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全校教师举行说课竞赛活动。
A老师、B老师依次上台,说课毕。该到C老师了,突然出现尴尬的一幕。
C老师准备的是幻灯片,讲述过程中需要课件支持。可此时,会议室并没有准备好相关设备。
局面暂时僵持,主持人与C,皆处于尴尬之境。
了解其由。
主持人:“我早就下了通知,让参赛者提前将课件发到我的邮箱。可到开会前,仍没人将课件发过来,因此我没有准备。”
C老师两手一摊:“没课件,我怎么说啊?”
听话音,此时主持人和C将会场变成了斗气场,某些人的个人行为造成了对集体的不负责任,实在不应该。
作为主持人而言,你是主办人,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学校将其交给你主办,你应竭尽全力,做到无一漏洞,岂能因教师迟送课件而不准备设备?
而C老师,为什么不按主办人的要求传送课件呢?难道真是惜时如金,忙无闲时吗?此时的尴尬,难道自己没有责任吗?
一场尴尬误会折射出管理细节中的执行力问题。
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一则政令或制度即出,便要去检查落实。倘若只说不落实,等于没说,更不如不说。这如何提升执行力呢?
吾以为,一是管理者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说了就做,雷厉风行,这种作风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所在。
二是管理者要及时提醒执行力不力的人和事。执行力不力的原因往往产生于规则颁布后的第一次、第一天、第一月。管理者如能抓住规则运行后的第一次、第一天、第一件事,进行评价、提醒,则以后逐事就会畅通无阻,效率有佳。
三是每一位从业者心中都要树立规则意识、大局意识、集体意识。任何一个集体,都需要规则来规范大家的言行。没有规矩,何谈方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若干个体合作完成,这就需要制定完成事情的步骤和计划。每一个责任人都有义务严格按计划和规律行事,办事。否则,就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任何一次不按规则做事,不按目标完成的个人行为,都是对集体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个人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个人的自由散漫,工作上的懒惰疲沓,业绩上的平庸无为。
但愿从这件事上,主管者和全体教师都吸取教训,让尴尬远离,让执行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