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企业迅速灭亡的经历与凶猛、强悍的恐龙物种灭绝的原因如出一辙。由于恐龙神经系统非常简陋,大脑发出一个行走的指令,需要两分半钟才能传达到它的足部,而足部的一个感觉反射到大脑,也需要同样的时间,这样的反应速度自然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了。
这让我们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句经典格言,叫“大有大的难处”。这话本来是说贾府家业大,人口众多,管理难度大。用在企业管理上,这话同样成立。企业发展超过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很容易罹患“大企业病”。
所谓大企业病,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诸方面,不知不觉地滋生出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的一种慢性综合病症。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曾对企业的这种病症有过生动的描述:染上“大企业病”的企业,就像一个穿上了很多层毛衣的人,不但体态臃肿,行为愚钝,而且感受不到市场的温度变化。可是,即便存在这样的致命,许多大企业还是试图套上更多层的毛衣,为使自己显得更大。
这些企业的领导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几乎丧失理性的行为呢?因为他们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只知道“进”,只想着把企业的名声搞得更大,赚取更多的利润。企业在获得迅猛发展之后,领导层往往会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掌握了经营企业的成功宝典,只要依照原来的模式复制下去就可以不断做大做强。结果呢,没有一个企业能靠着单纯的超大规模健康地存活下来的。三株公司将保健品行业的运营模式复制到“人才、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只知道“进”,不知道“止”,结果根本无法在这些领域取得竞争优势,自然难逃一劫了。
【事典启悟】
在国外,一味贪大,追求虚名死于大企业“恐龙病”的案例也并非鲜见。最近,享誉全球成立于1908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这在全球引起了巨大震动。这个曾经作为美国梦象征的百年老店,曾经创下无数奇迹,它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到了凡间,宣告这家美国制造业巨擘的霸主时代终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用的破产并非偶然,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助燃剂的作用,其真正原因也离不开通用过度追求贪巧之功引发的“大企业病”造成的种种弊端危害。
中外这些大企业由盛而衰的经历,从反面告诉我们,当企业四处扩张、膨胀起来之后,知道适可而止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一个企业是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味追求虚名,不做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也难以成大气候。
40赏给他人名誉不要太随便
【原文】
赏誉勿轻,轻者誉贱,贱则无功也。
【译文】
赏给部下名誉不要随便,太随便了名誉就不贵重了,不贵重就失去了它的功效。
【释义】
赏给部下名誉是为了激励其再接再厉,创造更大的成绩,但是如果奖赏不当,过于随便,时不时地给部下一些小恩小惠,反而不能达到应有的结果了。因为荣誉得到得太容易,功臣也就不懂得珍惜了,就易于懈怠他的事业了,而且还容易因赏赐不公引起内讧,因此,明智的上司不会随便赏赐部下。
【事典】
司马伦,字子彝,为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魏嘉平间封安乐亭侯,后改封东安子,拜谏议大夫。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其子司马衷继位,司马衷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旁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中,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大封文武百官。
不久,司马伦又从晋惠帝司马衷手中篡得皇位,改元建始,司马衷被尊为太上皇,迁入金墉城居住。他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一般。
司马伦在囚禁晋惠帝之后就开始大肆封赏,马上把对其篡位有功的亲信们提到重要权位上来:立世子荂为皇太子,封子馥为京兆王,虔为广平王,诩为霸城王,皆侍中将兵。以梁王肜为宰衡,何劭为太宰,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义阳王威为中书令,张林为卫将军。
古人云:“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人飞黄腾达了,提拔一下几个亲信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司马伦在这方面做得实在太突出了,居然宣布:只要是他的亲信,都可以提拔,而且全部破格,即使是给自己当过奴仆、赶过大车的也一律加官晋爵。有史书记载:“贤良方正、直言、秀才、孝廉、良将皆不试;计吏及四方使命之在京邑者,太学生年十六以上及在学二十年,皆署吏;郡县二千石令长赦日在职者,皆封侯;郡纲纪并为孝廉,县纲纪为廉史。”“其余党羽,皆为卿、将,超阶超次,不可胜记。下至奴卒,亦加爵位。”弄得每一次朝会,都“貂蝉盈坐”。
“貂蝉”跟三国时的那个美女貂蝉无关,而是等于一张入宫的通行证。当时有个制度规定,有资格入宫去跟皇帝面对面的王侯大臣都戴用绣有蝉形图案的帽子,然后还要在帽子上悬挂一条貂尾,表明你是个有特权的人士。具体做法是:侍中的貂尾在左侧,而散骑常侍的在右侧。本来,以前侍中和散骑常侍人数并不多,可现在司马伦为了表示自己亲信数目多、规模大,居然让这个数目达到97人之多。
由于加封的官太多太滥,以至于搞得当时都没有貂尾巴插在官员的帽子上了,只好用一些狗的尾巴进行凑数。民间编出歌谣讽刺说:“貂不足,狗尾续。”讥笑赵王所封的官员,不论身份地位,不管能力如何,一律赐官封爵,简直就是把珍贵的貂皮续上狗尾充数,这就是“狗尾续貂”这个成语的来源。浮滥的赏赐与猛烈的杀伐互相促进,一直延续到西晋统治的消亡。
各地诸侯听说连司马伦这样不学无术的人都敢篡位称帝,均感愤愤不平,争先恐后地前来抢夺皇位,遂引起一场长达16年的内乱。
其中,齐王司马冏积极参与了赵王司马伦废黜贾皇后的行动,但没有得到满意的职位。他看到司马伦篡位后人心浮动,于是积极策划起兵。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等亦起兵呼应。四月,广陵公司马漼自南掖门入宫,攻杀孙秀、许超、士猗等于中书省。司马伦兵败,赐死于金墉城,妻子党羽皆处死。
【事典启悟】
在现代任才、留才、养才的过程中,权力的分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权力分配过与不及都会造成负面效果:权力低了,手下会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给某人的权力高了,别人会认为分配不均,相互产生仇恨。所以,赏给部下权力不要太随便了,要三思而后行,恰到好处才是一门硬功夫。
41受誉知辞让,能解除上司疑心
【原文】
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
【译文】
接受荣誉要懂得辞让,懂得辞让就能显示美德,显示美德就可以解除猜疑了。
【释义】
在谋取权力和荣誉的过程中,很多人喜欢对本应得到的权力和荣誉装作不闻不问,任其自然,或者辞而不受,这不仅可以显现一个人的谦逊美德,而且还可以掩盖其功利之心,避免引起上猜下疑。
【事典】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83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不料都尉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逃跑了。于是曹操便把账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打徐州。
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来到徐州城下,刘备率军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
席间,陶谦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并对刘备恳切地说:“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公乃汉室宗亲,正当为国出力。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我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
刘备闻言愕然,急忙推辞说:“我虽是汉室皇裔,但功德不足称道,任平原相犹恐不称职。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您这样说,莫非怀疑我有吞并之心·”
陶谦表白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绝非虚情假意。”
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阳,威胁曹操后方,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
陶谦见曹军撤走,徐州转危为安,便差人请刘备、孔融、田楷等入城聚会,庆祝解围。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提出让徐州。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吗·”陶谦推让再三,见刘备终不肯受,便说:“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请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如何·”众人也都劝刘备留驻小沛,刘备方始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