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石敬瑭将皇帝的护卫杀光以后,却也不再加害皇帝。只是将皇帝幽禁在卫州(今HN汲县)驿站。
从这件就能体现出石敬瑭的高明之处!杀亲卫而不杀皇帝。杀亲卫可以借口亲兵谋反,杀皇帝不管有什么理由都是大逆不道的。
于是石敬瑭杀完了皇帝的亲兵护卫,把皇帝一个人扔在驿站华丽丽转身扬长而去。弑君!这个罪名他石敬瑭肯定不能担。
但老谋深算的石敬瑭不敢杀。(或者不肯杀)并不代表别个也不敢!果然,后面末帝追了上来,二话不说,咔嚓一刀就干掉了皇帝,并且由自己取而代之。既然末帝自家开了先河,就怪不得石敬瑭以后效仿了!没几年石敬瑭就攻进了洛阳城。末帝被逼无奈,只好自(和谐)焚了结。殊不知他老人家(其实很年轻)在放火烧死自己的时候作何感想。有没有后悔当初。
话说这边的王安,当时战马负痛,迫不得已,只好逃走。等到转身回来,石敬瑭已经带着皇帝离开了。
王安也无心去管这些事,再说了他也管不了皇帝的死活。此时的王安疯了似的寻找张承业。却见张承业依树而立,怒目圆睁!浑身血液早已流干。
王安不由抚尸大哭,几欲昏死过去!想起京郊遇到张承业以后,虽然日子依然过得很苦,特别是拜师以后,张承业就督促的更严厉了。不知不觉中,王安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如今张承业走了,王安似乎又成了六岁父母双亡时那个无依无靠的孩童。
草草安葬完张承业(出逃时比较匆忙,什么也没带,加上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就是想厚葬也不现实,王安在燕云十三州安定下来后又重新安葬了张承业,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王安决定前往太原刺杀石敬瑭为义父张承业报仇。
且说王安虽然怀着一腔热血想要刺杀石敬瑭报仇。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不那么容易了。一则没有可靠的情报支持,比如不知道石敬瑭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身边有多少护卫。二来此时的王安武功尚未小成加之常年在宫中江湖经验极度匮乏!
刚开始王安想的十分简单:直接去石敬瑭府上杀就是了。甚至于连进攻路线和撤退路线都没有。去了几次以后才发现,石府不仅院高墙厚,里面还养有恶犬。不要说进去杀人了,就连想要靠近都十分困难。就算不顾一切勉强冲了进去,估计十有八九成不了事。以石府如此的宅高院深,想来里面的防卫也必定十分严密。
这倒也不是王安怕死,本来遇袭的那天王安也没想过独活。可既然张承业拼死把他送出来了!王安就觉得自己不应该轻易的就去拼命。否则,以后义父坟前连个烧纸的都没有。师祖们连个受香火的牌位都没有!这样的话,王安怎么能心安呢?!
几次试探下来,王安一点机会都没有,好几次甚至都差点被发现。正当王安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之际,机会终于来了!正可谓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王安隐藏在石府外,偶然间听到次日有契丹使者要来太原,石敬瑭将亲自出城迎接。
猛然间听到这个消息,王安就好比三伏天吃着冰棍,瞌睡之际有人递了个枕头,别提有多兴奋了。心想:皇天不负有心了啊!但愿义父在天之灵保佑,明天得以手刃仇敌!
第二天,王安早早在城外要道旁埋伏。等了有二,三个时辰,才看到石敬瑭在几百骑亲兵护卫下,前呼后拥地走来。等石敬瑭走近后,王安也不废话,飞身扑了上去!
怎奈对方护卫也不是吃干饭的。王安刚飞身扑起,对方就有了反应。纷纷举起兵器,对准王安。于是偷袭变成了混战,王安被团团围住,只得拼死力战,渐渐有些不支,身上也中了几枪。
正当危急关头,远处传来了马蹄声,有传令兵高声(向石敬瑭)禀道:“契丹使者到(因为有刺客在,传令兵也不敢近前禀告。)
闻报,一众护卫亲兵大都下意识往石敬瑭那边看了看,手上下意识缓了缓。(似乎是等待石下令分兵迎接,还是继续全力合围下去)此时的王安虽然神智已经有些不清。但心里也清楚,再不走,就没机会了!
看准时机,王安大喝一声,砍翻了当前之敌,翻身上马,顺势就迎着契丹使者的队伍冲了过去!眨眼间就越过了契丹队伍。
此时的契丹人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不知道这突入的一骑为何而来。要说来迎接吧?没有跑这么快的道理啊?!再说了,迎接特使这种活貌似是他石敬瑭的呀!
契丹人正在那儿琢磨不定,使劲犯迷糊呢!眼见得王安越跑越远。此时,石敬瑭也顾不得什么礼仪了,大声喊道:“有刺客,抓住他!”
契丹众人这才如梦方醒:我说呢,迎接大使也没有跑这么快这么没礼貌的。
说时迟,那时快!眼见的王安越跑越远,拐过前面路口,就是一大片树林了。只要拐进树林,就是想追也不一定追得上了!只见契丹军中,闪出一将,弯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一箭飞射而出。
王安听得风声,便暗道一声:不好。赶紧忙弯腰贴向马背。怎奈此时王安已失血过多,心有余而力不足。动作终是慢了些,一箭正中右肩。
巨大的惯性加上钻心的疼痛,王安好险没疼晕了过去。好在此时已经拐过了那道救命弯道。敌将看到刺客依然中箭,想来也是活不成的。再说两队人马已经合兵一处,忙着寒暄问候。因此,倒也没人管王安死活了!
回头再看那王安,刚开始兀自强撑着继续奔跑,逃着逃着,只觉眼皮越来越沉,最后眼前一黑,从马背上翻了下来,落在路边的草地上。