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1000000044

第44章 最后消失的村落

2003年的春节,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来到了三峡库区那个美丽的小岛——坪西坝。

江边的沙滩还是那样的湿润、松软,岛上的桂圆树还是那样蓊密、葱郁。河边青青的草滩上,水牛在哞哞地欢叫着,惬意地啃着青草,几个牧童嘴里嚼着甜甜的草根,不时顽皮地吹着尖利的口哨……

眼前的这一切,是那样陌生,又那样熟悉,勾起了我对梦幻般童年的回忆。当我怀着惊喜一步步向岛上走去之时,一首我至今记得滚瓜烂熟的童谣从远方的河滩上飘了过来:

你家哪里住啊

我不给你说

坪西坝哟

庙崖河

这首童谣,当孩童在牙牙学语时,就由母亲一句一句地教唱,这几句简单的童谣,充满了家居坪西坝的自豪和对故乡的爱恋。

坪西坝地处三峡库区的上中部,是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的一个江中小岛。传说是月宫中的嫦娥姑娘思凡,被玉帝罚去服劳役挑土,嫦娥姑娘趁监视她的神兵不留神,悄悄倒了一篼土到长江之中,形成了一个拥有500多亩土地和宽阔的沙滩、碛坝的江心小岛。

月宫中的土到了凡间,好松软、好肥沃。

平西坝不产粮食,盛产经济作物,是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岛。岛上盛产烟叶、柑橘、芝麻、榨菜、花生和桂圆。桂圆全身是宝,树叶厚实,四季常青,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严冬酷暑,密密匝匝的树林掩着整个小岛。桂圆肉是滋补品,滋阴、壮阳、治咳嗽,是名贵中药材。桂圆核可以磨成棕色的豆腐,味道特别鲜美。

小时候,我在岛上唯一的一所小学生活,常和岛上的农家小孩一起玩耍。或到环岛而过的涓涓小溪中摸鱼,或到石块下去捉那些躲来躲去的螃蟹,或到江边的沙崖上逮沙燕。一遇大雾天,我们便拎着桶或端着脸盆,到遍布河滩的鹅卵石中去捉一种叫“屁巴虫”的小虫子。

这种小虫子怕雾,对雾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在江边大雾来临之前,小虫子就躲进鹅卵石下的缝隙中。当地老百姓说,小虫子为防翅膀被雾气沾湿,不得不躲藏起来。

大雾天去捕捉“屁巴虫”,我们先搬开鹅卵石,伸手一抓就是一把。这些小虫子被我们抓回去后,打一盆水,把虫子往水里一倒,虫子就在水中噼噼啪啪地放起屁来,屁放完,然后再淘洗干净,加点盐放在锅里爆炒,吃起来又香又脆。

今天,当我望着那一望无涯的碛坝和那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心里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楚。再过几年,三峡工程蓄水到期175米,这里将变成一片汪洋,涓涓小溪里的螃蟹、广阔的碛坝、鹅卵石下的“屁巴虫”、银白色的沙滩、集群而飞的沙燕将全部消失,只能永远留在我记忆中了。

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来告别我童年的小岛,离情别绪如潮水般一下漫过心海,使人沉重得透不过气来。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2年调查,南沱镇坪西村(又叫坪西坝)规划生产安置人口1052人;现在,人口已增至1300多人。三峡涨水,世居在这个岛上人的1000多人就要分开生活、分开栖息了。

在进行大搬迁、告别坪西坝这块宝地之后,他们的生产习惯、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全部要发生巨大变化,因为,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改变生存状态。

坪西坝人是值得骄傲的,他们一年有八九个月生活在长江的岛中,可谓“江山自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他们祖祖辈辈守候在这块沃土上,把岛上500多亩土地挖了又挖,翻了又翻。一家人守着几棵桂圆树,生活得有滋味、有情趣,煞是令人向往。

我在岛上生活多年,熟悉这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状态。春冬季,长江水退,岛的四周裸露出一大片沙滩和碛坝,沙滩可以种植榨菜、烟叶、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碛坝可以晾晒榨菜。夏秋季,江水上涨,沙滩全部淹没,岛上的甘蔗熟了,柑橘熟了,瓜果熟了,桂圆熟了,眼望着一个金灿灿的收获季节,谁不喜上眉梢,甜在心头?

桂圆树一般是隔一年结一次果,一棵桂圆树少则结果上百斤,多则可以收获1000多斤,最高的产量可达到2000多斤。一斤桂圆可卖8元到10多元不等;生长较好的一棵树,两年就可收入一万多元。一家人有几棵树,算算这笔账,他们一年收入有多少呢?

2000年4月末,我岛上儿时的伙伴、村支部书记张超胜告诉我说,岛上人均收入4700多元,每个劳动力年均收入6700元。很多人家收入都在几万元以上。

在北京木樨地,我曾和一位报告文学作家谈起过我童年在这个岛上的生活,他惊叹长江上竟有如此美妙的“桃花源”,也叹息这个小岛将沦为一片泽国。

准确地说,我10岁至15岁在坪西坝生活,夏天读书,江水上涨,我常常背着书包乘船过江去上学。那年月,花生是集体劳动掏过的,但常有遗漏的花生掩埋在沙土里,不论多么细致也掏不光沙土里的花生。但我发现了在沙土中捡落花生的秘密。江水在狂涨时,速度很快,有时一天要上涨四五米。这个时候,我就沿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沙土走,一浪打来,沙埂上的花生就露了出来,可以毫不费力地捡得花生,几个小时下来,我的书包已装得鼓鼓囊囊。我索性学也不上了(那时读书无用论盛行),回家煮上一锅盐水花生,美美地享用一餐。

有时捡得太多,就用石磨碾成花生浆煮稀饭吃。

我常常为我这伟大的发现而自豪,别人掏遗落在土中的花生,要用铁锄、铁耙挥汗挖上半天,才有几十颗、几两的收获,而我则不用任何器具。我不用挥汗如雨,只在涨洪之时利用长江一个又一个的浪涛会淘洗沙埂的劳作,嘴里哼着“你家哪里住啊,我不给你说,平西坝哟,庙崖河”的歌儿,踩着松软的沙土,踏着浪花,顺着沙埂与浪潮的接壤处走,乐滋滋地捡回三四斤花生。

虽年代久远,但我记得很清楚,为了捡落花生,逃过很多次学,但从来没有挨过父母的骂,因为那个年代,是填肚子比什么都重要的年代。捡一包花生回家,全家人眼中都闪烁着惊喜之光。

我登上坪西坝,不敢惊扰乡亲们,独自一人在蓊密的桂圆树下踌躇。画眉在树丛中蹦蹦蹿,斑鸠在树丛中唱歌,点水鸟仍是一跃一跃地飞,一切的一切还是儿时的模样。

掩映在树丛中的房子还是老样子,砖墙、土墙,土墙、砖墙……仅是从这些旧房子看,肯定是“现在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但这仅是一个表象。

三峡工程上马,乡亲们知道自己的家园将全部被淹,从80年代开始,就没有向住房投入几个子儿了。他们住着破旧的房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手里面紧攒着一年又一年的积累,准备在搬迁新家时作一次大的投入。

说实在话,这些年来,乡亲们靠水吃水,靠岛吃岛,承包到家的河滩地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种榨菜、种烟叶、种芝麻、种花生,桂圆树也长势喜人。按照现行的移民政策,农村移民是可以淹前两头经营的,即在江水没有涨起来之前,可在原有的土地和新安置的土地上种植庄稼,收入全归移民自己所得。

涪陵区移民局副局长徐本栋告诉我说,坪西坝的移民对桂圆树有着特殊的情感,在移民安置初期,他们提出要在新垦的土地上种植桂圆树。移民部门也与科研单位携手合作,加快培植桂圆苗的步子。桂圆树为何只生长在坪西坝这个岛上,其他地方能不能长出桂圆树并结出甜美的果实?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移民局和农业科研部门为此伤透了脑筋。岛上的桂圆树是不能迁走的,能迁走的小桂圆树还不知到了新地方能不能生存?会不会患水土不服?

坪西坝的土质太松软、太肥沃了,岛上四面都有湿润的江风吹拂,有充足的日照,有雾露的滋补,树上才结出甜津津的桂圆。

我来到一棵桂圆树下,静静地站了下来,望着那四伸的树丫,感受着绿阴下的恬静和温馨,思绪回到了童年……

就是这棵树,我小时候曾和伙伴们多次爬上树去玩耍,在没结果实的季节,就比试谁爬得快,谁敢在枝丫上玩弄“空中飞人”的把戏。听大人们说,桂圆是滋补品,吃多了容易上火,可我们不信,认为那是“摇树枝哄麻雀”的事,其真实用意是叫我们小孩不要偷桂圆吃。

每当桂圆挂果成熟的季节,瞅瞅四周没有人,我就偷偷地用弹弓打几粒下来尝鲜。有时,就像孙悟空钻进蟠桃园偷吃仙桃一样,爬上树去偷吃桂圆,有时吃得太多,果然尿胀,屙血尿,雀雀痛,还不敢说。

那年月,全国上下都在抓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特殊时代,如果发现谁偷吃了桂圆,就要遭受极为严厉的惩处。

我父亲是岛上的教师,很受人尊重。他常教育我不要做坏事,可我有时实在是经不住饥寒的煎熬,违心地偷吃了乡亲们的桂圆。虽说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中,几乎每一家人都以不同的形式偷吃集体的桂圆、花生、芝麻和粮食,但我不同,我是岛上唯一的一所小学的老师的孩子,应该有“饿死不食周粟”的精神。

而今,我站在当年曾偷吃过桂圆的树下,心里掠过一阵歉疚和犯罪感。

我记得很清楚,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岛只有五六百人,时光不过流逝二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到了90年代,全岛人口就陡增至1300多人,全部成了三峡工程的移民。

我母亲的坟墓就埋葬在小岛的最高处,离我儿时居住的学校只有100多米距离。每逢春节,我的兄弟姐妹四家共12口人,都要到岛上扫墓,插上香烛,鸣放鞭炮,以祭奠不幸早逝的母亲。

三峡就要涨水了,全岛大部分将被淹没,只剩最高处的小学和母亲墓地周围一小块陆地。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开始,随着三峡工程三期水位日益临近,坪西坝的父老乡亲们将根据移民规划,全部搬迁出这个美丽富饶的小岛。

南沱镇的党委书记冉启林告诉我说,区镇村社的干部为把村里的移民迁走和安置好,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干部们走乡镇、串村社、上涪陵、到重庆,踏破铁鞋,为的是给坪西村的1300多号人找到栖身地。他们这里找寻、那里联系,按照农村移民“以土为本”的原则,左邻右舍都找不到收入能达到坪西村水平的土地。农民没了土地,就失去了根本。后来,村里除了个别移民自己联系到附近农村安家之外,绝大多数移民都搬进了城。

母亲的坟墓迁不迁呢?我们兄弟姐妹四家人常常讨论。按三峡有关移民政策法规的规定,埋了15年以上的坟墓可以迁,也可以不迁。我向长眠在这个岛上已经30多年的母亲行了三鞠躬礼之后,转眼望了望这个四周还是静悄悄的岛屿,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潮水……告别母亲的墓地,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

这块土地是神奇而富饶的,60年代养活四五百人,90年代养活1300多人;这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贡献。这里的父老乡亲勤劳、善良、勇敢,他们在有限的土地和有限的环境容量中,在人均只有两三分地的窘况中,硬是凭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了自己。

在坪西坝,村里的父老乡亲们认出了我,惊喜地围拢来,纷纷向我咨询有关移民的政策法规。

一阵寒暄,一阵嘱咐后,告别了父老乡亲,在离开坪西坝的路上,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步一回头,久久不忍离去……

因为,我知道,岛上那四季永不枯败的、永远充满生命之绿的桂圆树、柑橘树,到2008年——在江水淹没这个小岛之前,将被我的父老乡亲们挥泪砍掉,那些世居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新、旧房屋,将在移民们的泪水和号子声中被推坍、被炸毁,为了长江航道变成坦途,岛上一切阻碍航道的屏障将被彻底清除掉,这个富饶而美丽的小岛大部分将成为水下泥沙……

2006年5月30日是传统旧历的端午节,在这个酷热的下午,我和涪陵移民局副局长徐本栋、南沱镇移民办主任周明一行三人来到了江中心的坪西坝。

岛上1000多名移民已于一年前全部搬迁完毕,所有的房屋已全部夷为平地,岛上荒草丛生,荆棘遍地,刺苞横行。徐局长介绍说,移民搬迁过后,岛上已全部停电停水,实行“全面封锁”。考虑到安全问题,大小船只一律不许载人到江上岛。

这一次坪西村之行,也是我向这个村庄做最后一次告别。

我沿着那些曾经熟悉而现在根本没有路的泥泞地,小心地摸索前行。我去寻找母亲的坟茔,好不容易找到了方位,可篱笆、锯齿刺、花生地、包谷林、桂圆枝丫等挡住了所有的路径。我不顾一切地拨开荆棘,来到长满荒草的母亲坟前,已是汗流浃背。

我把手中的矿泉水当酒洒在坟前,没有带香烛、钱纸,便把手中的笔记本撕下几页,当做钱纸点燃,然后,我双膝跪下,向母亲做最后一次叩拜……

没带香烛,但我用一瓣心香、用最简单的仪式祭奠了我的母亲。

离开墓地,周明主任在前面带路,我们一行三人在杂草丛生的岛上转来转去,希望能找到一两个人。坪西村的人全部搬迁了,可肥沃、松软还在,岛上的庄稼和杂草都长得十分旺盛,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真是“庄稼与杂草并存,江鸥与孤雁齐飞”。

周明对我说,移民搬走已快两年了,水还没涨起来,地也没淹掉,迁走的移民觉得土地不种庄稼太可惜了,就有部分人回来种玉米、花生、芝麻等农作物,移民的想法是在水淹之前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虽然封了岛,但土地没淹,政府应给移民的补偿还没全给完,这些肥沃的土地闲置甚是可惜。部分移民就从20公里外的城里返回来种上庄稼,淹前两头经营,正是政府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体现。”

徐局长对我说。

我们几乎转了半个岛,才找到了几个正运送榨菜的骡马队和几个给花生施肥的移民。一个年过半百的移民老远就打起了招呼:“徐局长、周主任,你们上岛来做啥子嘛?”

“是来看你们在做啥子。”

周明主任对岛上的每一个移民都能叫出姓名。他告诉我说,这个移民叫李世生,一家13人,光是移民补偿金就有25万元,已在城里买了两套房子。

李世生的老伴笑眯眯地对周明说:“周主任,我正要找你,你就来了。我家迁到涪陵城南,儿子在海南打工,35岁才结婚,已经要生孩子了,还不知道在哪儿办生育指标手续?”周明给她详细讲了办手续的过程。

“你带上户口、结婚证去办手续,如果遇到了麻烦,就找我。你直接找区计生委的何主任也行,就说是我叫你去的,保证你能办好。”徐局长补充说。

有移民局长给她“打包票”,李世生的老伴笑得一脸灿烂。

“我记得你在城里打工,怎么又来种庄稼?”徐局长问她。

“是呀,我在城里当保姆,煮饭、洗衣,一个月350元,还包吃三餐。李世生一个人又回来种庄稼,我就随他来了,也打个帮手。其实我在城里当保姆也很习惯,就是用不来全自动洗衣机。”

徐局长笑了起来,接着就教她怎样先按哪个(按钮),后按哪个(按钮),如何加洗衣粉等等。

“现在那家主人还打电话催我回去呢。我不回去了,我要去海南给儿子打工,带孙子了。”她说。

“你已搬到城里了,就该在城里打工。来坪西坝种庄稼,日晒雨淋,没电没水,蚊子叮咬,能挣多少钱?”我问李世生。

“在城里打工,收入不高,也不稳定。在坪西坝种庄稼,一年轻轻松松就能挣上一万多元。”李世生还说,水把地淹了就种不成庄稼了,只有回城里去打工。只要水没淹,庄稼人就眼馋,老是惦记着庄稼活。

水位达到法定175米水位,三峡库区将形成124座孤岛,还有近万村民生活在孤岛上。这些村民买柴米油盐、就医、孩子上学等都会在交通上受到极大限制。困在泱泱大江之中的岛上村民,已成为政府的一块隐隐作痛的心病。

据我所知,政府已拿出几个方案,比如,修建桥梁,把库区每一个小岛与陆地连接起来;可是,修了桥梁就得修公路,这不是修一座桥的问题,而是要修近百座桥梁,巨大的投资是地方政府吃不消的。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让全部村民搬迁,把岛屿变成旅游胜地,让来三峡游玩的人上岛度假。可是,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岛上的土地耕种、管理又成为大问题。

徐局长告诉我,再过一段时间,移民补偿金全部到位,坪西村的建制就取消了。现在,坪西村的移民全都进了城,支部书记张超胜也搬到城里做小生意,但在坪西村的建制消亡之前,这位坪西村的最后一任党支部书记,仍在为政府和移民履行着最后的神圣的职责。

我突然感到有些伤感:中国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坪西村,这个被称为三峡库区第一富饶的村庄,将在中国行政建制的版图上永远消失。我不敢相信,这个令我梦绕情萦长达了半个世纪的村庄,难道真的就这样永远变成了梦中的回忆?

三峡蓄水到175米之后,一部分风光名胜古迹也会因淹没而永远消失,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崭新的风景会呈现出来。在重庆库区干、支流长达4450公里的水岸线,由于坡高地陡,很少会有一个整村会全部搬迁和全部淹没,因移民搬迁而取消一个行政建制村就有所不同,淹没了,取消了,就意味着永远消失……

同类推荐
  • 替全世界去仰望

    替全世界去仰望

    关于文艺、青春、三观、岁月、热血、路上和文字的事——写给所有挣扎着老去的年轻人。
  • 目倦集(格致文库)

    目倦集(格致文库)

    应北岳文艺出版社之约,编成此集。各类短文,体式不一。这种编法,在五四以后,好像多有,而近年则渐少,内容上要有一个中心才能为读者青睐。真是“曾近正宗,今非主流”矣。
  • 中国文学的现代叙事

    中国文学的现代叙事

    现代性与启蒙运动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性产生于以启蒙运动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真正能治疗现代性的疾病甚至是生态危机的唯有现代的文学和诗歌,因为后者是站在前者的对立面的,就像科技永远不可能取代人文科学的警示牌一样,现代性离不开人们对它的反省。只有树立人性的文学思想,才能拯救现代性的危机。
  •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 浆糊梦

    浆糊梦

    《浆糊梦》是一部张佳玮读金庸的随笔集,作者把金庸小说里可看可品可回味的部分,杂糅进他独特的视角和脑洞,提出许多有趣的创见。金庸的武侠世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体悟,张公子与读者一起,解读字里行间的烟火气、兄弟情、情人泪,从老故事里发现新味道,老江湖里捣浆糊。
热门推荐
  • 我真的不是废柴啊

    我真的不是废柴啊

    异族入侵,人族势微,不得已全民皆武。一介废柴林枫也加入了这个队伍,无奈他是天下间最差的根骨,可是他够努力,也够勤奋,终于一步步走到武道巅峰,终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且看废柴林枫拯救人族,忽悠异族的风趣故事。
  • 半米阳光的午后

    半米阳光的午后

    “肿么了小弟弟?怎么在撕书啊?”,文睿身边跳出来一个女孩。小浠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奇怪的男孩,明明就是可爱的男孩,却是那么让人心疼。这部是一本微小说,是风华的好朋友发生的一些事,风华写下来,是为了鼓励他,和那些自己的梦想被否定的朋友。睿睿小朋友,鑫鑫真心希望你快乐,请快乐吧,你的梦想还没有完全被否定,你还有我啊。
  • 冷帝霸爱:爱妃不乖

    冷帝霸爱:爱妃不乖

    一朝穿越,想她堂堂正正二十一世纪的数理化全才,居然落魄到需要看人脸色过日子??!哼!想都别想,不得宠?好欺负?敢瞧不起她?好,怎么说她现在也是皇贵妃,后宫又没有皇后,她可是大姐大,所以……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死灵与法师

    死灵与法师

    她是天底下最孤傲最冷酷的死灵法师,所有的人都惧怕她。但是面对一个国家的军队都面不改色的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个她召唤出来,本应该听她的命令,无条件服从她的死灵身上频频失控。为了这个独一无二的死灵,她要做一个天底下最快乐最美丽的死灵法师。
  • EXO之周日偶像来袭

    EXO之周日偶像来袭

    林萧染是韩娱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甜美的外表,纯真的性格爆红,出道一周粉丝过百万,最近接了一部名叫‘周日偶像’的节目,而一起参加节目的还有少女时代林允儿,FX郑秀晶,超人气偶像鹿晗,吴亦凡,世勋,伯贤,灿烈,艺兴,韬。接下来的他们将住在同一个宿舍中一起生活,然后在周日这一天中一起出动完成节目组给出的奇葩人物,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呢?大家敬请期待吧。
  • 天气晴朗

    天气晴朗

    新人新作。主角男崔泽生,多罗集团董事长长子,女主阮艾兰,流浪江湖的侠客,从架空时代穿越来了现代。
  • 灸法秘传

    灸法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突然重生不一样了

    突然重生不一样了

    当欧阳恒重生后,他定要弥补上辈子的遗憾。却发现这个世界不一样……
  • 陌上花开两相欢

    陌上花开两相欢

    茫茫苍生,余生漫长。谁牵扯了那一根情丝,与茫茫世间缠绕不息?几番回头,无甚用处?时间又是否在角落里等着她?只差一回首,便可惊艳余生的灿烂时光?她的未亡人,是否并非眼前烛光萦绕之间的线条柔和男子,亦或是那个身娇体弱她大发善心之下的倾心相许。是否时间的尽头,才能与那人再见上一面?只叹一声沧海茫茫,不见回头路……?她纵然相信,未来的某个地方,她会遇见繁花盛放、阳光普照!纵然这里黑暗深沉,那也比不过她一颗冰冷的内心!她自始至终相信,阳光会普照万物,黑暗会悉数褪尽……多年之后,他们各自继位。叶长华终究是感叹一句:终究是负了她……当匀国嫡长公主邂逅临国质子与君国太子殿下,命运的齿轮又会开启怎样的一场命运使然?这一生,被欺骗,被利用,终究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