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注意力的训练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对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具有定向、组织和调节等作用,使之处于积极状态,保证了对注意对象的清晰反映,从而提高了心理活动的频率。注意力是人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但注意力也与感知等心理过程一样,是有发生发展过程的,而且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智力发展水平。因此注意力也是幼儿智力因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了解幼儿注意力的发展特点,对开发幼儿的智力有重要意义。
1.注意力在孩子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力特征,它在幼儿智力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使孩子的心理活动有选择性
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之中,每时每刻进入感官的刺激信息有千千万万,应注意对这些信息的选择。使幼儿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与当前活动有关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信息,同时排除与当前活动无关的、甚至起干扰作用的刺激,使幼儿的心理活动有选择性,从而保证了对注意对象反映的清晰性。这在幼儿智力开发中有重要意义。
(2)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监督和调节作用由于注意力能使幼儿从繁纷复杂的刺激中区分和选择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这样注意力就对心理活动起到组织、监督和调节作用,使幼儿能专心致志,保证心理活动的效率。这正是幼儿智力活动必不可少的。
2.孩子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3岁之前婴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是无意注意,3~6岁幼儿的有意注意虽然有所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外界刺激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鲜明和具体形象的外界刺激,如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突如其来的变化等都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电视、电影中的生动形象、强烈的明暗对比、运动多变的画面等更易于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能发现与经验不一样的新奇事物和事物的新颖性。这种新颖性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②与兴趣和需要关联的事物逐渐成为幼儿无意注意的原因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需要也扩大了,兴趣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凡是与幼儿兴趣和需要关联的事物,皆能引起他们无意注意。例如,一个幼儿对玩娃娃有兴趣,他不仅很注意商店柜台里的玩具娃娃,而且会长时间注意观看有关娃娃的电视节目。在大一点的幼儿中,也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社会活动的需要,周围的生活事物,影视中的英雄、明星都可以成为幼儿无意注意的对象。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模仿游戏之中,他们甚至能持续1~2个小时。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寓教于乐游戏是促进幼儿无意注意发展的最好方式。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无意注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更多的受新异的或明显的带有响声的刺激所支配,由于兴趣的不稳定性,其无意注意更容易随着兴趣的变化而转移。中班幼儿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较长时间保持无意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比中班幼儿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更长。如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成人讲有趣的故事等。
(2)孩子的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言语能力特别是内部言语能力的逐步提高,开始能以词语表达自己的活动意向,对自己能提出一些活动目标和任务要求,这样,幼儿就能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一定的组织和调节。幼儿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起来。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一个发展过程,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例如,3~4岁幼儿注意力很不稳定,有赖于成人帮助组织注意。例如,提出注意的对象、要求,维持注意力的稳定性。5~6岁的幼儿开始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有意注意开始形成,但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
有人用孩子做选择反应实验。刺激为强弱两种信号,反应为按电钮。实验时,孩子分为两组,一组是要求孩子根据言语指令对强刺激信号作出按键反应,二组孩子要求根据言语指令对弱刺激信号作出反应。结果表明,第一组3~7岁的孩子都能对强刺激作出反应。第二组孩子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3~4岁的孩子不顾主试的言语指导大多数对强刺激作出反应。4~6岁的孩子有70%对弱刺激作出反应,6~7岁孩子则有90%对弱刺激作出反应。这说明那些不能引起幼儿注意的弱刺激,在言语的指导下,也能使幼儿加以注意,并且这种有意注意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发展起来的由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处于低级阶段,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难以用意志努力来保持注意,所以在选择注意对象以及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等方面,都离不开成人的帮助。在幼儿园新的生活中,教师对幼儿提出的教育任务、要求,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对集体和他人承担的一定的义务、责任等都促进了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成人对幼儿有意注意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一是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标、对象,如指出要注意听什么、看什么等。二是提出问题,用言语组织、引导幼儿的注意方向。例如,提示幼儿注意看两只相似的猫的耳朵。三是教给幼儿维持有意注意的方法,如看书时用手指着,或一边看一边说等。
(3)孩子良好注意品质的发展
人的注意品质体现了注意发展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稳定性增长,注意的范围扩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等品质都有一定的发展。
①注意稳定性的逐渐增强
幼儿的注意指向同一对象和活动的持续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实验证明,在一般条件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4岁能够集中10分钟左右,5~6岁能够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如果组织得当,5~6岁幼儿可保持注意20分钟左右。研究表明幼儿若从事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注意的稳定时间明显增长,2~3岁幼儿的注意可达20分钟,5~6岁可达96分钟。此外,幼儿的知识经验、性格以及活动的特点等都可影响其注意的稳定性。但总的来看,幼儿注意稳定性水平较低,极易受外界干扰,出现分心等现象。这一点与前面分析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不稳定等特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幼儿教育应因材施教,根据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年龄特征,安排活动时间、作业时间。集中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兴趣,应多样化。
②幼儿注意的广度逐步扩大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刻能清楚注意对象的数量。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扩大。这主要原因在于幼儿缺乏知识经验,眼球跳动距离比成人短得多,不会运用边缘视觉等。由于幼儿的注意范围小,因此,在进行智力开发时,应注意同时出现的刺激物数量不能太多,排列应有规律,要求也应该明确。这些因素都能影响注意的广度。
③幼儿注意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注意力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注意力的分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与幼儿认知能力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熟练动作少有密切关系。只有经过专门训练并达到熟练程度的活动,才能形成注意的分配。教师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训练幼儿的动作,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训练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
④幼儿注意转移能力不断发展
注意的转移是注意主动的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中去。幼儿注意转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展,这与幼儿活动的目的性的增强,言语能力以及自制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3.孩子注意力的开发
在幼儿期,幼儿注意力的训练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1)注重训练孩子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直接兴趣是幼儿无意注意的源泉,幼儿的注意受兴趣所左右。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或游戏,注意力不但容易集中,而且维持时间也比较长。例如,幼儿对熊猫感兴趣,幼儿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观察熊猫的长相,走路和吃东西的样子。训练幼儿广泛的兴趣,逐步提高兴趣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幼儿注意的发展。
(2)训练良好心境,消除不良情绪
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有明显的动机和组织作用。幼儿的注意受情绪的制约,幼儿的兴趣也受情绪的影响。因此,训练良好心境,消除不良情绪,是训练幼儿良好注意品质的有效途径。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幼儿体力、智力和情绪的变化情况,安排幼儿的活动,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心境。幼儿与家长、教师情感沟通,情感融洽,父母及教师的良好的情绪示范,正确的教养态度,对训练幼儿的良好心境和消除不良情绪也有重要作用。
(3)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训练孩子掌握动作技能幼儿的知识、经验不仅有助于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能促进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注意力的分配等良好注意品质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动作和技能,并熟练掌握,这对幼儿适应环境,训练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十分有益。
(4)防止分心
由于心理发展水平不高,幼儿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困难,如教育失当,幼儿容易出现分心现象。分心的原因主要是有无关刺激干扰、身体疲劳、缺乏兴趣和情绪的支持等。防止分心的方法有:排除无关刺激干扰;灵活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防止幼儿疲劳产生;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应把幼儿出现的分心与注意力障碍区分开来,幼儿注意力障碍是孩子时期在一定条件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应明确产生原因,进行治疗。
(5)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孩子活动
幼儿注意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幼儿注意发展规律,合理组织活动,并配之以各种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根据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应创设良好的环境,减少无关干扰。游戏为主,在游戏中,玩教具要形象、新颖多变,颜色鲜明等等,都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好办法。再如,根据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逐步分解,是训练幼儿有意注意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