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承无疑是一种面对面的索取,奉承者十有八九有求于被奉承者,至少也是一种“有偿投资”。过多的甜言蜜语犹如高利贷,听得愈多,信得愈切,持续得愈久,愈要求付出昂贵的代价。
一只狐狸正在找吃的,在河边碰上了一只仙鹤。狐狸想了想,说:“早安,聪明的仙鹤。近来您的身体好吗?”
“很好,谢谢您!狐狸先生,您有什么事吗?”仙鹤回答说。狐狸说:“我有些问题想请教您。如果风从北边吹来,您的头朝什么方向转?”“当然是朝南面转啦。”
“如果风从西面吹来,您的头朝什么方向转?”
“朝东。”
“您真聪明!”狐狸靠前一步,又问,“假如风从四面八方刮来,那该怎么办呢?”
“那我就把头伸进翅膀里去——像这样!”仙鹤说着,得意地做给狐狸看。
没等仙鹤把头露出来,狐狸“唰”地往前一扑,狠狠地咬住了仙鹤的脖子。
这是一则寓言。一个是狐狸,一个是仙鹤。狐狸是阴险、丑恶的象征,仙鹤是优秀、美好的象征。故事的结局是狐狸吃了仙鹤,险恶吞噬了美好。靠的是什么,不是靠狐狸的强大,也不是靠狐狸强攻硬取,靠的是狐狸的一顿奉承。奉承有如此之威力,令人惊叹,足令我们好好对此加以剖析,以利我们识其面目,多加防范。笔者结合这则童话试做破译:
其一,奉承类如赞美。奉承者巧以伪装,以求乱真,蒙骗对方,先令对方接受,继而让对方陶醉,从而取悦对方,接近对方,获得好处,达到目的。其实奉承与赞美具有本质上的不同:首先,赞美要有其实,然后才谈得上赞美,无“美”可言,又赞什么呢?其次,赞美源于一种公德感,是扶正褒善之美德的体现,它没有个人目的,光有美,他未必“赞”你,亦属自然。
其实,识别赞美与奉承的区别并不太难,难的是有些人好大喜功,听了中听的话,就两眼发蒙,不能自省。狐狸对那仙鹤巧以奉承,却一直装作是赞美,一则表现得很亲切,二则表现得很诚心。它专拣仙鹤的痒处挠——聪明,是最入耳的话了。当头一个“聪明”,虽系客套,却不失亲切和热情,听着让人来精神。其实狐狸压根儿就没有认为仙鹤有何“聪明”之处,相反正是抓住了仙鹤好大喜功的弱点,照准了它的“糊涂”设下了这个骗局。它的险恶目的是要吃掉仙鹤,获得一顿美餐。看来仙鹤的悲剧,一是狐狸的狡猾使然,二是仙鹤的弱点所致。
其二,奉承一向为人所深恶痛绝,避之唯恐不及。一般情况下,一听溢美之词,会激起人的防备之心,要想奉承得逞,其实不像电影那么简单,毕竟现在精明人多了。
奉承者当然看清了这个形势,不会直截了当,一脸媚相地对着你的。它往往设下一个陷阱,不动声色地把你诱入圈套,引进罗网。不是有个试验吗?试验者以一锅沸水,投青蛙入内,青蛙均拼命挣扎,一一逃脱。试验者改换一锅冷水,偷偷加温,青蛙不能察觉,醉心享受,结果被煮死于锅中。而今奉承之技与此类同。奉承者为达到其个人目的,可谓用心良苦,挖空心思,用尽心计。
奉承不再是平面式的、一次性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系列,旁敲侧击,迂回渐进,层层向前,由浅入深,渐露凶相,直至达到目的方休。狐狸在奉承之初,已然拟计在胸,接下来不过是依计行事而已。它先是亲热地招呼,一个热情的问候,从而套了近乎,为进一步搭话、施计打好基础。继而以“请教”的口吻,谦恭的姿态,诱导仙鹤表现自我。在仙鹤竭力表现之下,狐狸推波助澜,不失时机,大加赞赏,同时已然悄悄趁势逼进一步。结果仙鹤得意忘形,陶醉一时,遂成了狐狸的口中餐,犹似醉而未醒。
破译“奉承”,当然不是为一则童话而饶舌,只为当今社会如狐狸、仙鹤之情形者颇多。但愿此小文为“仙鹤”们注一针清醒剂,并为识别“狐狸”提供参照。
没有不可解决的困难,只有无法逾越的心灵堡垒。
敢于应对挑战的开拓者个个都是解决问题、排除困难的高手。开拓者明白:困难可以把人击垮,也可以让人重新振作。当人没有勇气面对困难时,它们是不可逾越的高山;当人借勇气、凭毅力克服那些困难后,回头再看时,它们不过是一只只纸老虎。
作为一名出色的开拓者,他们更是敢于面对形形色色的困难。因为,说白了,他们的工作就是带领自己的下属,以最圆满的方式解决瞬息万变的商场上的问题;以无畏的勇气去面对困难的。
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在勇敢者眼里是不足为惧的,而在那些懦弱者的心目中,困难总是不可逾越的,他们习惯高估困难,从而给自己的无能披上一件遮羞布,为自己的懒惰搭一张温床。而所有那些把困难垒高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把自己划分到了失败者的行列中。
人生旅程中,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力和困难。但是,我们没有必要高估困难。其实困难是一只纸老虎,你怕它,它就会凶猛,你不怕它,仅一指就可捅破。
方与圆、刚与柔两者的含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圆为和谐、变通、灵活性,体现了柔韧、柔弱的一面,方则为个性、稳定、原则性,体现了刚直、刚强的一面。刚而能柔,这是用刚的方法;柔而能刚,这是用柔的方法。强而能弱,这是用强的方法;弱而能强,这是用弱的方法。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也有以柔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处世亦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