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温柔、包容的,但很多时候父母“心太软”的教育方式,只会让我们的男孩经不起风雨的袭击。因此,我们要秉承穷养教育的真正理念,对男孩要适当地“狠”一点。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透明玻璃杯里,刚开始,跳蚤很容易地就从杯子里跳了出来。再重复几次,结果仍然相同,原来跳蚤跳的高度可达它身体长度的40倍左右。接下来实验人员在杯上加了一个玻璃盖,结果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虽然这只跳蚤十分困惑,但它依然以自己的跳跃方式继续着。不过在经历一次次碰撞后,跳蚤变聪明了,它开始根据玻璃杯的高度调整自己的跳跃高度。一段时间后,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轻松自由地跳动。
24小时后,实验人员轻轻地拿掉玻璃盖,发现跳蚤仍然按照玻璃盖以下的高度继续跳着。72小时后,这只跳蚤还是如此。7天过去了,这只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这时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其实困住它的不是玻璃杯,而是它已经认命自己无法逾越现在的高度。
其实,这就像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当孩子一遇到困难,父母马上伸出援手,结果造成孩子没有机会树立自信心来摆脱困境。父母的过度保护就像上述实验里的玻璃杯盖,为男孩设置了一道屏障,即使有一天父母撤掉这一屏障,孩子也已经无法跳出父母的保护圈了。
男孩的人生旅程中,不可能永远是平坦大道,挫折、坎坷、荆棘总会伴随他的人生,我们要想让孩子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就必须要让他学会与困难交锋,与挫折抗争。要知道,一个敢于和困难交锋、抗争的男孩,即便跌倒了也会勇敢地爬起来,最终成为优秀的成功者。而一个从小溺爱过度、娇生惯养的男孩,在困难面前只能是弱者,跌倒了也不会自己爬起来。
优秀的父母在孩子跌倒时,会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而不是去扶起他。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跌倒是因为他不小心,今后必须注意不要让自己再跌倒。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孩子的毅力,又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而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时,习惯在孩子跌倒时马上心疼地去扶起孩子,给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尘,想尽办法安慰,甚至索性把孩子抱在怀里或者背着走,以免孩子再次跌倒。这样的教育方法只能使孩子变得脆弱、独立性差、过分依赖父母。因此,穷养教育就是要求父母对待男孩要适当地“狠”一点。
方法一:看着男孩吃苦,心要狠一些
一对夫妇带着7岁的儿子在郊外骑车,男孩的自行车陷入了淤泥里,这对夫妇只是回头冲孩子说了句“闯过来”就径直往前走了。男孩实在骑不动,只好慢慢推过去。当小家伙满头大汗地赶上父母时,父母竖起大拇指夸赞儿子说:“你真像个男子汉,做得非常好!”
另外,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事件:一个男孩考上了国内某所名牌大学。但入学后,他不但无法换洗衣服,无法去食堂吃饭,晚上也无法在宿舍入睡,更无法适应没有父母照顾的集体生活。所以,没过多久,他便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无奈退学了。
或许父母对儿子的吃苦选择漠视,在一些父母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是,“心狠”可以造就一个自立能力强的男孩,而“心软”只会造就一些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男孩。
曾有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在家是否做家务”的调查,竟然有70%的学生回答“大人不让我们做,怕我们做不好。”很明显,很多父母对孩子替代有余,鼓励不足,像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不但会变得越来越懒惰,更受不起任何困难和挫折。
因此,当男孩做不好事情或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而不是替代。
方法二:让男孩早点学会独立自主
十几年来,每次上学,陈晨父母都要亲自将他送到学校。父母对他的要求就是:只要不违法乱纪,不违背原则就行。
今年,18岁的陈晨考上了离家不远的一所重点大学。尽管学校就在附近,但在陈晨入学的当天,不但全家总动员,还有舅舅、舅母、叔叔、婶婶等十一个亲朋浩浩荡荡将陈晨送到了学校,在大家的帮助下,陈晨的入学手续很快就办完了。
陈晨父亲曾坦承地对别人说:“我儿子的确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甚至自个人卫生都不会打理。我们家也从来不让他做。只要他成绩好,不做坏事,在我看来就是好孩子。”
像陈晨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每年学校开学,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那些办理报名、交费、注册手续的总是有许多学生家长。对此,教育专家认为,现在学生的独立能力差,很大程度上和家长的教育有关。虽然有学校试图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往往得不到孩子父母的支持。其实,父母应该树立理智的爱子观念,不要把已经长大的他们还当成没有自主能力的孩子,应该及早让男孩经历挫折,学会自理生活。
方法三:父母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一天,一位日本父亲带着5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在池塘边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池塘边不远处,有一个深坑,好奇的小男孩就下到坑里去玩耍。但是玩累了之后,他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自己似乎上不去了,怎么办呢?于是,儿子高声地冲父亲喊着:“爸爸,我上不去了,帮帮我!”父亲没有回应。小家伙知道父亲就在离他很近的地方钓鱼,但他没想到父亲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开始变得愤怒,甚至直呼父亲的名字,但父亲依然没有回答或帮助他。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小男孩有点害怕,有些无助的他开始又哭又喊,撕心裂肺的声音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但他得到的依然是父亲的沉默。此时,夜晚已经来临,小男孩见无人搭救自己,于是开始想办法,最终攀着小树爬了上来。然而当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悠闲地钓鱼,小男孩没有抱怨和愤怒,而是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说:“爸爸,我是自己上来的!”
对父母来说,疼爱孩子是应该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但我们不应该滥用自己的爱,而是要有自己的教育原则和底线,应该理性地、有原则地关爱孩子。有时,该狠心的时候,就要坚持原则地狠心,不能总是怕孩子吃苦、担心孩子受委屈、忧虑孩子受罪,父母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