊弓之鸟,太淡的忧患意识使人麻木不仁。”上述事例中的男孩就是因为父母之前给予他太淡的忧患意识,让他没有觉察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再加上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原因,导致他走进陌生的环境后犹如惊弓之鸟似的不安。
其实,穷养就是告诉父母,要给予男孩更多独立的机会,更多遇到逆境的机会,更多处理挫折的锻炼。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孩子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在父母的保护下走得越来越顺,忧患意识才显得对孩子弥足珍贵。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男孩父母提高孩子的忧患意识呢?
方法一:让男孩知道坐享其成是一种耻辱
如果让男孩从小就习惯于坐享其成,那么一定是件最糟糕的事情,只会培养出依赖性强、忧患意识差、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懒儿子。
一位父亲就曾有些无奈地谈起儿子的事情:
周末,我和爱人有事,就把儿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儿子告诉奶奶自己想吃鸡肉,我的老母亲就去市场里买鸡做给宝贝孙子吃,儿子则在沙发上坐着看电视。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忽然发现酱油没有了,可是火还开着,自己走不开。于是,她就喊小孙子去楼底下买酱油。喊了好几次,儿子都装作没听到,照样目不转睛地看电视。
有些生气的母亲就走过来把电视关掉,让孙子赶快去买酱油。“我不去,你自己去!烦死了。”儿子一边埋怨,一边推开奶奶,再次打开电视,若无其事地继续看。后来母亲只好关了火,自己下楼去买酱油。等我们回来时,她有些无奈地问:“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懒啊?”儿子回到家竟也不满地嘀咕:“奶奶真烦人,我正看《喜羊羊》呢,她非要我去买酱油,还关电视,气死我了。我以后再也不去奶奶家了,总是让我干这干那,烦死了!还是在自己家好,爸爸妈妈从来不会让我做家务,只要求我学习好就行了,奶奶真是既麻烦又啰嗦。”
其实,上述事例中小男孩的行为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究其原因,在于父母从小对男孩过分的溺爱和保护,导致他们动手能力差,习惯于坐享其成,不愿意主动付出努力和劳动。
因此,父母应该让男孩知道,坐享其成是一种耻辱,让孩子明白一个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不会有好的未来,要让孩子学会爱与感恩,只有用努力、劳动、奋斗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敬仰。
方法二:时刻培养男孩的忧患意识
“4 2 1”的家庭成员模式让孩子成为了家庭的绝对重心,于是家长事事为孩子操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可是这种做法却是让孩子失去自己动手的能力,一旦他离开家长的羽翼,就会变得脆弱不堪。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他的忧患意识,磨练他的坚强意志,激发他奋发向上的斗志。
方法三:利用历史典故,培养儿子的忧患意识
有一位父亲是这样教育儿子的:
为了从小培养儿子的忧患意识,我经常去书店为他买一些适合他的历史书籍和文学书籍,然后给他做简单的讲解。例如我给他讲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告诉他一开始越国的战败是忧患意识不足,而后勾践心怀亡国的耻辱,时时鞭策自己,终于灭掉吴国,称霸诸侯。还有中国历史上朝代覆灭的原因,都离不开君主缺乏忧患意识,只知安于享乐,最后国破家亡。渐渐地,儿子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努力和进取,才能逐渐成长和壮大。所以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增强自身各种能力方面,他都满怀热情,奋发向上。
中国的历史典故中有很多人或很多朝代都是因为缺乏忧患意识而堕落灭亡的,这是最真实的教育事例。因此,父母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典故让儿子明白,那些具有忧患意识的人能够成就一番伟业,而那些缺乏忧患意识的人只能在安逸中迷失自我,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